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湾传统建筑之彩绘

时间:2007-12-28 09:29   来源:SRC-423

 

台南梦蝶图

 

  中国古代建筑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彩绘,现存汉代的明器陶楼亦可见建筑梁枋上施有彩绘,宋代《营造法式》书中规定宫式建筑的彩画制度,谓“布彩于梁栋斗栱谓之装銮”。

  在一座传统建筑中,大木的柱、梁、枋大多以油漆保护之,但墙垛、门扇则常有带主题的绘画,尤其是门神,为一座建筑入口的主要视焦点,门神兼具风俗、信仰、社会地位以及艺术性的要求,历来颇受重视,其发展也特别丰富。

  在台湾的寺庙门上,多用神荼、郁垒,或是唐朝名将秦叔宝、尉迟恭为门神,另外还可视主祀神之特性,配以天官、太监、宫娥等充为门神。至于佛寺,则绘韦驮及伽蓝护法、哼哈二将及四大天王等,道教的庙则又不同,有绘四大元帅、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官将、二十四节气或龙凤诸神。

  当然,在古代一般民宅没有资格绘门神、官衙及士绅豪宅可绘门神,以台湾在清代的布政使司衙门有门神,台中雾峰林朝栋官拜提督,其巨宅宫保第有文官门神,而台北板桥林本源五落大宅也有武将门神,屏东佳冬萧宅也有加冠晋禄门神,这些都是现存年代较早的门神。

  这些年代较早的门神与近代寺庙的门神相互比较会发现,在构图上,早期光绪年间的门神神态温文儒雅,帽冠及衣饰较简洁,而用色较少,面部、手部及衣褶只用线条勾勒,不作光影。但二十世纪以后的门神造型趋于复杂,帽冠、服饰、配件齐全,用色较多,色彩明艳,而且脸部作出明暗阴影,可能受到西洋肖像画之影响。

  近代台湾寺庙的门神彩绘,最著名的有鹿港画师、台南画师及台北画师三大派。鹿港画师所以郭姓为主,最早可上溯至清同治年间画丰原筱云山庄、社口林宅大夫第及摘星山庄的郭友梅,近代则以绘鹿港龙山寺的郭新林最为人所知。台南画师则以潘春源、潘丽水及陈玉峰最著名。台北画师则以洪宝真、吴乌棕及黄荣贵最著名。可惜彩绘作品有些不易久存,过了五十年即丹青剥落,被新的彩绘取而代之了。

编辑:贺晨曦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