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湾民间的历次反清斗争

时间:2002-12-30 14:51   来源:
  1683年9月,清政府占领台湾,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曾采取了若干措施,但清政府的吏治败坏极为严重,使台湾人民与清官府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屡次有暴动起义的事情发生,可谓“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有据可查的大小反清斗争,约40次。清代前期的反封建起义比较重要的有: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的吴球起义,1701年(康熙四十年)的刘却起义,1721年(康熙六十年)的朱一贵起义,1732年(雍正十年)的吴福生起义,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的黄教起义,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起义,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陈周全起义,1796年(嘉庆初年)的黄斗奶起义,1805年(嘉庆十年)的林瓶起义,1823年(道光三年)的林永春起义等,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有朱一贵起义、林爽文起义。
  朱一贵起义
  朱一贵,原籍漳州长泰县,9岁时,随父亲到台湾,在台湾县的罗汉内门养鸭为生,平生好善乐施,广交朋友,有“小孟尝”的雅号。1721年(康熙六十年),台湾知府王珍苛政特别暴虐,逮捕入山砍竹的群众二三百人加以治罪,人民群情激愤,朱一贵便联络黄殿、李勇等人削竹为枪,准备起事。5月14日,朱一贵率众1000多人起义,因朱一贵自称是“明室后裔,郑氏遗臣”,奉为大元帅。起义军连夜攻克冈山汛,两日后,又将清军前队打败。淡水杜君英闻讯,率众数百人起义,草潭、外围、下埤头、小琉球各地群众相继响应,声势浩大,几天之内发展到数万人。朱一贵等率众进占台湾府治和凤山县,杀死总兵欧阳凯,从清军军火库中缴获大量弹药武器。清驻台官吏们争先恐后携带家眷,逃往澎湖避难。起事只七天,除北部淡水外,全岛就落入义军手中。
  5月26日,起义军正式建立政权,建元“永和”,朱一贵为“中兴王”,下令兵民蓄发,恢复明制。清政府大为震惊、恐慌,遂派南澳总兵蓝廷珍、水师提督施世骠(施琅的儿子)率领6000多人由鹿耳门攻入台湾,朱一贵率众拼死抵抗,后逃入湾里溪,途中被擒,押往北京被杀。朱一贵虽然死了,但抗清余众还继续坚持斗争直到1723年(雍正元年),前后历时两年。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起义终于被残酷地镇压了下去。
  林爽文起义
  林爽文,原籍漳州平和县,来台后居住彰化县,因募众垦田致富。1783年,大陆的秘密结社“天地会”传入台湾,很快就遍布全台,拥有广泛的会众,林爽文入会,很快成为天地会在台湾北部的首领。1786年,清政府严令解散“天地会”,并缉捕会党。11月底,知县俞峻率兵300人到距离七里处的大屯,勒令庄民擒献会党,并焚烧附近村庄,这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慨。林爽文乘机在27日夜起兵,率众攻入清营,短短几日,连续攻下彰化、淡水、诸罗诸县,完全控制了台湾北部。林爽文在彰化被推为盟主,奉明制度,建元“顺天”。凤山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义响应,自称“南路辅田大元帅”,于12月13日攻下凤山,19日与林爽文合兵围攻台湾府城,声势大振。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清政府见局势严重,派大学士福康安、领侍卫大臣海兰察,调四川、湖南、贵州、广东四省兵10万人分几路入台。12月初,福康安率兵抵鹿港。不久,清军攻陷彰化,经过血战,双方死伤甚众,林爽文率残部退人深山。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2月I0日,林爽文被捕。庄大田率众退至郎峤拼死抵抗,在伤亡2000余人后被擒,后押送北京被杀。
  林爽文起义,因义军有组织、有信心,力量强大,清军先后三次调兵I0万余人,耗军费1000余万两白银,历时1年又3个月,才得平定。清乾隆帝曾将该役列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可见林爽文起义的规模和影响之大了。
  李石、林恭起义和戴潮春起义
  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许多边远地区(如陕、甘、川、云、贵)相继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与太平军遥相呼应,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台湾也没有例外,相继爆发了李石、林恭起义和戴潮春起义。
  李石,台湾县人。在得到福建小刀会起义消息后,1853年旧历四月下旬,李石与杨文爱、林清等十余人,在湾里街树起“兴汉灭满”的旗帜,附近群众踊跃参加。知县高鸿飞闻报,率兵往讨,反为李石所杀,兵逃散。郡中闻报戒严。这时凤山也爆发了起义。
  林恭,凤山县人,原为县署壮勇,经常和反清志士往来,因此被知县王廷干裁掉。听到北路起义,林恭就和张古、罗阿沙等百余人起兵响应,建号“天德”,称“镇南大元帅”。林恭等人潜入凤山县,杀知县王廷干以下20余人,进驻县署,开仓库、赈贫民、开监狱、放囚犯、出告示、禁止杀掠,很得人心。张古、罗阿沙等各率众进逼嘉义,声势颇大。林恭则分兵攻击府城。六月初二日,清军大举增援。从五月初到六月底,义军终因缺乏训练,寡不敌众,兵败。林恭被捕牺牲,李石也兵败遇害。
  戴潮春,原籍福建龙溪,居住在彰化县四张犁庄,在乡间组织“八卦会”(“八卦会”是农民的秘密结社组织)。1862年官府派兵到彰化缉捕反清秘密结社,该会首领戴潮春见机率众起义,攻下彰化县,自称大元帅,以后又称“东王”。他下令兵民蓄发,遵用明制,响应太平天国起义。戴率领义军乘势围攻嘉义、鹿港、大甲,各地纷纷响应,全台震动。清政府派几路增兵入台,1863年戴潮春被捕后遇害。戴潮春就义之后,起义军余众继续战斗,直到1865年(同治四年),才告平息。(来源:摘自《祖国的宝岛台湾》)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