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走的真实记录
时间:2003-05-23 16:08 来源:
来源:www.netor.com
近年来,人们对曹聚仁的名字逐渐耳熟。不仅其人其文被内地文坛重新重视,而且曹聚仁在五六十年代确为促进两岸和谈出过力的事,也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台北官方一直矢口否认两岸高层有过任何秘密接触。蒋氏父子生前如此,死后台北官方高层人士仍讳言忌深。1998年8月17日,原国民党总统府资政马树礼先生从台北致北京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柳哲的一封信中说:“有一件事,我愿在此澄清一下:聚仁兄女公子有一篇很长的文章,曾在此间《联合报》连载三天,内容讲述聚仁曾以密使身份,为两岸和谈问题出过很多的力,还到台湾与蒋经国先生密谈,我可以肯定的说,绝对没有这回事。第一,据我了解,外间所传两岸透过什么人谈和的事都不是事实。第二,经国先生到台湾后,对大陆上他的所有朋友、部属的来信,他一概拒收,从来不看,来台后经国先生的机要秘书萧昌乐先生告诉过我,聚仁兄确有几封信给经国先生,但是经国先生并没有看到,因他已奉命把所有的来信都毁了。”看起来,“蒋家父子”非但不认曹聚仁,而且连“和谈”也彻底否认。
正如1978年4月香港《七十年代》王方的《记一次中国统一的秘密谈判——纪念曹聚仁》中所说的:“负责谈判的三位主角中两人已归山,只有蒋经国尚存。可是,蒋经国在今天(注:指78年)的地位与立场,决不会承认此事的。天下政治家的否认,本来与恋爱中的女孩子撒娇一样,口不说‘不’,心中却在说‘是’!”现在,蒋经国也归山了,许多事更是死无对证了。
还是罗青长说的话一语中的。他说:“台湾当局一方面想摸清共产党的底,另一方面又怕被人知道,当然不是曹聚仁的原因,而是蒋氏父子不可能让曹聚仁,也不可能让任何人公开插手,不留文字,这种心理状态是可以肯定的,蒋氏父子心胸很狭窄。”
马树礼在信中,否认两岸和谈有任何接触,也否认曹聚仁与蒋经国有过密谈。但又承认“聚仁兄确有几封信给经国先生。”实则已印证了曹聚仁在致力于两岸和谈工作中除当面的会谈外还留有书面汇报的文字材料,这与罗青长所说的曹聚仁“曾连篇累牍地将去台与蒋经国见面谈话的内容用复写纸写过报告向我们汇报”确能对上号。
作为曹聚仁的侄女,我对于伯父在参与两岸和谈工作中所写的文字资料,知之不详,也可能两岸的档案馆中都有存放,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完全解密。但有部分近似书面报告的文稿,我曾看过。其笔迹是曹聚仁和邓珂云两人的,估计是伯母帮伯父誊写的。我想,看了这些文稿,不仅使人们对两岸和谈工作的艰苦曲折的情况有所了解,而且对聚仁所站的立场、担当的角色、所起的作用、良苦的用心均一目了然了。为此,特摘抄如下:(下文中标题及有关按语为笔者所加)
聚仁为国家民族才来奔走拉拢
“7月19日报告:聚仁此次以5月5日北行,遵命看了一些地方,本月14日方回香港,先后两个半月。这一段时期,有着这么重大的政治变化,也不知尊处意向有什么变动?我的报告是否还有必要?因此,我只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向钧座报告,我已经回来就是了。
目前,国际情势如此复杂,聚仁殊不愿做任何方面的政治工具,我个人只是道义上替台从奔走其事,最高方面如无意走向这一解决国是的途径,似乎也不必聚仁再来多事了。诵于右任先生读史诗:‘无聊豫让酬知己,多事严光认故人’之句,为之惘然。依聚仁这两个多月在大陆所见所闻,一般情况比去年冬间所见的更有进步,秩序也更安定些。聚仁所可奉告台座者,6月13日,我和朋友们同在汉口,晚间且在武昌看川剧演出,社会秩序一点也没有混乱过,海外误传,万不可信。聚仁期待台座早日派员和聚仁到大陆去广泛游历一番,看实情如何?千勿轻信香港马路政客的欺世浮辞。(曹聚仁要求蒋氏父子派亲信与其同去大陆广泛游历以证实情,说明曹自知并非蒋的亲信。)
周氏再三嘱聚仁转告台座,尊处千勿因为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意志动摇,改变了原定的计划。以聚仁所了解,最高方面千勿认为时间因素对台方有利,这一因素对双方同样有利,或许对大陆比台方更有利些,聚仁为了国家民族才来奔走拉拢,既非替中共作缓兵之计,也不想替台方延长政治生命。说老实话,中共当局不独以诚恳态度对我,也耐着性子等待你们的决定,希望最高方面再不必弄机谋时玩权术,要看得远一点才是。
聚仁回港以后,看了最高方面所刊印的《苏俄与中国》,实在有些不快意。这一类书,聚仁不相信会有什么特殊效果。但刊印的时期并不适当,北京方面的反映如何?我还不曾知道。为了彼此信赖的好基础,似乎应该把不必要的芥蒂消除掉。
北京方面的朋友,嘱聚仁奉候起居!”(此段叙述显然是写给蒋经国的报告,文中“尊处”,钧座、台从、台座等称呼均指蒋经国。)
“7月23日下午接W兄(据罗青长、徐淡庐、曹守三等回忆说,W兄为蒋经国赣南新政时亲信王济慈,与曹聚仁也十分相熟)电话“G公嘱兄耐性,我即来港面谈。”(G公指蒋经国,W兄为蒋派员。)
时不我与,我们应该共同去建设
“7月27日报告 甲聚仁在综合报导之前,且把几个要点先说一说:(1)日前闻夏威将军曾语梁升俊君(前李宗仁秘书)劝其勿再轻举妄动。夏氏之意,‘我们都是担当过责任的人,处可有为之地,可有为之时,我们并无所作为,而今他们短期间就把这么大的国家弄好来了,我们应该自惭不如,不应该再作阻碍、扰乱视听的言动。’(指蒋李斗争内幕而言)。这一种态度,乃是聚仁所采取的态度。聚仁相信中共在农村问题上碰到一些困难,农民生活虽在逐步改善,却还不容易符合理想。我们不能旁观冷笑,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放在我们手中将如何去处理。我不相信我们会比中共当局更有办法。目前,一切只能就中共已有的建国基础上去做,不必另起炉灶。聚仁反对再革命的一切打算,时不我与,我们应该共同建设。
(2)聚仁已经把《苏俄与中国》读完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文字。依美国方面所刊有关苏俄外交政策(包括远东政策在内)小册子看来,似乎华盛顿外交当局并非懵然无所知。因此这一巨册分量虽多,并无新义。再则,对于孙总理的外交政策的继续与批判,颇难自圆其说。(美国国务院所发表的白皮书,早已论及此事)。这一巨册,在美国的反映并不如预期,台座必有所知。‘和平解放台湾’乃两利之‘自求多福’途径。
(3)依聚仁的推断,台方军事反攻大陆,中共军事解放台湾,其结果是相同的,因为,诉之于军事,台方军防即全部解决,甚至消灭,乃是无疑的,这是实力问题,并非聚仁危言耸听。只有和平解放台湾,台座才有政治新机,中共也可加强建设力量。此乃两利之‘自求多福’途径,不可交臂失之,聚仁离京时,经文白兄(指张治中)送之于车站,郑重相嘱‘好自为之’!此语对聚仁没有多大关系,最多放下手来,不再多事就是了,为台座着想,倒是一生成败关头,不可不留意的。(陈之以利害关系,然后晓知以理,最后站在为对方着想的立场上,正言相告。)
美庐”依然如旧 溪口花草无恙
“庐山及溪口近况 乙、聚仁此次游历东南各地,在庐山住一星期,又在杭州住四日,往返萧山、绍兴、奉化、宁波凡两日,尊嘱有关各处都已拍摄照片,随函奉上全份(各三张),乞检。(曹当年确受蒋氏父子之嘱托,在奉化溪口、庐山‘美庐’拍摄了一些照片)
庐山已从九江到牯岭街市区筑成汽车路,大小型汽车均可直达。(轿子已全部废去)约一小时可到,牯岭为中心,连缀庐山北部西部各胜地(以中部为主)已建设为疗养地区。平日约有住民七千人,暑期增至三万人,美庐依然如旧,中央训练团大礼堂,今为庐山大厦,都是山中游客文化娱乐场所。这一广大地区,自成一体系,聚仁私见,认为庐山胜景与人民共享,也是天下为公之至意。最高方面当不至有介于怀。庐山南部,以海会寺为中心,连缀到白鹿洞、栖贤寺、归宗寺,这一广大地区,正可作老人优游山林、终老怡养之地。来日国宾驻马星子,出入可由鄱阳湖畔,军舰或水上飞机,停泊湖面,无论南往南昌,北归湖口,东下金陵都很便利。聚仁郑重奉达:牯岭已成为人民生活地区,台座当为人民留一地步。台从由台归省,仍可住美庐,又作别论。
美庐内外景物,依然如旧。前年,宋庆龄先生上山休息,曾在庐中小住。近又在整理修茸,盖亦期待台从或有意于游山,当局扫榻以待,此意亦当奉陈。(曹对庐山描写特细,力劝老蒋隐退庐山。)
溪口市况,比过去还繁荣一点,我所说的‘过去’,乃是说1946年冬天的情况(战时有一时期,特殊繁荣,那是不足为凭的。)武岭学校本身,乃是干部训练团。农院部分,由国营农场主持,中小学部分另外设立。在聚仁心目中,这一切都是继承旧时文化体系而来,大体如旧。至尊院落庭园,整洁如旧,足证当局维难保全之至意。聚仁曾经谒蒋母墓园及毛夫人墓地,如照片所见,足慰老人(指蒋介石,下同)之心。聚仁往访溪口,原非地方当局所及知,所以溪口区政府一切也没有准备。政治上相反相成之理甚明,一切恩仇,可付脑后,聚仁知老人谋国惠民,此等处自必坦然置也。惟国际情势未定,留奉化不如住庐山,请仔细酌定。”
在今日而谈反攻,诚如螳臂挡车
“台从或有会如海外人士的想法,以为大陆各地,也如匈牙利一般有过大小型的民众暴动事件。聚仁不相信会有全国人民无条件的一致的支持的政府,尧舜之治,也会有四凶这样的叛徒的。但再革命必须有四种先决条件:A政府的武力不足以控制全国军事据点而让新起的革命政权生了根。B全国民众的反叛情绪而成为流动的群众集团(所谓流寇)。C有魄力的领导组织,乘机操纵其间。D强大的外力侵入。而今这四个条件都不存在,在今日而谈反攻,诚如螳臂挡车,台从所早已了然的了。
聚仁对于右派分子的活动,与反右派运动的看法,或与港中人士的说法并不相同,所谓‘右派分子’大都是政治认识不十分清楚,而(利)禄之念甚切的人,他们在过去是投机成分多,这一回也会是投机成分多,他们并不是‘不觉不悟’而是‘太觉太悟’,希意承志(旨),把毛主席的意向摸过头了的。中共由于革命历程中,痛苦受得太多,也就十分敏感,所以对于形成政府组织可能活动,都在打击之列。‘反右派运动’并不在‘反右派’,而在扫清整风的障碍。‘整风’——‘反右派’——‘整风’,这是一系列的运动,‘反右派’乃是插曲,受打击的右派分子,会不会投向美国路线呢?还是不会的。周氏劝台从,不要看见一些风吹草动就改变了主意,也就是这个意思。”
华盛顿方面对台方针
“7月27日、28两日与W君谈话记录(W兄郑重声明,这一番谈话,只能算是他个人供给聚仁参考的资料,不作为正式记录,也不负任何责任。)
W兄谈:G氏近来非常沉默,不常见人,见人谈话也很少。关于6月间反美事件,G氏不愿多谈,据他侧面所得消息,王⺻他们与闻其事,至于是否G氏所授意,他不敢作肯定答案。在那事件前,华盛顿方面要G氏往美国深造,暂定留美三年。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