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公路概略
时间:2005-11-17 16:48 来源:
公路是台湾陆上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经50余年建设,已经形成高速公路、环岛公路、横贯公路、纵贯公路、滨海公路及联络公路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总长达2万多公里,全省平均每万人拥有10千米公路。
台湾公路在日据时代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据统计,1946年,台湾公路里程达17272千米,其中省道1138千米,县道2601公里,乡道13533千米,但光复初期实际通车的路线仅有40%左右。台湾光复到1950年以前,台湾在交通建设方面主要是修复原有公路。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在美援的支持下,台湾开始了新的公路建设,包括东西横贯公路、麦克阿瑟公路(台北-基隆)及台东、花莲公路等。到1964年,公路运量(以载运吨数计)开始超过铁路,公路逐渐取代铁路成为台湾陆上的最重要交通运输。1968年7月,台湾制订“台湾公路十年建设计划”;70年代始,台湾在一系列重大经济建设计划中,都把交通放在重要地位,并开始建设高速公路,公路系统逐渐现代化,交通自动化与行车安全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台湾公路包括“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与专用道6种公路系统。依运输功能分,台湾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主要干道、次要干道、街廓道路等五大系统。1997年,台湾公路总里程达20185千米。其中,“国道”548千米,省道4321千米,县道2461千米,乡道12465千米,专用公路390千米。到90年代初,每平方千米土地面积有557米公路长度,每万人拥有公路长度约达10千米。
公路运输包括了客运与货运两大业务。公路客运由台湾汽车客运公司、各民营客运业、县市公共汽车运输单位共同经营,而公路货运则由民营公司承担。客运量在80年代中期后逐步下降,而货运量波动较大,但近年也呈下降趋势。2002年,台湾公路客运人数计2.8亿人次,较1993年年4.7亿人次下降了几2亿人次;货运量达2.9亿吨,较1998年年的3.6亿吨减少了7千万吨。
台湾重要公路网络如下:
高速公路:台湾建成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为中山或南北高速公路。这是台湾陆上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北起基隆、南至高雄,路经14个县市,全长381.7千米。与纵贯铁路大致平行,支线同基隆、台中、高雄3个国际港口、桃园、高雄2个国际机场相连。路面分八、六、四车线3种车道,平均行车速度为每小时95千米,从南到北仅用4个小时,较普通公路快了一倍。
90年代以来,台湾除继续拓宽改善中山高速公路外,并兴建或计划兴建北部第二高速公路、北宜高速公路、第二高速公路后续计划,南横高速公路、东部高速公路等。北部第二高速公路全线长108千米,1997年8月全线通车。主线从南北高速公路的汐止始,经南港、新店、中和、大溪、竹东至新竹科学园区南端衔接南北高速公路,长90千米;内环线从茑歌至南北高速公路机场交流道计12.1千米;台北联络线自木栅至辛亥、基隆路口,长计5.9千米。
第二高速公路后续计划全长431千米,包括基隆至汐止段,新竹至屏东林边,台中、云林、台南、高雄环线,旗山支线、和美联络道等,正在兴建之中。
南横高速公路自屏东经山地门、务台、知本至台东,全长约80千米;东部高速公路包括苏澳至花莲、花莲到台东两段。这两条高速公路正在研究、规划之中。
上述高速公路完成通车后,台湾的高速公路长度将由90年代初的382千米增为1072千米,每千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长度自目前的10.6千米增为29.8千米,每万人高速公路长度由0.2千米增为0.5千米。
环岛公路:以基隆为起始点。从北部的基隆起,经台北、新竹、苗栗、彰化、台南、高雄等县市,转向屏东至枫港,然后折向东北,越过中央山脉南端,经东部的台东、花莲、苏澳抵宜兰;从宜兰分成两线,一线至台北,一线至基隆,环岛一周,全程1031千米,与陆上其他公路交织相通,构成密布全岛的公路网。
横贯公路:中央山脉纵贯南北,将台湾岛分为东西两部。横贯公路就是穿越中央山脉,与环岛公路东、西线连接的公路,一共有6条,即旧三条和新三条。
旧三条是在清代及其日据时代开辟的道路基础上扩宽而成,分北、中、南3条公路。北部横贯公路自桃园县大溪起,经三民、复兴、高坡、巴陵、池端与宜兰支线衔接,全长120千米。中部横贯公路自台中县东势镇入山溯大甲溪上行,经谷关、达冗、梨山、合欢垭口、关源、天祥、溪畔至太鲁阁,与苏花公路衔接,全长194千米;该公路还有一条支线,由梨山出发,经思源垭口、土场至栖兰,与宜兰支线相接,长达110千米。中部横贯公路又称东西横贯公路,它横穿台湾岛中央山脉中部,将东部与西部相连,缩短了东西运行距离。南部横贯公路自台南县玉井起,经甲仙、桃源、梅山、垭口、向阳、新武至海端,与花莲公路衔接,全长182.6千米。
新三条横贯公路是指1986年完工的以玉山公园为中点呈放射状的三段横贯线,即嘉义至玉山、水里至玉山、玉山至玉里,全长共计285千米。这三条横贯公路的开通,有利开发中部山地资源和观光旅游业。
纵贯公路:指从北往南的多条干线公路。第一条纵贯公路自台北出发,经板桥、丰原、台中、南投、大埔、玉井、旗山至屏东,全长470千米;第二条纵贯公路从新竹起,经苗栗、丰原与第一条线相交于台中,然后折向南玉田,与西部环岛线汇合于彰化,直下台南,全长234千米;第三条纵贯公路自台中县起,经埔里、大观、水里、和社,越玉山分水岭沿楠梓仙溪下行,经甲仙与第一线汇合于旗山,全长258千米。这3条干线都处于台湾西部,大体与高速公路平行,并有许多支线与高速公路相连。
为了加强西部走廊的交通网建设,台湾于90年代初计划新建12条东西向快速公路,估计投资经费总额达1668亿元新台币,全为四线车道以上的高级公路,总长为360千米。12条公路分别是万里瑞滨线、八里新店线、观音大湾线、南寮竹东线、后龙汶水线、彰滨台中线、汉宝草屯线、台西古坑线、东石嘉义线、北门玉井线、台南关庙线与高雄潮州线。
滨海公路:沿海岸线运行的公路,全长887.4千米,分为东西南北四段。北部滨海公路分两部分,一线为关渡苏澳线,经淡水、基隆、瑞滨、东港;一线为关渡香山线,经八里、下福、竹围、旧港、牛埔,全长总计262千米。西部滨海公路,从梧栖起,经中港、新港、西港、台西、金湖、布袋、台南、左营、高雄、林园、东港、林边至枋寮,全长281千米。东部滨海公路全长194千米,从花莲始,经丰滨、长滨、成功、富源、卑南、台东、知本。南部滨海公路全长89千米,从枫港始,经东城、鹅銮鼻、港口、港仔至安朔。滨海公路可以说是环岛公路的外围环岛公路。
90年代初,台湾拟定“西部滨海公路升为快速公路计划”,投资946亿元新台币,1996年完工通车,这是全省第一条由北至南的快速公路。该公路北起关渡大桥,南至高雄县市交界处的北埤桥,总长计375千米。其中,台15线关渡桥至香山段为82千米,香山至甲南段为79千米,台17线甲南至北埤桥段为209千米。
联络公路:它是联系环岛公路、横贯公路、纵贯公路、滨海公路的公路支线,从而形成全岛纵横交错,密集分布的交通网络。联络公路计有108条线路,总长合计达3117千米。
(来源:中国网)
编辑:秋日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