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云林县:派系政党纵横交错,权力争夺复杂激烈

时间:2006-09-22 13:29   来源:中国网

  云林县位于台湾中南部,南边以北港溪与嘉义县相接,北部以浊水溪与彰化县相邻,东面与南投县相邻,西临台湾海峡。全县面积1290.8平方公里,人口74.4万人(2001年底)。下辖1市(斗六市)、5镇(斗南、虎尾、西螺、土库、北港)与14个乡(古坑、大埤、莿桐、林内、二仑、仑背、麦寮、东势、褒忠、台西、元长、四湖、口湖与水林)。县治设在斗六市。除斗六、古坑与林内乡毗邻山区外,其余多属平地。其中,斗六、虎尾与西螺三镇人口集中,是选举的重要票源地。

  云林县地处嘉南平原,河川纵横,北部为浊水溪,南部为北港溪,灌溉条件十分良好,为台湾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达50%左右。工商业不够发达,到90年代中期,全县商业家数为2.4万家,其中制造业为2400家,占十分之一。现正在推动离岛基础工业区、科技工业区与斗六工业区,主要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工业主要集中在斗六市、虎尾镇、北港镇与斗南镇。经济落后造成人口的外流,全县人口从1971年的80多万人降至目前不足75万人,是中部地区唯一人口负增长的地区。教育不够发达,有3所大专院校,即云林技术大学、云林工业专科学校与环球商业专科学校。

一、地方派系概况

  云林县方派系与政治力量较为复杂,特别是党外力量长期在地方政坛扮演重要角色。全县主要有四大派系,即林派、许派、廖派、福派。

  林派。最初领导人为林金生。他曾任第三、四届县长。林派早期三大将是林恒生、黄镇岳与陈锡章,三人几乎掌握了云林县早期的政治资源。林恒生曾任第七、八届县长,后担任省自来水公司董事长及“国大代表”;黄镇岳任职“监察委员”多年,称霸山区;陈锡章为第二届“立法委员”,雄居海区。林派的后起之秀是连任两届县议会议长的张荣味。张与其他派系维持较好的个人友谊。在1997年第十三届县长选举党内提名时,张荣味因未被提名而退出国民党,虽然在选举中失败,但在两年后的县长补选中当选,进而连任第十四届县长。

  张荣味地方势力强大,在所谓的云林“海线”与“山线”都有基础。张荣味在县议会任内也发展了一批力量,支持者包括水利会长及“国大代表”张辉元、前省农会总干事廖万金、四湖乡长苏金煌、县议员林中西与前省议员曾蔡美惠佐等。

  林派另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为第四届“立法委员”林明义。不过,民进党执政后,林明义投靠民进党,并于2002年率许多林派成员集体加入民进党,林派的党派性质发生新的变化,并对日后选举具有不可轻视的影响。不过,林明义在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中败北。

  林派区域性联合或独占经济领域主要为云林县大埤乡农会、虎尾镇农会、斗六信用合作社、台湾省合作社联合社、嘉南农田水利会等,同时参与投资多家企业。

  许派。代表人物主要为许文志。许文志曾任“省政府秘书长”,后任第九、十届两任县长。林派大将林恒生在第八届县长任期届满后,全力推荐林派的县政府建设局长陈新登接棒,竞选下任县长。但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的许文志结合地方实力派人物廖泉裕,共同对付独霸云林县政坛多年的林派,终于获得国民党上层的提名,并竞选成功,林派力量一度受挫,许派兴起。许派后起之秀为许文志之子许舒博,曾为省议员,后当选第三、第四与第五届“立法委员”,也是国民党青壮派后起之秀。另外还包括“立法委员”曾蔡美佐与环球商专学校校长许舒翔。许派区域性联合独占经济为宜兰汽车客运公司,同时拥有或参与许多企业。

  廖派。代表人物为廖泉裕。廖泉裕从基层做起,逐渐发展为云林县一大地方势力。他先当选西螺镇镇长,接着当选省议员,进而当选第十一、十二届县长。廖泉裕曾是许派人马,随着其势力的增强,逐渐从许派分离出来,成为廖派。四湖乡农会是廖派的重要领地。另一代表人物为候惠仙,她曾任两届县议员,后在廖泉裕的大力支持下高票当选省议员,后又当选“立法委员”。在1997年县长选举中,她大力支持苏文雄当选,她支持的县议员与乡镇市长也均当选,显示了其在地方有相当群众基础。

  福派领袖人物为廖福本。廖福本也是云林县政坛异数。他靠着广结良缘,建立关系,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廖福本不仅与林派重要代表人物关系良好,也与许派的许文志与廖派的廖泉裕关系也佳。他自1989年起连任四届“立法委员”,是地方实力型政治人物,但争议性甚大,被指为是地方黑金政治人物的典型,因而在2001年“立法委员”中未获国民党提名参选,加上后继无人,福派在地方势力有所下降。

二、地方政治权力的争夺

  早期对县政大权的争夺,虽有党外势力的竞争,但力量不大,主要是国民党内的派系之争。民进党成立后,县长权力的争夺主要变为政党力量的较量。

  在1989年举行的第十一届县长选举中,民进党首次投入选举。在野的廖大林代表民进党参加角逐,国民党提名廖派的廖泉裕参选。民进党虽败给国民党的廖泉裕,但却标志着民进党争取地方执政权的开始。在1993年第十二届县长选举中,现任县长廖泉裕开始宣布不再连任,希望国民党的林派“监察委员”黄镇岳参选,但在廖派与福派的坚持下,廖泉裕又争取连任,并获国民党提名竞选。林派与许派推出“立法委员”陈锡章因不满选举暴力而宣布退选。民进党推出省议员苏洪月娇竞选,与廖泉裕展开竞争。结果,廖泉裕仅以8千多票险胜,显示了民进党力量增长迅速。

  到1997年第十三届县长选举,派系、政党斗争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这次共有4人参选,分别是国民党提名的苏文雄、民进党提名的廖大林、退出国民党自行参选的前现任县议会议长张荣味与前议长欧明宪。其中,苏文雄曾任虎尾镇农会总干事,有较强的地方实力。由于苏文雄是国民党唯一提名的候选人,因此得到党务系统的全力支持。同时国民党积极整合派系力量,争取到廖派的支持。斗六市后备军人辅导中心主任林国本一系人马也表示支持。结果,苏文雄以12.5万张选票险胜退党的张荣味。但张荣味在这次选举中仍拿下12.2万张选票,仅输苏文雄3千多票,显示了张在基层仍有很强的实力。民进党的廖大林也得到10万张选票,基本上反映了民进党在云林县的支持群众,特别是民进党在都会型的乡镇市获得较多的支持。

  在1998年县议会议长选举中,竞争十分激烈,张荣味领导的议长派与县长苏文雄领导的县长派展开竞争。国民党提名的是县长派的陈清秀,副议长开放参选,实为争取民进党的林源泉;现任议长张荣味与陈国益合作竞选正、副议长。民进党看到国民党的内讧,便推出林慧如。但实际上仍是议长派与县长派的争夺。在投票前的关键时刻,张荣味看到形势不好,宣布弃选,转而支持陈国益与前民进党员林慧如合作参选。民进党县党部主任王丽萍与中央党部组织部主任陈昭南则立即宣布,林慧如恢复党籍,民进党推出林慧如与蔡秋敏合作竞争正、副议长,并争取加入县长派的林源泉。在先进行的议长选举中,由于陈源泉与县长派合作,陈清秀以22票对民进党的21票仅多1票的优势获胜当选议长。在随后的副议长选举中,国民党支持的林源泉以22票比2票赢了同党的蔡秋敏当选副议长。民进党党部则认为林源泉与国民党合作,给予党纪处分。议长选举显示,在地方政治权力结构中,派系与政党之间十分复杂的纵横交错关系。

  1999年,苏文雄在县长任内病逝,随后展开县长补选,竞争十分激烈。国民党内的陈清秀、林明义、许舒博、欧明宪、简锦金结盟,在苏文雄灵前宣势,希望国民党在五人之中提名,其他四人全力支持。同时无党籍的张荣味也投入选举,并加入国民党,而且争取到国民党的提名与支持,从而得以当选。在2001年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张荣味与民进党提名的林树山展开竞争,由于泛蓝阵营只有1人参选,并实现了地方派系的有较整合,张荣味以20.6万张选票的较大优势当选,得票率高达61.5%,民进党仅得12.5万票。

三、地方权力结构的演变

  在云林县政治发展历史上,虽没有党外人士当选县长,但党外力量在云林县发展甚早,可以说云林县是台湾在野力量发源地之一。沿海出身、留学法国的李万居,,被在野人士称为云林县“民主圣火”的创始者,在台湾民主动发展史上曾扮演了重要角色。张东贤是最早进入省议会的党外人士。苏东启曾参加县长角逐,给国民党以很大压力,后因政治案件入狱。他的妻子苏洪月娇受其影响后来步入政坛,进入反对党阵营,并连任四届省议员。以无党籍身份问政的代表人物还有蔡诛、蔡连德与蔡昔及第一届县议会会长王吟贵等人。

  80年代兴起的在野代表人物为朱高正。他以无党籍身份返回家乡云林县角逐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他首创以各村里举办说明选举会方式,并以优秀的口才横扫云林县农村,风靡嘉南地区,以高票当选。

  民进党成立后,本地党外人士纷纷加入,得到迅速发展,党外历史也告结束。但民进党是各种党外力量的联合,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派系与力量。基本上包括了苏洪月娇系、林国华系与廖大林系。林国华以“5.20”农民大游行而出名,后任“台湾农权总会会长”。三大势力各有自己的支持者,每在党内初选,均会因政治利益而发生矛盾。

  经过多年各种选举的洗礼,民进党在云林县已成为可以与国民党抗衡的政治力量。原省议会是民进党争夺的重要目标,民进党籍的苏治洋曾当选第十届也是最后一届省议员。1989年台湾举行第一届“立法委员”的全面选举,民进党创党党员朱高正再次投入云林县的“立法委员”选举,并以高票当选,民进党势力在云林县得以发展。朱高正后来不满民进党的“台独”主张退出民进党,成立社民党。在1992年举行的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的廖大林也以高票当选,进而当选第三届“立法委员”。在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的党内提名初选中,民进党的廖大林(现任)、林树山与林国华榜上有名。选举结果,民进党只有林国华一人当选,民进党得票数为7.5万票,得票率从上届的29.4%降为21.1%。在2001年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获得2席(苏治芬与林国华),得票率上升为35.1%。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获得15.8万张选票,得票率达到47%,显示民进党在中南部地区有较强的支持力量。在2001年县长选举中,民进党得票率为38.5%。由此观之,民进党在云林县重大选举中有35%左右的支持票源,与民进党总体支持票源相近。

  民进党在基层的力量较弱,即使执政后也未有大的改变。在1998年第十四届县议员选举中,在计43席议员中,民进党只占2席,与上届持平;得票率未超过10%,还从9.0%降为7.5%。在2002年第十五届县议员选举中,民进党也只获得5席,即使加上台联党的1席,总计只有6席,远少于国民党的20席。在1998年举行乡镇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只占有1席,即林中礼连任两届西螺镇镇长,得票率从4.1%上升为10.1%;在2002年乡镇市中选举中,民进党仍为1席,再次显示民进党在基层力量不足。

  国民党仍是云林县最具实力的政党。在以前省议会与“立法院”的席次均较民进党为多。在第十届省议会选举中,国民党占居4席中的3席,分别为候惠仙、曾蔡美佐、苏文雄。在1995年第三届“立法院”选举中,也占有多数,包括廖福本、林明义与许舒博等。在1998年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有5人当选,分别是侯惠仙、许舒博、曾蔡美惠、廖福本与林明义,国民党得票总数为22.7万票,得票率与上届相当,分别为63.7%与64%,显示国民党在云林县势力较大。在2001年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中,由于亲民党的成立,国民党当选者减少,只有曾蔡美佐与许舒博2人当选,亲民党1人当选。特别是在历届县长选举中,一直由国民党获胜当政,为台湾各县市所少见。只是在第13届县长补选中,因国民党内斗,由退出国民党的张荣味继任,张后又加入国民党。

  在县议会与乡镇市等基层权力结构中,国民党仍占绝大多数。在1998年第十四届县议会选举中,国民党取得43席中的25席,较上届增加2席,得票率达51.9%,较上届54.1%略有下降。在2002年第十五届县议会选举中,国民党仍获得20席。在1998年乡镇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拿下20席中的16席,较上届增加1席;得票率也从58.4%升为63.2%。在2002年乡镇市长选举中,国民党仍获得20席中的15席。

  其他党派在云林县力量较小。一般认为新党在云林县有1万多票的支持者。亲民党成立后,许多新党支持者转向亲民党。宋楚瑜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获得11万票,得票率为27.7%,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2002年县议会选举中,亲民党获得1席。另外,泛绿阵营的台联党也获得1席县议员,但整体力量较小。

编辑:何建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