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清统治时期台湾拓殖大事记(公元1683-1895年 计212年)(一)

时间:2002-12-31 09:25   来源:
1683 康熙22年
○ 提督施琅伐台湾,平之。《辞海》
○ 六月十六日施琅攻澎湖,六月廿二日刘国轩大败退回东宁,七月十九日郑克塽降清,明郑治台结束。《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郑克塽降清,东宁朝灭,郑氏三代在台湾虽仅二十二年,但是到台湾耕垦的民众约有二十五万人。
○ 上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挂靖海将军印专征,治兵于平海。琅故提督水师,饶智勇,贼所惊惮。而是时启圣与巡抚吴兴祚谋袭鸡笼、淡水(诸罗地),绕出其背;克塽亟命何佑葺淡水城,据鸡笼以守。夏六月将军施琅自铜山直抵八罩;刘国轩悉精锐犄角,战皆溃,遂克澎湖。秋八月,克塽纳款,佑亦降,北路悉定。于是琅疏请留台湾为外蔽;诏报可。《诸罗县志》康熙廿二年,清朝虽然打败了郑军,消灭了反清复明的势力,但许多朝臣认为:台湾孤悬海外,统治不易,徒然成为一个负担而已,主张放弃台湾,留守澎湖即可。后来,清廷采纳了施琅的意见:“台湾虽为一岛,但可为东海数省之屏障,且沃野膏土,一旦弃守,外力必至,反成乱源。”才在次年将台湾划归版图,设一府(台湾府,将郑氏的承天府改置而成)三县〈诸罗县、台湾县、凤山县〉,林内属诸罗县。
○ 清廷领有了台湾以后,虽有内地移民入台的限制,但是渡台的人,逐渐增加,已不是一纸禁令所能阻止。因为禁令徒成空文,终于撤废,从此移民入台开垦的地区,也就逐渐扩大了。《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684 康熙23年
○ 台湾归清版图,隶福建省,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台湾知府。《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厉行移民三禁。《汐止镇志》
○ 设县治于诸罗山(地为郑氏故营址),因以命名,取诸山罗列之义也。县隶台湾府,地南自新港,东北至鸡笼山后皆属焉,极海而止(置县后,以民少番多,距郡辽远、县署、北路参将营皆在开化里佳里兴,离县治南八十里。《诸罗县志》
1685 康熙24年
1686 康熙25年
○ 客家移民进人下淡水溪(高屏溪)流域开垦。《汐止镇志》
○ 定台湾班兵三年轮调〈共13140人〉。《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687 康熙26年
○ 清庭许台民得应福建省城福州乡试〈科举考试〉。《汐止镇志》
○ 府城(今台南市)的客家居民,开拓下淡水平野,这是经营屏东地方的开始。今屏东县客家语地区,仍残存所谓「六堆」的组织,传为开拓当初互助团结之遗风。《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688 康熙27年
○ 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纂修完成第一部台湾史“台湾府志”。
1690 康熙29年
○ 闽漳人林、陈、刘三姓开拓温厝角、麻园等地方。
○ 闽漳人吴、陈、刘三姓开拓庵古坑、崁头厝(部份)等地方。
○ 郑氏北园别馆建海会寺〈嘉庆元年改称开元寺〉。《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691 清康熙30年
○ 闽人李恒升开拓海埔寮地方。
1694 清康熙33年
○ 分巡台厦兵备道高拱干纂《台湾府志》撰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台北盆地大地震,部份陷落成台北大湖。《汐止镇志》
1695清康熙34年
○ 福建师爷郁永河来台采硫磺。《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696 清康熙35年
○ 新港东田尾人吴球起义复明失败。《汐止镇志》
○ 高拱干“台湾府志”纂成。《汐止镇志》
1697 康熙36年
○ 郁永河着《裨海纪游》、《番境补遗》、《海上纪要》等书。《裨海纪游》中即已有斗六门社(一名柴里社),他里雾社、猴闷社、猫儿干社、南社、西螺社等之记载。斗六门本来是原住民平埔番洪雅族的一个社名,因洪雅族于狩猎捕获山鹿,欢喜之时,咆哮“ㄉㄨㄌㄨ ㄇㄣ ㄉㄨ ㄌㄨ ㄇㄣ”,斗六门因而得名。
1699康熙38年
○ 清庭诏准延平郡王郑成功、郑经父子归葬南安。《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00 康熙39年
○ 建笨港〈今北港〉天妃庙。《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01 康熙40年
○ 今嘉义地方,在明郑时期隶天兴县(天兴州),入清之后,改称诸罗县。初县治沿明郑设于佳里兴(今台南县佳里镇内),因其濒海不适建城,乃于康熙四十年移至诸罗山庄。《台湾地名沿革·洪敏麟》
○ 台湾知府卫台揆见诸罗仓三十间。《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诸罗人刘却起事。《汐止镇志》
1704 康熙43年
○ 台湾府城内建崇文书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江日升着《台湾外记》撰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奉文:文武职官俱移归诸罗山,县治始定。县治东界大山、西抵大海、南界凤山县、西南界台湾县、北界大鸡笼山,在台湾府北一百一十七里。
○ 诸罗知县宋永清时绕木栅为城,周六百八十丈,建四门。《台湾地名沿革·洪敏麟》
1706 康熙45年
○ 创建诸罗县儒学〈今官立学校〉《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08康熙47年
○ 泉州人陈赖章,与熟番订约,开垦大佳腊平野,这是开辟台北市中心区的开始。《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 于大埤头开浚荷包连圳,雍正年间,许、陈两姓开始拓垦大埤头。
1714 康熙53年
○ 康熙五十二、三年间。林克明渡台拓垦湖山岩。
○ 清廷遣耶稣会教士冯秉正测量台湾地图。《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秋发生大旱,诏免凤山县粟〈稻谷〉赋税十分之三。《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15 康熙54年
○ 诸罗知县钟周瑄开筑诸罗山等大陂〈圳〉长二十余里。《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16康熙55年
○ 阿穆开拓猫雾捒,这是开拓台中市的开始。《台湾历史民俗·林衡道》
1717 康熙56年
○ 诸罗县管辖今之台南县一部分及嘉义县、云林县,在本地设立大坵田堡一堡(今虎尾、土库一带),因为那时今之虎尾龙山寺、体育场及镇卫生所一带地形起伏如丘陵,所以叫「大仑脚」。
○ 卢麻产社因瘴疠死亡甚众,遂徙居阿拔泉社。
○ 陈梦林修《诸罗县志》成书。《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周钟暄修诸罗县志中有“斗六门街”有“他里雾支厅”之记载。
1719 康熙58年
○ 时值开台拓风,引起福建漳浦郑公萃徘、昭邑蔡麟公、碧溪杨逞公、诏安林克明公、诏安翁应瑞公等五人渡台拓殖观念、决然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历一七一九年,民前一九三年〉背井离乡,同舟共济移居蓬莱仙岛〈台湾〉。由台南府安平登陆,经诸罗〈嘉义〉顺途察地,翁应瑞公选择〈嘉义、古坑等地方〉。林克明公选择〈斗六市梅林里,咬狗庄一带〉。杨逞公选择〈林内乡林茂村食水坑一带〉。蔡麟公选择〈林内乡九芎村一带〉。郑萃徘公选择〈林内乡林南村、林中村、林北村、坪顶村、乌涂村、乌麻村等〉。择处散居,各自开拓。
○ 传说兵马指挥施世榜在巡视彰东南境时,鉴于当地蓁莽未开,地利未尽,乃倡议筹资开凿埤圳,并在二水乡鼻仔头附近,引取浊水溪水灌溉八堡农田,共费了十年方告完成。
○ 施世榜集流民开筑东螺一带“八保圳”〈今员林、北斗〉。《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凤山县志》纂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20 康熙59年
○ 台南府城内创建东海书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陈文达“台湾县志”纂成。《汐止镇志》
1721 康熙60年
○ 陈文达“台湾县志”纂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朱一贵称中兴王,起义抗清,旋即失败。《汐止镇志》
○ 黄敬“台湾古图”纂成。《汐止镇志》
○ 仿照林先生传授之筑渠秘法,在施厝圳下游另辟凿埤圳灌溉农田,称为“十五庄圳”,又称“八堡二圳”。
○ 八月大风灾,诏免赋税。《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斗六门街”改称斗六门保。《诸罗县志》
1722 康熙61年
○ 黄叔璥任巡台御史,任内他曾历巡北路,着了一部脍炙人口的《台海使槎录》,书中提到阿拔泉溪及竹脚寮时,作如下的描述:“北路阿拔泉溪、虎尾溪,源同出水沙连,经牛相触山口,二水分流。阿拔泉极清,虎尾溪极浊,水性湍急,最为深阔,西流二十余里入地,伏流于海。”“水沙连社,地处大湖之中。……惟南北两涧沿岸堪往来,外通斗六门、竹脚寮,乃各社总路隘口,通事筑室以居焉。”阿拔泉溪,即今日的清水溪。虎尾溪,即浊水溪,故有“极清”与“极浊”之说。《台海使槎录》的资料,与《诸罗县志》都是亲履其地后的见闻记录。《社寮三百年开发史·林文龙》
○ 吴凤任阿里山通事。《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凤山县赤山爆发,夜喷火光高丈余。《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康熙末年,闽人吴英以垦首名义开拓大北势、九老爷、大潭、大仑等地方。《云林三公考》
○ 康熙中叶,闽漳人陈石龙等开拓崁头厝、崁脚等地方。《云林三公考》
○ 康熙末年,闽人林克明开拓埤仔头、咬狗、内林、湖山等地方。《云林三公考》
○ 康熙末年,闽漳人蔡麟开拓九芎林地方,。《云林三公考》
○ 康熙末年,闽漳浦人郑萃徘开拓林内、水沙连(部份)等地方。
○ 康熙末年,闽人李阳开拓大东、小东、田头等地方。《云林三公考》
○ 康熙末年,闽漳人吴、张二姓开拓猫儿干社及南社之荒地《云林三公考》。
○ 康熙末年,,闽泉州人许远元等开拓许厝寮地方。《云林三公考》
○ 康熙末年,闽漳人陈姓为垦首,招集漳、泉诸佃人开拓尖山保(今之口湖、四湖暨水林一部)地方。《云林三公考》
1723 雍正元年
○ 因诸罗县南起曾文溪,北至鸡笼,境域大大,政令难以施行,治安亦难维持,清政府于虎尾溪之北增设彰化一县,淡水一厅。《云林文献》
○ 设一府四县二厅。原诸罗县内增设彰化县,置淡水、澎湖厅。因台湾西海岸平原入垦者颇众,于是增设彰化县。《汐止镇志》
○ 诸罗知县孙鲁改筑为土城,周七百九十五丈二尺,壁基厚二丈四尺,上广一丈四尺,池深一丈四尺,阔二丈四尺。《台湾地名沿革·洪敏麟》
○ 台南商人组织“行郊”。《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蓝鼎元作《平台纪略》。《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24 雍正2年
○ 陈梦林纂修“诸罗县志”成。《汐止镇志》
1725 雍正3年
○ 规定开垦番地者应那番租。《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26 雍正4年
○ 至八里坌巡检。《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发布盐制盐业归官营。《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免平埔番妇丁税,番丁赋税一石三钱六厘。《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创建彰化县儒学。《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27 雍正5年
○ 雍正五年于台湾县域划增澎湖一厅,亦即史家惯称之“一府(台湾)四县(凤山、台湾、诸罗、彰化)二厅(淡水、澎湖)时期”。
○ 诸罗知县刘良壁建城楼,东门“襟山”,西门“带海”,南门“崇阳”,北门“拱辰”。《台湾地名沿革·洪敏麟》
1729 雍正7年
○ 清廷颁严孥私渡台湾令。《汐止镇志》
○ 禁汉人越境或移民至番人地界。《汐止镇志》
1730 雍正8年
○ 台民无妻室者逐回大陆。《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31 雍正9年
○ 大甲西社、扑子篱等八社平埔族起事。《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32 雍正10年
○ 清廷放宽渡台禁令,准许人民携带家属来台。《汐止镇志》
○ 蓝鼎元着《东征集》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33 雍正11年
○ 升八里坌淡水营守备为都司营《汐止镇志》
○ 淡水海防厅移驻竹堑〈今新竹〉。《汐止镇志》
1735 雍正13年
○ 诸罗知县陆鹤环植莿竹于土城之外。
○ 五月蛇山崩溃。《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七月半屏山崩溃。《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36 乾隆元年
○ 重申诏禁内地人偷渡台湾。《汐止镇志》
○ 闽人渐自台湾南部北移拓垦。《汐止镇志》
○ 斗南开拓于明郑时代,乾隆元年已有市街雏形。《诸罗县志》
1737 乾隆2年
○ 清廷严禁“番”汉通婚。《汐止镇志》
○ 清廷严禁“番”汉通婚,番妇不得牵手汉民。《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禁汉人与番人通婚,禁汉人侵占番界。《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739 乾隆4年
○ 严禁汉人侵占番地。《汐止镇志》
1740 乾隆5年
○ 停发台民携眷入台执照。《汐止镇志》
1741 乾隆6年
○ 重修《台湾府志》纂成。
1744 乾隆9年
○ 诏禁台湾武职官员建置官庄,亦不得假垦地之名自置庄。《汐止镇志》
○ 准百姓携眷来台。《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745 乾隆10年
○ 建白沙书院。
○ 泉州人郑守义、张文旭等十一人,开辟“十一命〈今木栅〉”。《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46 乾隆11年
○ 清廷诏准台氏携眷来台,严防游旷之徒偷渡。《汐止镇志》
○ 续修《台湾府志》纂成。
1747 乾隆12年
○ 范咸纂修“重修台湾府志”。《汐止镇志》
1748 乾隆13年
○ 颁“再行申禁”渡台令,禁发携眷来台执照。《汐止镇志》
1750 乾隆15年
○ 七月大雨灾,台湾县灾害田园冲隐一四○甲。《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八月大台风。《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51 乾隆16年
○ 建沙连仓(在寿春茶庄至惠中书局一带)二十一间以储放课租之稻米。《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752 乾隆17年
○ 七月发生麒麟台风,风过处草木皆委。《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桶头有人移入开垦。《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重修《台湾府志》成。
1753 乾隆20年
○ 斗六建龙门书院。
○ 八月大台风,造成大灾害,诏免赋税。《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54 乾隆19年
○ 四月淡水厅〈士林一带〉地震,地陷成沼。《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九月诸罗、彰化两地大台风成灾。《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55 乾隆20年
○ 部份地区地瘠税重,佃农无力完税逃散。《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756 乾隆二十一年
○ 刘宰予开拓东埔钠圳,建连兴宫(原名为连舆宫)。《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757 乾隆22年
○ 陈光暖开拓山坪顶。《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台湾居民始有人登第进士〈进士王克捷,诸罗人〉。《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58 乾隆23年
○ 清令平埔族习汉俗、从汉姓。《汐止镇志》
○ 竹堑社〈新竹〉番赐姓“潘”。《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七月诸罗、彰化两县大旱。《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十月诸罗大风三昼夜。《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59 乾隆24年
○ 史平埔族熟番薙发、赐改汉姓。《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诸罗建玉峰书院。
○ 福建郭六才到“大仑脚”开垦,在大仑脚东边俗称“后大埤原名大埤头,明末荷兰人占据台湾时,于大埤西北方约三百公尺处,建设“红毛埤”,上游的庄社,是在“红毛埤”的顶头,住民择取此义称为“大埤头社”。
1760 乾隆25年
○ 福建巡抚吴土功请清廷准台民携眷来台,全面放宽渡台禁令。《汐止镇志》
1761 乾隆26年
○ 新港巡检司移驻斗六门。《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清政府沿宋制,于要冲设巡检,以维治安,乾隆二十六年于斗六门设巡检,史料中至道光十五年(1835)始撤废,惟任职者至乾隆五十一年底即无记录。今斗六市仍有巡检署旧迹可寻。《云林文献》
1763 乾隆28年
○ 九月发生十余年来未有之台风大作。《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64 乾隆29年
○ 余文仪纂修“续修台湾府志”。《汐止镇志》
1765 乾隆30年
○ 竹堑建明志书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禁福建人入台湾冒籍考科举。《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66 乾隆31年
○ 清廷设南北路理番同知。《汐止镇志》
○ 恐伤龙脉,乾隆年间禁止采煤。《汐止镇志》
○ 澎湖建文石书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68 乾隆33年
○ 大目降黄教竖旗纠众乱。《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69 乾隆34年
○ 阿里山通事吴凤戒番祭取汉人首级,牺牲自己,杀身成仁。《汐止镇志》
1771 乾隆36年
○ 八月,有波兰人莫利斯,贝尼奥斯基率党徒多人乘舰登澳底,征服附近“番社”,从事殖民事业,并拟订殖民方案概要十二条,请宗祖国将台湾编为属地,终未果。
1776 乾隆41年
○ 诸罗地区大地震,居民死伤不计。《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77 乾隆42年
○ 闽粤移民争淡水柑园地(今树林),粤人迁竹堑。《汐止镇志》
○ 林内庄,郑萃徘子郑天球乾隆丁酉科选贡〈拔贡〉。
1778 乾隆43年
○ 漳州人林应东移民新庄,为板桥林本源来台始祖。《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81 乾隆46年
○ 诸罗盐水港建奎璧书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84 乾隆49年
○ 清廷设鹿港为新港口,对岸的福建蚶江为渡台固定港口,对度通航,鹿港成为台湾中北部重镇。《汐止镇志》
○ 八月大台风损失不计。《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86 乾隆51年
○ 彰化漳、泉人分类械斗。《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十一月斗大陨石坠地。《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台湾林爽文叛。《辞海》
○ 十一月,彰化县民林爽文、庄大田煽结天地会聚众起事,戕官、劫县,全台震动。《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十二月天地会林爽文起义反清于彰化,陷淡水、冈山,据大目降。
○ 天地会北路党人林小文等攻《汐止镇志》
○ 林爽文抗清役,环攻诸罗城十月,城内街民士绅,协助清军,死守不陷,下诏改“嘉义”,寓意嘉其死守城池之忠义,县名改称嘉义县。嘉义县城嗣后屡遭兵燹,倾圯。《台湾地名沿革·洪敏麟》
1787 乾隆52年
○ 台湾平。《辞海》
○ 一月四日,水师提督黄仕简率兵从厦门入鹿耳门;陆路提督任承恩统兵二千余至鹿港。二十四日闽安副将徐鼎士领兵二千抵淡水;十月福康安调四川屯番、粤西兵五千及侍卫巴图鲁一百三十余人暨满兵九千抵鹿港,镇压林爽文乱。《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为征讨林爽文、福康安驻兵江西林。《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五月闽、粤人乘乱互斗,延及金包里、七堵、八堵、三貂等地。《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诸罗县于林爽文事件后改称嘉义县,彰化县县治设于当时之线尾(今彰化市),由于本地区为该两县所辖,致有早期之乡贤多以诸罗、嘉义、彰化为籍贯,而地方文献亦多记录线尾者。《云林文献》
1788 乾隆53年
○ 一月四日,林爽文觅食,被海兰察擒于老衢峙,北路悉平。《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艨舺祖师庙建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创建崇本堂。《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诸罗县改称嘉义县。《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设斗六门县丞,至设云林县时撤销,由于斗六门县丞设置较晚,今仍有多处遗址、石碑等可稽。《云林文献》
1789 乾隆54年
○ 郑天球题子“际泰〈海生〉”悼文:吾长男,字际泰,连归像也。儿生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四月初三日酉时。是日,余往沙连,傍晚归至途中,家人奔报其母临盆,速驰至家,焚香祈祷,忽炉中通红似燃,而儿生矣。故名连归。三朝,以鸡酒祀神,而神炉又燃,余心异之。孩儿洁白善笑,能匍匐时,发炀于额,以蛙肝涂之,立愈。余抱以扑蛙儿,即学扑蛙状,稍长,言动皆解颐。登五岁,入塾,质如蛙中人,而志颇不凡。丙午冬,逆匪扰乱,余流离避难,儿随左右,弗刻离。及集义旅入邑城守御,所言皆忠义奋发。丁未六月初十日,余奉命率义旅同官往鹿仔草住,追贼至大仑,遇伏,众尽溃。余下马,立于泥中督战,被围,赖儿扶持越险,得脱于危。七月念五日,以战功授军前外委,加把总职,值贼围困邑城,历尽饥寒,经六十余次,奋勇当先,迨中堂将军福康安,亲率大军解围,奉令带义旅引道直抵逆巢,随军削平,南、北二路,于是曾合。余在公中堂处共曩机务,故凡派义旅措办粮食,儿皆咄嗟立办。每入军营办事,悉蒙诸大师称誉。戊申四月间,余公出未回,适领队大臣六张格三位,带官军数千,值雨淋漓,宿余家,儿均安顿有方,供应无失。六月间,余以公务留郡城,儿亟欲赴省视,至中途染疾,及余回,已稍念。讵竟于七月初六日,病复笃。安慰其母,及嘱诸弟妹以勤学孝亲,皆至情至理之言,唯对余言,则慷慨慰藉,盖欲以安吾心也。初九日午,口喃喃欲语,而声已不达。余急委画书图其形容,初则尚能伸其舌以示,至戍时,竟舍而溘然长逝矣。呜呼痛哉!儿生于吾家道窘乏,舌耕于外,以供朝夕,淡泊殊甚,积长遭乱,流离播迁,况复身经百战,何期与余同患难,而不与余共安乐也。呜呼痛哉。是月十二日申时,葬于九芎林山顶,坐乙向辛兼辰戍。余旋以痛悼染疾,至腊杪方痊,转瞬间已暮年矣,因述其大概,书之于后世,使苦况情由,以志无痛耳。时乾隆五十四年岁次乙酉七月初九日父郑天球痛题。《云林三公考》
1791 乾隆56年
○ 实施屯番制。《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彰化彰、泉移民分类械斗。《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92 乾隆57年
○ 六月嘉义大地震,死者百余人。《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艨舺开港“一府、二鹿、三艨舺”传谚。《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开八里坌〈淡水〉。《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余有光、余荣德开拓鲤鱼尾。《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乾隆年间,闽人王、张、陈三姓开拓树子脚、顶麻园、湖子内等地方。《云林三公考》
○ 乾隆年间,闽人张、方、高三姓开拓新庄子、大庄等地方。
○ 至乾隆、嘉庆年间,郑萃徘父子相继平匪有功,清廷钦赐蓝翎拔贡进士大夫等,后来传家立业,人口结集林内,成为村落。林内顾名思义,清朝以前是处荆棘丛生,人烟绝迹浓密如荫的大林野。《云林文献》
1795 乾隆60年
○ 二月凤山居民陈周全、陈光爱〈天地会党人〉起义,攻鹿港、彰化,王快攻斗六门。《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797 嘉庆2年
○ 吴沙赴淡水厅请照招佃入肯噶玛兰〈今宜兰〉,被平埔族赶退至三貂角。《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六月钦命福建台湾总镇府哈、台澎兵备道季、台湾府正堂过,丁酉科拔贡军功五品顶戴州同郑天球立“勤公懋着”,匾在斗六堡内林内庄。《云林采访册》
1799 嘉庆4年
○ 淡水同知李明心禁垦噶玛兰地方。《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00 嘉庆5年
○ 陈嬉开筑车店仔陂(埤)。《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淡水厅再准开垦噶玛兰地。《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海贼蔡牵进犯鹿耳门。《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02 嘉庆7年
○ 刘玉麟自东埔钠移入笋仔林开垦。《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803 嘉庆8年
○ 小琉球居民入垦火烧岛。《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04 嘉庆9年
○ 四月,蔡牵再犯鹿耳门,十一月又犯,十二月三日北上入沪尾。《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05 嘉庆10年
○ 一月,蔡牵窜鹿耳门,三月再犯沪尾,十一月据八里坌、焚新庄、陷艨舺,掠地至竹堑,十二月初凤山失守、五日攻安平、六日攻郡城。《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06 嘉庆11年
1807 嘉庆12年
1809 嘉庆14年
○ 王得禄剿蔡牵,牵死,海盗平。《辞海》
○ 六月飓风,清水溪和浊水溪合流处北移。《福兴社区风土志》
1811 嘉庆16年
○ 全台人口汇报:241.217户,2.003.861人,土番不计。三分之二人口分布在南部,嘉义县42﹪,台湾县15﹪,彰化县17.6﹪。《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彰化大旱。《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12 嘉庆17年
○ 八月行政管辖改设一府四县三厅:割淡水厅三貂溪南新设噶玛兰厅。《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杨廷理通判建仰山书院于噶玛兰县治。《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13 嘉庆18年
○ 艋胛“天后宫”,新庄“文昌宫”建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14 嘉庆19年
○ 立护圳碑于和溪厝。《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建“凤仪书院”于凤山。《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建“振文书院”于西螺。《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15 嘉庆20年
○ 建“屏东书院”于阿猴。《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郭百年等入垦水沙连。《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17 嘉庆22年
○ 建淡水儒学于竹堑(今新竹)。《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十二月大陨石落关渡。《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19 嘉庆24年
○ 社寮建开漳圣王庙。《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820 嘉庆25年
○ 八月噶玛兰大风灾,流失田园不计。《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21 道光一年
○ 林施锦开拓大鞍。《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地大震,未几,张丙反。《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24 道光4年
○ 艋胛营“水师游击”升为水师参将,艋胛地位日重,有谚“一府、二鹿、三艋舺”。《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25 道光5年
○ 筑凤山县城。《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淡水灵潭陂居民漳、泉械斗、损财伤人。《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26 道光6年
○ 彰化县(虎尾溪以北)闽、粤籍居民分类械斗、蔓延数十庄。《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新竹中港客家人黄斗乃反乱。《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27 道光7年
○ 林内九芎林人与和溪厝人为水权而争执。《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830 道光10年
○ 罗阿经、叶文崆由竹山至大鞍开拓《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831 道光11年
○ 和溪厝立分水碑。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 陈朝魁以自宅捐建城隍庙。《竹山编年大事记·涂有忠》
1832 道光12年
○ 道光十二年陈办之乱,彰化县人黄城焚莿冬脚、加犁庄以应后,与张丙攻嘉义,为官军捦获正法。《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 陈淑均编《噶玛兰厅志》。《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李廷璧辑《彰化县志》书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道光十二年,嘉义客民闽人陈办与粤民争牛起衅,纠众攻双溪口。知县事邵用之驰压,为贼所戕;台湾府吕志恒及北路协副将叶长春督兵往捕,众寡不敌,同遇害。贼聚愈众,窜扑嘉义,总兵刘廷斌督军民死守五十余日不下;会陆路提督马济胜自泉郡统师赴援,檄总兵窦振彪解嘉义围。贼退攻斗六,县丞方振声移眷入土城及千总马步衢、把总陈玉威悉力守御,屡挫贼锋。台镇檄都司许荆山赴援,荆山畏贼宵遁。贼知我军无援,攻益力;然畏官军火器,未敢过偪,乃纠其党詹通、黄凤、张丙悉众来攻。马步衢忧贼众兵单,召监生张彩五〈即张红头〉使募乡勇协守,彩五不从,反与贼合,相持二十余日食尽,贼肉薄登城。方、马、陈三公短刀巷战,力尽被执,骂贼益厉,贼割其舌,含血以喷,与家属、幕友、长随兵丁同遇害。贼据斗六分三股;詹通等犯彰化,提督马济胜捦之;张丙为刘廷斌所获,解京正法。盗平,将军瑚松额自福州至。《云林采访册·斗六堡》
1833 道光13年
○ 八月淡水发生漳、泉械斗。《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堑北桃仔园一带闽粤籍各庄居民分开械斗。《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王得禄捐修嘉义城,于道光十六年竣工。《台湾地名沿革·洪敏麟》
1834 道光14年
○ 淡水兴直堡及八里坌等地,闽、粤人分垒械斗,续至道光二十年不止。《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粤人迁居桃涧、中坜一带。《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36 道光16年
○ 嘉义沉基、大埔林陈燕、冈山吴福反清起义败。《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38 道光18年
○ 湖北藉进士蒋镛撰《澎湖志略续编》书成。《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凤山县知曹公兴建水利功成,堀圳四十四条、供二千五百四十九甲五分田灌溉。凤山居民建《曹公圳碑》以颂其德。《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1839 道光19年
○ 五月十七日台湾府嘉义县地区地震。《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 清廷禁全国军民吸食鸦片。《西螺七嵌与台湾开拓史》
(来源:ntw.com.tw)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