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湾民谣三大系统之——山地系民谣

时间:2006-05-30 14:24   来源:

 

        台湾的山地族,依近代学者就语言、肤色、风俗习惯、文化特质等因素研断,系属于原马来人系统,使用马来语系民族。在汉族正式经营台湾之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山地同胞(山地族和平埔族)在台岛居住。目前,山地人中的平埔族以几乎完全和化,而山地族仍散居于偏僻深远的山地。依民族学家就其文化特征和语系的差异把山地族分成泰雅、赛夏、劭、曹、布农、排湾、鲁凯、卑南、雅美、阿美等十大族系。分布于花莲、台东、沿东部铁路西侧到中央山脉一带的布农族是最大的一族。

        山地同胞的人口,虽仅占台湾总人口百分之二的比率,但音乐量却大的惊人。山地族的民谣如同它们的生活型态,大部分仍停留在原始色调极浓的阶段。曲调简短、节奏单纯、音的组合朴实。可说是台湾未经文民的“污染”,有纯自然美感的音乐。

  

  泰雅族曲调苍凉,令人听来有忧伤之感。

  曹族音乐豪迈雄壮。

  布农族声调野味十足。

  排湾、鲁凯、卑南族其歌曲有汉族风味,并颇具田园气息。

  兰屿的雅美族还停留在半唱半诵阶段,唯十分朴实、和善。

  阿美族分布在花莲、台东沿海的阿美族是十族中文化较高的一族,音乐丰富而多采多姿。为台湾山地族之冠。因其曲调简洁,旋律动人,节奏明朗有力,听来韵味十足,又适合载歌载舞之用,自然就易于为人接受。故目前一般平地所听到的山地歌曲,以阿美族的曲子最多。

  劭族无独特风格。

 

(来源:《台湾民谣》)

 

 

编辑:秋日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