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铁路创建的背景
时间:2005-11-17 17:59 来源:
台湾铁路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刘巡抚刘铭传所倡导,刘铭传是眼光远大,才识兼备的军事政治家。早在清朝同治中叶便有人主张效法西洋,修筑铁路,但此建议一出立即遭到顽固保守的封建臣僚们的一致反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再无人提及。
刘铭传洞察铁路对国防、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性,中法战争后,刘铭传出任台湾巡抚,便于1887年4月13日又一次奏请朝廷要在台修筑铁路。他实地考察了台湾岛全境,从防务和商务的角度强调在台湾修造铁路的重要性。刘铭传的奏折分析中肯,再加上当时已有津沽铁路修筑在先,国内形势已非7年前可比,因此,刘铭传此次所请获得朝廷批准,“旨准其开办”。这样刘铭传修筑铁路的理想历经7年的努力争取,终于在台湾有了实现的机会。
刘铭传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时期,正向亚洲进行疯狂的掠夺和侵略,中国首当其冲。他目睹外国侵略者对我国“欺凌挟制”,深切感到不富国强兵无以御侮图强。刘铭传拿中国的贫弱与俄日的富强做比较,认为其中的不同点在于是否修造铁路。当然,国家的强弱并不在于有无铁路,这不是问题的根本,但刘铭传把铁路上升到这一高度来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将铁路看做防范日俄入侵的“御侮”措施,与同时代的政治家相比,其思想境界略胜一筹。如果说刘铭传1880年上折奏请修筑铁路是以“御侮”为要义的话,那么1887年的奏请更倾向于“图强”之所急需。从“图强”的角度看,台湾历来交通落后,对发展经济很不利,只有修筑铁路,才是“富强至计”,因为“铁路是国家命脉”,这才是时代赋予台湾发展的商机。
台湾远踞东南边陲,两岸隔海相望,岛内居民大多是大陆沿海移民,他们在新的创业环境中更富有冒险与革新精神,而且台湾的商绅与海外联系较多,较早具备开放的观念,与内陆居民相比,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与接受能力,强烈的重商观念促使他们不懈地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使刘铭传在台湾兴筑铁路阻力较少。
编辑:秋日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