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清统治时期台湾拓殖大事记(公元1683-1895年 计212年)(二)

时间:2002-12-31 09:25   来源:

1840 道光20年
○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广州,占舟山,台湾紧张,兵备道姚莹紧办防务。《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茅埔坪山崩。《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地震山崩,民屋倒坏。《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41 道光21年
○ 凤山岁贡郑兰生,附生郑宜治兴建曹公新圳,引连潭池池灌溉水田三百六十甲。《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英舰侵犯鸡笼、淡水被击退。《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英国兵舰纳尔不达号,阿恩号,攻本省三沙湾,梧栖港、大安港,均为我守军击败。《云林文献》
1842 道光22年
○ 一月英舰阿恩号(Ann)窥大安港、兵备道姚莹,总兵达洪阿抗英有功受赏升官。《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43 道光23年
○ 曹谨于艋舺下崁庄建“学海书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44 道光24年
○ 淡水、南崁等地漳、泉居民械闹。冈山“曹公圳”完工。《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筑三角潭仔圳(圳口于竹山新陆桥南方二十公尺处竹林旁一)。《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847 道光27年
○ 英舰忠诚号以和平姿态入鸡笼口,海军少校戈敦暗行勘查附近煤层优良,欲得之供作远东船舶燃料,英政府有前车之鉴,未采取强占。
1848 道光28年
○ 九月九日巨台,噶玛兰灾情惨重死亡一百三十多人。《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斗六门亦设县丞,处理西螺地区政务,以清代职官录记载,嘉、彰两县斗六门县丞之姓名、籍贯,任期完全相同,其为同一人分任二县丞至为明显,以史料及今之惯语言,系由嘉义县斗六门县丞兼署彰化县斗六门县丞为当。
○ 天上圣母庙,一号受天官,在县城北,前后两楹。前祀圣母;后祀佛祖,附祀姚公鸿禄位。道光二十八年,沈长盛倡捐监修一号新兴宫在县城东门,咸丰年间士民捐资重修。《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观音庙,一号永福寺,在县城南。道光二十八年业户陈玉芝倡捐监修。《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地震,适重修受天宫,匠人多从屋上坠下。《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50 道光30年
○ 嘉义发生大地震。《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淡水厅(今苗栗以北)豪雨成灾。《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51 咸丰元年
○ 美国人也有占台之野心,美驻华公使伯驾建议美国政府侵占台湾南部或东部。《云林文献》
○ 三月澎湖大风降咸雨。《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大旱,早稻失收。《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52 咸丰2年
○ 淡北漳、泉械斗延及桃仔园、大姑陷,龙潭陂中坜、杨梅一带。《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通判萨廉辑《噶玛兰厅志》书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53 咸丰3年
○ 小刀会(天地会)李石、林恭在凤山起义。《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王汶爱在台湾县、赖琮在嘉义起义反清。《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淡水漳、泉械斗、焚烧艋舺祖师庙。《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发生漳泉械斗事件,牺牲者众。《芬园乡志》
○ 大雨,触口溪水涨。沙压万元六田园。并冲坏水镜头庄。《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六、七月间,暴风逾月。《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54 咸丰4年
○ 中港、中坜等地闽、粤居民分派械斗。《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美国东方舰队司令伯理撰文占领台湾,美国驻宁波领事赫利思则建议美政府收买台湾。《云林文献》
1855 咸丰5年
○ 林凤池考取举人。《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凤山王办起事作乱。《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56 咸丰6年
○ 他里雾(今斗南)建“奎文书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美商奈伊来台买樟脑。《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重修连兴宫及沙东宫。《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857 咸丰7年
○ 伯驾建议美政府与英、法联合,由美占领台湾,英占舟山群岛,法占朝鲜,为美国务卿麦塞所拒。
1858 咸丰8年
○ 英属香港的怡和洋行,首先从事台湾贸易,这是外国商人从事台湾贸易的开始。同年,根据天津条约,又开台湾府(安平)、沪尾(淡水)、鸡笼(基隆)、打狗(高雄)等埠,为通商口岸。大稻埕(台北市延平区),也被看做是淡水港的延长。《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清与英法之役,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允开台湾港口为通商口岸,俄国亦挤入签约国,对台湾之通商亦分得一杯羹。《云林文献》
1859 咸丰9年
○ 淡北漳、泉分派械斗炽烈、艋舺、新庄、树林、坪顶、加纳仔、桃仔园、南崁等地漳、泉亦斗,废屋人亡无计。《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西班牙属地菲律宾圣多明峨会桑神父(Joseph Duttorus),在打狗建一教堂,这就是今天的高雄市前金天主堂的滥觞。《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860 咸丰10年
○ 中英战争清廷战败,订天津条约。《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德国军舰爱伯尔号驶抵当时之琅矫(今恒春),强行登陆,为军民击退。《云林文献》
1861 咸丰11年
○ 池王爷庙,号代天宫,在县城南,前后两楹。乾隆年间公建,咸丰十一年重修。《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大尖山崩。《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62 同治元年
○ 北京条约,使台湾四港(鸡笼、沪尾〈淡水〉、安平、打狗)开放为国际通行港。《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彰化戴万生叛乱,匪徒万余人经枋寮渡至林圯埔。《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地时震。《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63 同治2年
○ 林凤池创建文昌祠(原址于今中山市场内)。《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864 同治3年
○ 英国长老教传入南部。《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英人约翰杜德到台湾视察樟脑产地,偶然看到北部山地茶的栽培,便着手调查,结果发现台湾适合种茶及茶叶的制造。杜德一面收购粗茶,一面贷与苗木资本,奖励栽培和培制,而于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八年)输出澳门,大受欢迎,成为台湾发展茶叶的基础。
○ 英国长老教会,先在府城(今台南市)传道,以后转到打狗的旗后(高雄市旗津),设立教堂,次年,又设新楼诊所于府城,这是现在台南市东门新楼医院的 矢。当时英国长老教会,在台湾的传道士马雅谷(Dr James Maxwell),李休(Hugh Ritchie)甘为霖(W. Camepbll)等,都是很能干的人物。《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865 同治4年
○ 九月二十八日:大风,坏民庐舍。《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66同治5年
1867 同治6年
○ 美国商船那威号在台湾南岬,即今鹅鸾鼻,触礁沉没。船长等乘小艇上岸,为番杀害。美水师提督彼理率军舰二艘,赶赴其地讨伐。番拒战,美军大败。后经台湾镇道居中调停,酋谢不敏,置酒款待;并归船人之颅,立誓和好,始勉强了事。《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因美国商船罗发号在台湾南部遇风触礁,船长等十三人逃生上岸,悉为龟仔角山胞杀害,致引起美对台用兵,曾派二舰运陆战队强登龟仔角,为守土军民击溃,副舰长麦肯士阵亡,后重振旗鼓再战,亦未讨好,后由台湾之镇,道与美驻厦门领事李仙得协议,订立和约,大意为“嗣后如有遇风失事者,生命由山胞妥为保护,交由政府官员配船内渡,如‘生番’再有杀害,官员应帮孥治罪”,美国人之有粉就是白(面子的意思),见好就收,还真有其历史渊源。《云林文献》

1868 同治7年
○ 英人米里沙至苏澳,娶番女为妇,谋垦南澳之野,官兵止之,不听,芸稼如故。兵备道商之英领事,不听。巳而米沙里赴噶玛籣(今宜兰县),途次溺死,其事始息。《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德人美利士与英人勾结,雇工至东部大南澳“番界”伐木垦荒,经清政府与德公使抗议交涉达二年,该德人使被强制出境。《云林文献》
1869同治8年
○ 而有安平之役。是时,因樟脑专卖之施行,引起英商洋行的不满,以及列强的干涉,外患日见增多。《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英军占领安平港,到废止樟脑专卖后,始行退兵。清季的安平港,并非在于今安平运河的渔港附近。实际上,是在于盐水溪入海之处。《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870 同治9年
○ 桑神父为着教化屏东地方的平埔族,在今天屏东县万峦乡,建立了一所赤山天主堂,这是台湾现存最古的教堂建筑物。前金、赤山两个教堂成立以后,各地也先后建立了天主教堂,基督徒逐渐增加了。《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地震又倾圯,嘉义知县包容倡修。日据后市区改正,尽撤之。清代嘉义城内主要街道有大街、布街、总爷街、米街、西门街台北街仔等。
1871 同治10年
○ 琉球人杀台湾番民。《辞海》
○ 琉球渔船遇飓风,至柴城(今屏东县车城乡)之海边,为牡丹社番劫杀五十四人。日军乃于同治十三年入侵,因而发生“牡丹社事件”。今车城乡统埔村荒烟蔓草中,犹存一所琉球藩民五十四人之墓。《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日本对台湾之窃据,处心积虑,概有年矣,早在清同治十年,琉球居民六十九人因风误入牡丹社,被“生番”杀害五十四人,次年日本册封琉球王,日外务卿副岛种臣及参议员西乡隆盛等,以藉琉球事件而进犯台湾,并派桦山资纪(后曾为台湾总督)赴台,以互换通好条约为名,行实地调查地形之实。《云林文献》
1872 同治11年
○ 加拿大长老教会传道士马偕(George LeslieMACKAY),前来北部之淡水布道,次年,淡水教堂竣工。《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874 同治十三年
○ 反抗日兵入侵南部牡丹社。《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二月十八日本正式宣布进兵侵台,三月登陆琅矫之社寮,四月毁牡丹等社,建大本营于龟山,作久驻之计,后经沉葆桢率军来台,几经周折,换约退兵,然其窃据野心未减,直至达其目的为止。
○ 台湾事件,与日本谈判成立。《辞海》
○ 为处理牡丹社事件,派沉葆桢抵台。《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五月,日酋西乡从道遣日进、孟春、三国等舰至琅玉(今屏东县车城乡)海面上陆,移阵龟山,开始与番交战。旋进攻竹社、风港(今屏东县枫港乡)、石门(位于屏东县车城、牡丹两乡之交界),从道亦乘高砂舰至。二十有二日,日寇攻破石门之险,阵伤番众,诸番多纳款,乃退守龟山,建“都督府”,设病院,修桥道,为屯田久驻计。于是,清廷乃命福建船政大臣沉葆桢视师台湾,以防日寇。葆桢既入台,筹防务,寡兵分汛,筑炮台于澎湖群岛,设海底电线,以通福州之马尾于台湾淡水。嗣调淮军助防。而日兵又先后至,凡三千六百五十八人。以溽暑故,没者五百六十一人,时传福建巡抚王凯泰将兵二万将渡台,苟一启战,日寇绝无胜计。因而和议始成,经允以赔款,十二月从道乃振旅归国,所谓牡丹之役,始告平息。《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日本借口琉球藩民遇害,出兵侵台湾南部之牡丹社,后经允以赔款始去。清廷命福建船政大臣沉葆桢誓师台湾;事平,奏开山抚垦,从此,北部、西部山地盛行采集樟脑,中部及东部的山地,交通建设,也积极展开了。是年,泉州提督罗大春,开建苏澳、回澜(今花莲市)之间的惊险路径,这是今天苏花临海公路的滥觞。当时罗大春所立的里程碑一方,现存于宜兰县苏澳镇名胜冷泉之旁。苏澳法主公庙,及大南澳路旁,又各有开路碑一方。台湾西部为前山,东部为后山。)之山道。自林杞埔(今南投县竹山镇起,经凤凰山、楠仔脚、八通关、大水窟,越中央山脉脊岭,沿辘辘溪(又称拉古拉古溪)东下,以通东部之璞石阁(今花莲县玉里镇),计长二百六十五华里。日据时期,由于布农族山胞大举抗日,道遂闭塞。后日人就原路重修,并筑若干条支路,至民国三十四年,为台风、洪水所摧毁,遂成废道,有待重新开辟。当吴光亮筑造此道时,曾设营于南投县集集镇茅竹南溪左岸。此地自古称为八通关道之要隘,营房占地五十余坪,历经兵燹风雨,倾圮为墟,今伫茅溪铁线桥望之,断垣残壁,隐约可见,资人凭吊。《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清廷于是派遣沉葆桢为钦差大臣前来台湾,一面与日军交涉,要求退兵,一面加强建设防务。审度地形,认为有必要积极开发后山,于是拟订“开山抚番”政策,分北、中、南三路分别进行。中路由时任福建福宁总兵的吴光亮及副将吴光忠负责。而吴光亮率军由“斗六门至牛相触口”经过清水溪、进入竹山,过东埔蚋、崎脚、登上蜈蚣垄达大坪顶。《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875 光绪1年
○ 清光绪元年,吴光亮开凿八通关道时,辟一支线,自集集经牛辒辘,至茅埔会合正道,勒石于今南投县信义乡之内茅埔楠仔脚陈有兰溪之右岸,以资留念。文曰:“山通大海”,现仍为登山家所珍视。今南投县山区,旧名水沙连,清季漳泉客三籍移民入垦,漳人以阴林山祖师像供祀于公厅为守护神。这神又称惭愧祖师,与南投县山区南投县山区,旧名水沙连,清季漳泉客三籍移民入垦,漳人以阴林山祖师像供祀于公厅为守护神。这神又称惭愧祖师,与南投县山区之开拓有重大关系。今南投县供祀阴林山祖师之祠庙,计有十八所之多。《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清廷准沉葆桢奏、新设台北府、辖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及卑南、埔里社二厅。《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增恒春县,是年冬添设福建省台北府,辖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及基隆厅,原福建省之台湾府则辖台湾、凤山、恒春、嘉义、彰化五县及埔里、卑南、澎湖三厅,此即为台湾地区属福建省之三府八县四厅时期,而本县地区仍为嘉、彰二县所辖,惟当时已户口增加,荒壤日辟,农村陌阡,鸡犬相闻,世外桃源,隐约可见。《云林文献》
○ 吴光亮开发中路,由林圯埔至花莲玉里共二六五华里。《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总兵吴光亮率飞虎军三营,以兵工开凿通往后山(清时,称台狮球岭在基隆市区南方麦帅公路隧道之顶上,地形险要,在铁路、公路未辟之前,自基隆来往台湾各地者,多逾此岭,或逾月眉山。岭上有一古炮台,即当年林朝栋率勇抗法的古迹。现存淡水炮台,以及澎湖马公之孤拔墓,也都是中法战争的重要古迹。淡水抗法阵亡墓,位于淡水球场门外,原称河南勇墓。而当地人诬为荷兰勇墓,年前借口辟路而毁之,不予以重建,有心人引以为憾。《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876光绪2年
○ 英国长老教会,创立了台南长老教会学校,这是今天台南市私立长荣中学之前身。《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879 光绪5年
○ 设永济义渡〈以渡船载人过浊水溪〉,住社寮及名间的浊水之间。《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十二月十五日大雨雹。《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80 光绪6年
○ 建台北府儒学。《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清光绪六年,云林知县陈世烈,建一番学堂于久美社,聘粤籍名人陈围安,教授山胞汉字、汉文。该学堂门前之巨石,镌有“万兴关”三大字,今仍鲜明。该巨石,现保存于信义乡罗那村信义派出所内。《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六月初三日大雨雪。《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八月二十二日台风大作,三日始止,坏民庐舍甚多。《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十月初三日酉刻,星行入月后。《云林采访册·布屿西堡》
1881 光绪7年
○ 三月初二日,天上出五彩圈十余个。《云林采访册·布屿西堡》
○ 五月二十一日:地震,是岁布屿饥。《云林采访册·布屿西堡》
○ 地大震,后数年,法寇犯台,境内安堵无害。《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82 光绪8年
○ 马偕争获加拿大牛津郡信徒的捐款,创立理学堂大书院于淡水。该大书院的古老建筑,现在仍旧保存于淡水工商管理专科学校校园中。邻接于该校的淡水中学校园里,还有马偕的坟墓附近。又有一所英国坟山。马偕传道士曾以其堂兄马偕船长之遗产,建立一所诊所于淡水,这一所小诊所,就是今天台北、淡水两地的私立马偕纪念医院的起源。《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八月九日:彗星两见于东南。《云林采访册·布屿西堡》
1883 光绪9年
○ 十二月:彗星见西方,是月地大震。《云林采访册·布屿西堡》
1884 光绪10年
○ 五月四日(阴闰月)福建巡抚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设二府、八县、四厅。《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与法宣战,法封锁台湾。《辞海》
○ 中法战争,法舰窥视台湾。六月十四日法舰四艘直逼基隆,法海军副提督李士卑斯向守将曹志忠提出最后通牒:七月法水师提督孤拔下令封锁沪尾、八月十四日(阳历十月一日)攻陷基隆炮台,登陆沪尾未成,自此不敢进犯台北。《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中法战争勃发,一般民众之排外心理,达到高潮,焚毁了各地的教堂甚多。战后官方出资,重建了十余所的新教堂,以示赔偿。现存八里坌,和尚洲各教堂等便是。这些教堂,屋顶并不树立十字架,而代之以两座小佛塔,藉以绥和民众之排外情绪。
○ 由安南政变所惹起之中法谈判,终于破裂而使两国进入交战状态。四月,诏以提督刘铭传为台湾防务大臣,五月至基隆,设团练局。又于上海开台湾军械粮饷总局骤筹战事。六月十四日,法水师提督孤拔乘旗舰奥尔札号,率战舰五,载陆军三千,入基隆,上陆大沙湾(今中正路海滨),我军拒之,交战二日法军败退,我军士气为之大振。八月十三日,法军复攻基隆,以兵五百由仙洞上岸,刘铭传予以迎头痛击,杀其百数十人。然法舰仍轰攻炮台,铭传屹立督战。左右殪数人。众请退,不听。故士卒皆奋斗。法军既据基隆,逾月眉山,谋取台北。栋军统领林朝栋驻狮球岭,相持匝月,法军无法到达目的。此时,法军亦曾攻略金包星(台北县金山乡)、沪尾(台北县淡水镇),皆受创去。于是,法军别以四舰取沪尾。九月十九日黎明,将入口,炮台击之,乃去。翌日复至,先毁台,然后上岸,肉搏进攻。守将孙开华邀击之。张李成率士勇三百截其后,往来驰骤,当者辟易。法军大败,争舟,多溺死,阵斩五十,俘馘三十。于是不敢再犯。李成,小名阿火,为梨园花旦,姿质妩媚,顾迫于义愤,奋不顾身,克敌致果。铭传嘉之,授千总,其后以功至守备。十一年春正月二十一日,法军猛攻狮球岭。朝栋力拒,不退。法军复至,战及日中,移守六堵、五堵,盖已迫近台北矣。幸朝栋抗战得法,法军终被击退,而于二月十三日转往进攻澎湖,由今马公镇观音亭登陆。十五日澎湖遂失。法酋孤拔既占澎湖,苦无后援,且疫作,将士多没,遂病死。以副提督李士卑斯接之。至三月,和议成,李士卑斯军舰去。事平。诏命刘铭传经理善后。当年台湾居民,痛恨法军之侵略,称法人“西仔”。称法军之役为“西仔反”,备加敌视。今基隆市中正路大沙湾,日据时期叫做孤拔海滨,就因为这里是法酋孤拔苦战登陆之地。中正路的东侧,基隆市公共汽车管理处旁,有一民族英雄墓,即为中法战争时我阵亡将士之坟墓。此墓,原在中正路西侧山麓。日据时期,日人辟路毁基,士绅池清洋等醵资迁葬,惮日人之忌视,仅书“清国人墓”四字。至台湾光复以后,始加以重建,并改称为民族英雄墓。距此二百公尺之中正路东侧,有法军阵亡将士之墓地,现称法国公墓。基隆市现海军医院,附近山上曾有炮台一座,炮口针对于大沙湾,此炮台为法军所击毁,今踪迹无存。《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法国人亦有强占台湾之奢望,始于光绪十年(1884)三月,法舰入基隆港强行购煤,继由法海军副提督李士卑斯率舰四艘炮毁我基隆炮台,旋水陆并进,我军刘铭传督战,于基隆、狮球岭、八斗仔、深澳坑、七堵、五堵、淡水各地展开拉踞战,直至翌年六月,法军侵台梦醒,丢下水师提督孤拔尸骨而离澎湖。《云林文献》
○ 建德山岩。《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五月,地震连日,是岁法夷犯台。《云林采访册·布屿西堡》
1885 光绪11年
○ 法侵福建台湾,寻议和,安南归法。《辞海》
○ 中法停战,法解除封锁台湾。《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九月五日台湾建省派刘铭传为台湾省首任巡抚。《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台南长老教中学成立。《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86 光绪12年
○ 设台湾省。《辞海》
○ 刘铭传为台湾巡抚。《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新设云林县,县冶卜地于林圯埔土名云林坪处。
○ 县治既经选定,循例便是建筑城垣、衙署、坛庙等工作了,这些工作悉由当时的台湾府经历摄斗六门县丞陈世烈负责进行。陈世烈字竺轩,广东嘉应州人。二月,陈世烈奉檄调补台湾府经历,由厦门东渡,谒见巡抚刘铭传时,刘即委以“设县分治、度地筑城、抚番招垦”等任务。三月,陈世烈南下,至斗六门,摄理斗六门县丞。四月,据连横《台湾通史》抚垦志,巡抚刘铭传以为欲经划台湾,自成一省,乃奏请设台湾抚垦大臣,由巡抚兼任,以在籍太仆寺卿林维源为帮办,设“抚垦总局”于大科崁,下设抚垦局、分局,“云林抚垦局”即渊源于此。九月,巡抚刘铭传选定林圯埔郊外的云林坪为新县建城用地。十月初一日,陈世烈自斗六门移驻云林坪,设“云林城工总局”,自任督办,专督城工,另设了一个“云林抚垦局”,则自任委员,办理抚垦事宜,与城工分头并进。
○ 进口二六五万元,出口一五三万元,因为连年进口超过出口,台湾财富流出海外,数量极多。至于台湾农、矿产物的出口,早由洋行包办,并且任意决定它的收购价格,所以生产者及商人的地位,日见不利。因此普遍地酝酿了排外的空气和风潮。国际间的纠纷,时时发生。
1887 光绪13年
○ 台湾建省,台湾府移设现台中,原台湾府改称“台南府”,自是始有台南之地名。翌年,台湾府改称安平县。《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
○ 集集镇大山里柴桥头路旁,有一高可五尺,宽约一丈之巨石,横镌“化及蛮貊”四大字。前书:钦命布政使衔暑台湾兵道抚番开垦处。末署:大清光绪十三年春云林抚垦局委员陈世烈题。又,林尾里浊水溪右岸,有一高约七尺、宽约四丈之巨石,镌“开辟鸿荒”四大字,亦世烈书,皆清季开山抚垦之古迹。南投县鹿谷乡,乡治附近公路旁土地庙侧,有石碑两方,其一镌有光绪元年解除入山禁令之告示,另一为居民歌颂吴光亮开路抚垦之功绩,文曰:“德遍山陬”。《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刘铭传奏请兴筑台湾铁路。
○ 督办云林城工总局陈、为光绪十三年二月初一日,建竹城首先兴工林内庄总董郑绵昌立“家传尚义”匾,匾在斗六堡林内庄。《云林采访册》
○ 因人口日增,开拓地区日广,台湾独立设省,下设三府、十一县、四厅、一直隶州(台东):新设云林、苗栗、台湾(台中)县,原台湾县改为安平县、原台湾府改为台南府。本地属新增设的云林县。县治设于林圯埔(今之竹山镇云林里)。云林县县名由来据连雅堂台湾通史云:“云林县始于建省之时,云林县两字则自“云雾”、“森林”。
○ 划嘉义以北之地,经营新邑,县治设于林圯埔(注:今之竹山镇)云林坪(注:今竹山镇之云林里),故为云林县。云林县两字则自“云雾”、“森林”。(注:云林县治于光绪十九年迁斗六)。
○ 由于外国人屡次占台,促使清廷对台之重视,于八月核准台湾建省,划本省为三府,十一县,一直隶州三厅,计:台湾府领台湾,彰化、云林、苗栗四县,埔里社一厅。台南府领安平、凤山、恒春、嘉义四县,澎湖一厅。台北府领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基隆一厅。 直隶州为台东。《云林文献》
○ 新设之云林县为台湾省台湾府所辖四县之一,县治先设于林圯埔(今南投县竹山镇),
○ 云林建县始于光绪十三年台湾建省,时台湾巡抚刘铭传划嘉义县九堡,彰化县七堡成立云林县,属台湾府。这十六堡除包括今云林县全部外,还有今嘉义县的新港、梅山、溪口三乡镇的一小部份,及南投县竹山镇、鹿谷乡之全部,信义乡的部份山地。云林初以林圯埔(竹山)为县治,光绪十八年(1892)迁到斗六门,迄于割让。
○ 据《台湾中路抚番案稿》:台湾建省,新置云林县,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亲至各地踏勘,认为林圯埔“居中路之心,扼后山之吭”,位置周中,因而选定为云林新县的县治,由知县陈世烈倡地方士绅捐修,筑土垣环植竹三重,周围一千三百丈,高六尺。并在城外建“旌义亭”亭内勒石题谓“前山第一城”。台湾建省,时台湾巡抚刘铭传划嘉义县九堡,彰化县七堡成立云林县,属台湾府。这十六堡除包括今云林县全部外,还有今嘉义县的新港、梅山、溪口三乡镇的一小部份,及南投县竹山镇、鹿谷乡之全部,信义乡的部份山地。
1888 光绪14年
○ 光绪十四年署理云林县正堂陈,为林内庄总董郑必昌立“尚义急公”,匾在斗六堡林内庄。《云林采访册》
○ 于台北设邮政总局。《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台北开始装设电灯。发电所设于抚南街(今博爱路及延平南路)《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架设八堵、基隆铁桥。《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基隆河发现沙金。《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大旱,五谷腾贵。《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大尖山崩。《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89 光绪15年
○ 台北府城兴工、先建八门、四楼。《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五月大雨连日,田园多浸。《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90 光绪16年
○ 七月大雨水。《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九月开始铸造银元。《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91 光绪17年
○ 四月二日刘铭传因病请辞巡抚职,邵友濂接任。《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大雨。冲坏村庄埤圳。《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十月台北府城略建成、周围六百五十丈,费用二十一万五千两。《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十月台北至基隆段铁路竣工。《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现安平区公所、安平盐务局,也都是清季建造的洋房。该区公所之房屋,原是总税务司公馆,楼台巍峨,环境幽美,是一所值得保存的古迹。
1892 光绪18年
○ 县治迁到斗六门,迄于割让。〈云林初以林圯埔《竹山》为县治〉。
○ 抚垦总办林维源建“钦差行台”。《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设沙金总局(基隆)。《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清政府曾通令各州、县编志,当时任云林县之儒学训导倪赞元主其事,编成“云林县采访册”一部,未及成书,日人已据台,为其掠夺,手抄成册,作为施政之资,此项手抄本为云林县第一部史书,极为珍贵,已成为国宝级文物,光复后曾有出版商酬以巨资排字出书,今已难求其版本,据传持此手抄本者,视为奇货,非重金不予割爱。
○ 八月十八日:大风三日,损坏民舍、大木斯拔、五谷损。《云林采访册·布屿西堡》
○ 十二月大雪,五谷、猪羊多冻死。《云林采访册·布屿西堡》
○ 光赭十八、十九年,清、浊二溪皆涨,附近村屋内水深数尺。《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光绪十八、十九年皆暴风。《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93 光绪19年
○ 陈圣王庙 号广福宫,在县城西南。前漳邑士民公建,同治年间毁,至光绪十九年,绅士陈一昌等倡捐重建。《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城隍庙,在县城东。光绪十九年县治移驻斗六,暂盖竹屋供奉神像。《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云林县治迁往斗六。《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迁县冶于“斗六街”,筑土墙为城垣,其高八尺、厚五尺,周围一千六百丈,环植竹于四周,外凿濠沟,开四门,移用“云林城”于此,抵此“斗六”改称“云林”。
○ 新设之云林县为台湾省台湾府所辖四县之一,县治先设于林圯埔(今南投县竹山镇),于光绪十九年移治斗六,当时之区域,据台湾省通志等记载:“划嘉义县上自石圭(龟)溪水源起,下讫海口止。划彰化县自浊水溪起,至番挖港止……东至八同(通)关番界民站八十里,西南至嘉义县交界之兴(新)化店三十里,西至五条港虎尾溪一百一十里,北上至埔里(里)社交界之浊水溪三十里,下至彰化县之番挖一百二十里”。由此可知,当时云林县之区域,除含今二十个市、乡、镇外,尚包括今嘉义县之新港、梅山、溪口三乡一部份,南投县之竹山镇、鹿谷乡全部,信义乡一部份至花莲县为界。计辖十六堡、七百三十八庄,十二社。各堡所辖之庄社及与今之市、乡、镇地名,概述如次:
划自嘉义县九堡,位于虎尾溪之南:
斗六堡:辖城内四庄,城外六十三庄,计六十七庄。现斗六市除施瓜寮、竹围子、十三份以外,均属之。现林内乡之林内、九芎林、湖山寮、坪顶。现古坑乡之棋盘厝、新庄、溪边厝、高厝林子头、荷苞厝、水确。
他里雾堡:辖五十一庄,一社。现斗南镇全部。现古坑乡之古坑、湳仔、麻园。现虎尾镇之惠来厝、过溪子。
打猫东堡:辖三十庄。现古坑乡除原斗六堡、他里雾堡所辖之外,全部均属该堡。现嘉义县梅山乡二坪子地方。
打猫北堡:辖十八庄。现大埤乡全部。现嘉义县溪口乡潭斗寮、游厝。
大坵田堡:辖四十五庄。虎尾镇除惠来厝、过溪子外均属之。现士库镇除马公厝外,均属之。现东势乡月眉、吕厝。
白沙墩堡:辖二十三庄。现元长乡全部。
大糠榔堡:辖三十三庄。现北港镇除番子厝,海丰以外,均属该堡。现水林乡之水林、土间厝、车巷口,春牛埔。
茑松堡;辖十庄。现水林乡顶茑松、后寮、旧仔埔、溪墘厝。
尖山堡:辖五十四庄。现四湖乡全部。现口湖乡全部。现水林乡万兴、尖山、食水掘、大沟、牛挑湾。现北港镇番子厝、海丰。
〈按:当时云林县所辖堡数有十五、十六、十七不同之记载,且称谓有异,如茑松堡有称茑松北堡,现嘉义县新港乡之仑仔,原属打猫西堡,因属云林县所辖,由于其户少,云林采访册将其并入打猫北堡统计,致导致堡数不一。〉
划自彰化县七堡,位于虎尾溪以北:
§ 溪洲堡:辖三十九庄。现斗六市竹团子、施瓜寮、十三分。现林内乡乌麻园、乌涂子、湾龟头。现莿桐乡新庄、湖子内、顶麻园、后埔、树仔脚、大埔尾、油车。
§ 西螺堡:辖五十三庄。现西螺镇全部。现莿桐乡莿桐、义和、兴桐、新庄、番子、甘厝。现二仑乡新庄仔、港后部份。
§ 布屿东堡:辖四十六庄。现二仑乡全部。现仑背乡仑背、罗厝、仑前、崩沟寮。
§ 布屿西堡:辖六十一庄。现褒忠乡全部。现土库镇马公厝。现麦寮乡兴化厝。
§ 海丰堡:辖六十八庄。现麦寮乡除兴化厝以外,全部属该堡。现东势乡东势厝、牛埔头,下许厝寮。
§ 沙连堡:辖一百三十一庄,十一社。现南投县竹山镇除鲤鱼头堡部份外,全属之。现南投县鹿谷乡全部。现南投县信义乡西南山地一部份。
§ 鲤鱼头堡:辖六庄。现南投县竹山镇劳水坑、桶头、福兴、山坪顶、鲤鱼尾。《云林文献》
○ 台北至新竹铁路通:全长六十二英里,实费一百二十九万五千九百六十一两。《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沪尾输出茶叶共一六、三九四、○○○斤。《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台北建“明道书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基隆建“崇基书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94 清光绪20年·日明治27年
○ 三月二十九日韩国东学党反乱、六月八日清廷出兵朝鲜、六月十二日日本出兵、八月甲午战争。清廷派邵友濂筹设防务,以林维源为会办、刘永福为帮办。八月杨岐珍率十营驻台北,张兆连十三营守基隆、林朝栋十营守狮球岭、李木清(后由廖得胜代)以七营守沪尾、朱上泮守中路、刘永福以黑旗军八营驻台南、台绅进士丘逢甲率士勇军守彰化、新竹。《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九月邵友濂调湖南巡抚、唐景崧接任台湾巡抚。《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云林县训导倪赞元纂《云林采访册》。其目录包括斗六堡、大榔东堡、茑菘北堡、尖山堡、海丰堡、他里雾堡、西螺堡、白沙墩堡、大坵田东堡、溪洲堡、沙连堡、打猫东堡、打猫北堡、布屿东堡、布屿西堡。
○ 斗六堡,附县;县城建于斗六街,周围一千一百六十丈,土墙高五尺,宽八尺,濠深七尺,广八尺。种竹为城,分东西南北四门。东以观音山与鲤鱼头堡分界,西以大北势庄与他里雾堡分界,南以庵古坑溪与他里雾堡分界,北以虎尾溪与溪洲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十四里,南北相距十三里。时林内庄〈今林南村〉142户,480丁口;坪顶庄〈今坪顶村〉50户192丁口;斗六东〈今林茂村〉60户,242丁口;九芎林〈今九芎村〉210户620丁口,属斗六堡。〈云林旧无县治。设斗六县丞,分隶嘉、彰两县。光绪十三年。前爵抚部院刘奏请设县。隶台湾府,建署于沙连堡之林圯埔。十九年,抚部院邵题请移治斗六:是为云林建设移治之始。〉
○ 溪洲堡,在县之北方;东以触口与沙连堡分界,西以郡大路与西螺堡分界,南以朱丹湾溪与斗六堡分界,北以浊水溪与彰邑东螺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二十里,南北相距十二里。时芎蕉脚〈今重兴村〉64户263丁口;乌涂仔〈今乌涂村〉60户300丁口;乌麻园〈今乌麻村〉34户164丁口。属溪洲堡。〈溪洲堡,原属彰化县辖,志光绪13年,分归云林县〉。
1895 清光绪21年
○ 订马关条约,割台澎给日本。
○ 二月廿九日(阳历三月廿六日)日本北志岛混成支队占领澎湖。《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三月廿三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五月二日(五月廿五日)台民求援清廷未果成立台湾民主国。《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五月六日(五月廿九日)日本近卫师团自澳底登陆。《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五月廿五日(六月十七日)日本正式接管台湾。《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日人开始武力占据台湾。
○ 八月,设台湾民政支部云林出张所。
○ 十月五日,简义与徐骧所率领民军在斗六抗日,徐骧战死后,简义即率领民军退入云林县斗六与林屺埔街交界的触口山与大坪顶一带〈今竹山往林内,清水溪与浊水溪汇合处〉山区,会合柯铁建立“铁国山〈今古坑乡〉”为武装抗日基地,做长期抗日计划,留下台湾中部壮烈武装抗日史实。
○ 日本总督府公布“林野取缔规则”律令,将台湾的山林土地一一收归官有。
(来源:ntw.com.tw)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