台岛资讯

台湾传统建筑之交趾陶

时间:2007-12-29 08:32   来源:SRC-423

 

  交趾陶为一种低温陶,釉色美且变化丰富,成为寺庙与民宅之装饰。但建筑物的屋脊面对日晒雨淋,甚或地震台风之侵袭,能完整保存超过百年者几稀。

  台湾的建筑有陶艺装饰,根据《台海使槎录》所载知道清初台湾寺庙已有剪黏或交趾陶装饰。后来至清中叶时期,嘉义叶王受教于来台的广东陶匠,形成了台湾本地的交趾陶传统,叶王的徒弟成为近百年来台湾交趾陶的主流。

  在清末咸丰、同治与光绪年间,台湾社会富庶,寺庙与豪宅竞相兴修,吸引一些良匠抵台。包括砖雕匠、彩绘匠及交趾陶匠师等,他们的作品居然有少部分保存下来,成为重要的研究资料。交趾陶虽以广东为盛,特别是佛山及台湾一带所产颇负盛名,然而清代同治初年台湾中部有几座仕绅宅第,所聘陶匠却来自泉州一带。

  至甲午战争,乙未割台之后,台湾的寺庙与民宅又有一度兴起交趾陶装饰之风。即就是一九○○年代初从泉州来的柯训与一九一○年代来的洪坤福。洪坤福从柯训学艺,洪氏作品存世较多,而柯氏反而少见。洪坤福不但多产,传徒亦众,今天台湾仍有不少交趾陶及剪黏匠师为其再传弟子。洪坤福在台北大龙峒保安宫正殿内有一对龙虎垛,落款为“银同鹭江洪坤福作”,证实他来自厦门。

  在保安宫后殿墙上另有署名泉州惠安洛阳桥苏宗覃之陶烧字样。更是说明了在一九一○年代泉州陶匠参与台湾寺庙之修建。另外同样来自惠安洛阳桥的苏姓陶匠师,他的作品水平很高,且传徒数人,对北部寺庙颇有贡献,苏阳水及兄苏鹏、堂兄苏清富与苏清钟等约在一九二○年代初从泉州来台。他们的交趾陶作品多分布于桃园、新竹及苗栗一带。

  在新竹新埔街上的广和宫前殿对看墙上一对龙虎垛,落款“戊辰年洛江苏阳水作”,为苏氏存世代表作之一,他的造型与用釉技巧皆在此呈现无遗,惜近年被无知者覆以油漆,殊为可惜。

  讨论泉派交趾陶,只从现存遗物观察显然有所不足,我们尚无法得知其制作技巧或材料特色。不过,交趾陶与古代琉璃瓦皆属九百度以下之低温铅釉陶,它在日晒雨淋下不能保存很久,造成研究上的困难。闽、粤及台湾古代不尚琉璃瓦,多用素烧陶瓦,彩色的交趾陶只作装饰之用。

  以泉派匠师在台湾所存之交趾陶作品来看,他们的用色较少,也许年代久远之故,色泽也略淡一些。像嘉义叶王拿手的胭脂红,似乎泉派陶匠用得不多。一般多用朱红、赭红、明黄、绿釉、青釉或紫釉等。以筱云山庄及摘星山庄所见,其大面积构图皆为小片所组合而成,可证清代所用窑大概也很小。

  清代釉色用得较少,在五色到十色之间,进入一九二○年代之后色彩较丰富。清代作品似乎略有褪色,瓷化表面剥落。每片只有数寸大小,只有正面有釉色,背面凹入呈竹筒空心状,使火侯能平均,不致龟裂。传统陶匠将上釉色称之为湳烫,烧釉之意。

  台湾建筑以交趾装饰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乾隆年间起算,至少有二百五十年以上。其间受到大陆名匠之传授与影响之处很多。过去的看法倾向于粤省之影响,因粤省拥有交趾陶艺之传统。但从现存同治、光绪之际台湾中部古宅所发现交趾陶资料分析,似乎不能忽略闽南泉州与厦门的陶匠。

 

编辑:贺晨曦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