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湾基隆市开发史

时间:2004-07-27 14:27   来源:


 
  基隆原名鸡笼,有一说,鸡笼之名是由原住民凯达格兰族的族名尾间“格兰”二字讹转而来;然而,似以得之于“鸡笼山”的说法,较为可信。《台湾府志》记载:“大鸡笼山,一望巍然。”自海上遥望,状似鸡笼,而基隆港口外的基隆屿亦貌如鸡笼,初期汉族移民用以名之,应有可能;此名一直沿用至一八七五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取“基地昌隆”之雅意而易名“基隆”为止。

  基隆一带原为原住民居地,一六二六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人入侵此处,屯兵社寮岛直到一六四二年被荷兰人逼走,始结束其于北台湾十六年的占领。

  清代的开发

  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大批漳州人移居基隆,始见汉人聚落与商店,“崁子头街”(今仁爱区孝一路)是第一条基隆市街,基隆港而后次第开发。

  一八五一年,欧洲的轮船,已经来淡水、基隆从事贸易,并接受清廷征税。

  一八五八年,英、法对中国发起战争,中国失利,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台湾门户为之开放,基隆正式成为通商口岸,外商陆续进驻。

  一八八四年,中法开战,法军猝袭闽海,攻犯台湾,一度侵入基隆,只因驻边严守,战事不利,无功而退。
 
   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台湾巡抚刘铭传为建设台湾,先后加强开发基隆港;一八九一年十月,刘铭传更完成了从台北大稻埕到基隆此“台湾第一段铁路”的工程。

  日据时期的建设

  台湾于马关条约割让予日本,一八九五年六月,日本军队进占基隆,“始攻”后将之设为台北县支厅。一九零一年,全台划为“二十厅”时,基隆始设厅。

 
  一九二零年,通令改革地方制度,废厅设州,州下废支厅设郡市,基隆郡置于台北州管辖,设基隆郡役所,辖有:基隆街及万里、金山、七堵、瑞芳、贡寮、双溪、平溪七庄。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基隆、高雄两街改升为市,原旧行政区“大字”改称町名者,详如下列:义重町、日新町、寿町、入船町、元町、福德町、玉田町、双叶町、旭町、高砂町、明治町、大正町、昭和町、仙洞町、泷川町、堀川町、田寮町、天神町、幸町、东町、曙町、真砂町、滨町、社寮町、西町、宝町、观音町、绿町等;基他郊区如:大水窟、深澳坑、八斗子、大武岭、内木山、外木山、大竿林、基隆屿、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等,则仍沿用旧我未改。
 
   自然港湾时代的基隆港 ,水道甚浅,加上东北季风又常激起狂浪,潮落时更是多为涂滩,仅一千吨级的轮船都无法进港,只得停泊在港外;自一八九九年到一九三五年,基隆港分期展开扩建,施设四次筑港计划,终于完成此台湾第一大良港,二万吨级巨轮可以直接靠岸,不仅成为台湾与日本之间的枢纽,并且航路可达中国大陆和南洋各地,再转运世界各国,和高雄市 并称台湾两在港市。

  “雨港”民俗风情

  基隆有“雨港”之称,全年雨日长达二百一十三点六天;位居中央山脉背风面的基隆之所以多雨, 主要是拜东北季风、冷锋、梅雨锋等天气系统之赐,每年十月到次年三月,阴雨连绵,夏季又有骤雨和台湾风,所以有人说:基隆人是不收伞的。

  基隆市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的中元普渡祭典,规模之大,名闻全台,祭坛十分宏伟壮观,入夜时分,放水灯的民俗,更是各地少见。
 
来源:WWW.T2T-TRAVEL.COM

(责任编辑:陆青)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