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台湾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朱一贵起义与林爽文起义
时间:2004-04-12 16:37 来源:
1683年9月,清政府占领台湾,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曾采取了若干措施,但清政府的吏治败坏,使得台湾人民与清官府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屡有暴动起义的事情发生,可谓“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有据可查的大小反清斗争,约40次。清代前期的反封建起义比较重要的有: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的吴球起义,170I年(康熙四十年)的刘却起义,1721年(康熙六十年)的朱一贵起义,1732年(雍正十年)的吴福生起义,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的黄教起义,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起义,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陈周全起义,1796年(嘉庆初年)的黄斗奶起义,1805年(嘉庆十年)的林瓶起义,1823年(道光三年)的林永春起义等,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有朱一贵起义、林爽文起义。
朱一贵起义。朱一贵,原籍漳州长泰县,9岁时,随父亲到台湾,在台湾县的罗汉内门以养鸭为生,平素好善乐施,广交朋友,有“小孟尝”的雅号。1721年(康熙六十年),台湾知府王珍施政暴虐,人民群情激愤,朱一贵便联络黄殿、李勇等人削竹为枪,准备起事。当年5月14日,朱一贵率众1000多人起义,因朱一贵自称是“明室后裔,郑氏遗臣”,被奉为“大元帅”。起义军连夜攻克冈山汛,两日后,又将清军前队打败。凤山杜君英闻讯,率众数百人起义,草潭、外围、下埤头、小琉球各地群众也相继响应,声势浩大,几天之内发展到数万人。朱一贵等率众进占台湾府治和凤山县,杀死总兵欧阳凯,从清军军火库中缴获大量弹药武器。清驻台官吏们争先恐后携带家眷,逃往澎湖避难。起事只七天,除北部淡水外,全岛就落入义军手中。
5月26日,起义军正式建立政权,建元“永和”,朱一贵为“中兴王”,下令兵民蓄发,恢复明制。清政府大为震惊,遂派南澳总兵蓝廷珍、水师提督施世骠(施琅的儿子)率领6000多人由鹿耳门攻入台湾,朱一贵率众拼死抵抗,后逃入湾里溪,途中被擒,后又被押往北京处死。朱一贵虽然死了,但抗清余众还继续坚持斗争。直到1723年(雍正元年)前后,这场历时两年的反封建起义才被残酷地镇压下去。
林爽文起义。林爽文,原籍漳州平和县,来台后居住彰化县,因募众垦田致富。1783年,大陆的秘密结社“天地会”传入台湾,很快就遍布全台,拥有广泛的会众。林爽文入会后,成为了天地会在台湾北部的首领。1786年,清政府严令解散“天地会”,并缉捕会党。11月底,知县俞峻率兵300人到大屯,勒令庄民擒献会党,并焚烧附近村庄,这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慨。林爽文乘机在27日夜起兵,率众攻入清营,短短几日,连续攻下彰化、淡水、诸罗诸县,完全控制了台湾北部。林爽文在彰化被推为盟主,奉明制度,建元“顺天”。凤山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义响应,自称“南路辅田大元帅”,于12月13日攻下凤山,19日与林合兵围攻台湾府城,声势大振。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清政府见局势严重,派陕甘总督福康安为钦差,调四川、湖南、贵州、广东四省官兵入台镇压起义。12月初,福康安率兵抵鹿港。不久,清军攻陷彰化,经过血战,双方死伤甚众,林爽文率残部退人深山。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2月I0日,林爽文被捕。庄大田率众退至郎峤拼死抵抗,在伤亡2000余人后被擒,后被押送北京处死。
林爽文起义,因义军有组织、有信心,力量强大,清军先后三次调兵I0万余人,耗军费1000余万两白银,历时1年又3个月,才得平定。清乾隆帝曾将该役列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可见林爽文起义的规模和影响之大了。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