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俞渤坐在左边位置驾驶飞机,郝桂桥在右座,是副驾驶;周作舟和陈九英分别进入了中炮塔和上炮塔,把机关炮弹上膛,加强对外搜索警戒,准备随时对付前来追赶的歼击机。张祖礼进入领航员的座位,摊开航行图指点方向。南京大校场机场位于南京东南郊,距城区不过十多里。飞机升空后,瞬间就到了南京上空。这时他们打算完成一项事先商量好的计划,即在起义后轰炸南京总统府!负责投弹的周作舟是一位老轰炸员,技术熟练,可这次轰炸无论他怎样调试,都把握不住轰炸瞄准系统。他立即意识到,轰炸系统出现故障了。经大家紧急磋商后,决定把炸弹扔在无人区。于是,飞机在南京西北郊江岸一处无灯火的地方,用手动方式把炸弹投了下去。一次本来可以震惊世界的行动,因为故障而错失良机。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2010年12月9日第42版,作者:王民伟,原题:《他们曾经试图轰炸南京总统府》
曾涌泉命令点火 照亮飞机跑道
1947年11月解放军解放了石家庄,成为第一个新生城市。但由于敌我武器装备差距太大,我们对于国民党经常来轰炸的飞机束手无策,只好采取你来我避的策略。每当石家庄上空响起刺耳的警报声,人们就纷纷躲避起来。
1948年12月16日夜,是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已经入睡的人们被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惊醒,原先依稀可见的灯光瞬间熄灭了,灯火管制后的整个城市寂静极了。在警备司令部的一间会议室里,几个参谋用手电筒照着地图,曾涌泉司令员听着作战科长的敌情分析。面对敌机的轰炸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是由于石家庄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又离党中央的所在地——西柏坡相距不到100里,对敌人的一举一动及真实意图都需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否则就会铸成大错。会议在黑暗中静悄悄地进行,让曾司令员感到诧异的是:和往常不同,这次只听到飞机在上空盘旋的轰鸣声,没有听到往日那让人恐怖的炸弹爆炸声。如何判断飞机的来意成了一时的焦点。曾司令员从以往飞机一来轰炸都是好几架次,而这次只有一架飞机的现象判断,很有可能是起义的飞机。事不宜迟,曾司令员果断地下了命令:立即派部队将飞机场的跑道用火堆照亮!
漆黑的跑道被火堆照得通亮,宛如白昼。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庞然大物随着轰鸣声徐徐地出现在人们眼前,飞机在被炮火损坏的跑道上颠簸了几下后就稳稳地停了下来。当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围上去的时候,见一名飞行员跳下飞机急切地问:“这是石门市吗?”“你们是解放军吗?”当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激动地回过头向飞机上的人大声喊道:“我们到家了!”他热泪盈眶地握着前来欢迎他的一名干部的手说:“谢谢!谢谢!如果再晚几分钟,飞机找不到降落地点就要掉下来了!”原来飞机上的油已经不多了。
这个时刻是1948年12月17日凌晨两点十分。天亮后,曾司令员等人在飞机前面与起义的飞行员一起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第二天上午,石家庄市政府在大众剧院召开欢迎大会。会议由曾涌泉主持,柯庆施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赞扬了驾机起义的伟大壮举,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
解放全中国、建设人民空军作出贡献。随后,飞行员代表陈九英向大家讲述了起义的过程,与会人员被飞行员们惊心动魄的故事吸引住了。
飞临南京总统府 瞄准系统突发故障
那是在1948年,驻守在南京大校场飞机场的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飞行员中,厌战情绪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日益增长。这些“军中骄子”,当时都是为反抗日本侵略而从军报国的,没有想到又被拖入内战的泥潭。苦闷中一个人悄悄地接近他们,成了他们无所不谈的朋友,那个人就是南京空军第四医院的上尉军医林建神。林医生是中共地下党党员,奉命做飞行员的策反工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林医生选择俞渤作为重点工作对象。俞渤是广西人,他的父亲是白崇禧军队里的一名军官,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飞机炸死。1944年俞渤考入中山大学,
只读了一年书就投笔从戎。当俞渤获知林医生的身份后,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表示愿意驾机起义。中共上海局和南京市地下党组织掌握这一情况后,积极抓紧策动俞渤起义的准备工作。1948年8月,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展俞渤为中共党员。通过俞渤的介绍,10月、11月先后又发展中尉轰炸员周作舟、中尉飞行员郝桂桥为中共党员。
俞渤的起义计划暗中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有十余人愿意参加行动,方案也准备了好几个,万事俱备只等机会了。12月16日晚,军人礼堂里放映电影,俞渤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立刻秘密通知周作舟、郝桂桥、陈九英、张祖礼“晚上采取行动!”五个人以各种理由留在宿舍,等人走楼空的时候,他们穿戴整齐,俨如平常飞行一样到了机场。机场戒备森严,但是对飞行员晚间执行飞行任务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他们巧妙地应付了哨兵的盘查,在一排排飞机里选择了514号B24型轰炸机,因为他们知道这架飞机下午刚
刚飞行回来,油料及弹药均未卸掉。他们迅速打开机舱,按照事先的分工各就各位。霎时间启动飞机滑入跑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天空。当飞机平稳直飞的时候,他们再看地面上混乱的人群,一阵无法抑制的呼喊在机舱中回荡。
俞渤坐在左边位置驾驶飞机,郝桂桥在右座,是副驾驶;周作舟和陈九英分别进入了中炮塔和上炮塔,把机关炮弹上膛,加强对外搜索警戒,准备随时对付前来追赶的歼击机。张祖礼进入领航员的座位,摊开航行图指点方向。南京大校场机场位于南京东南郊,距城区不过十多里。飞机升空后,瞬间就到了南京上空。这时他们打算完成一项事先商量好的计划,即在起义后轰炸南京总统府!负责投弹的周作舟是一位老轰炸员,技术熟练,可这次轰炸无论他怎样调试,都把握不住轰炸瞄准系统。他立即意识到,轰炸系统出现故障了。经大家紧急磋商后,决定把炸弹扔在无人区。于是,飞机在南京西北郊江岸一处无灯火的地方,用手动方式把炸弹投了下去。一次本来可以震惊世界的行动,因为故障而错失良机。
之前,地下党曾指示他们飞往安东机场。但飞机燃油不够,于是临时决定飞往石家庄。此时天气渐渐变坏,座舱玻璃上不断闪烁着蓝色的静电火花,外面一片昏暗。他们睁大眼睛寻找目标,不一会儿,一片明亮的灯光出现了。正高兴时,石家庄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了,显然他们被误会成前来偷袭的国民党飞机。俞渤不敢贸然降落,正在着急时,突然,地面燃起了四堆大火,将跑道照亮。一次由中共地下党精心策划、起义人员勇敢实施的义举圆满地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