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举行"汉光19号"军事演习
2003年3月12日,台"国防部副部长"陈肇敏宣布,台军将从4月中旬开始进行"汉光19号"军事演习,主要检验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
"汉光演习"是台军年度联合作战演习,也是目前台军层次最高、参演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海陆空联合作战系列演习。参演部队分为"红"(攻)、"蓝"(防)两方,双方部队均以"三军联合作战"的形式展开对抗,在重点课目上实兵演练,并分课目、分阶段、分军种逐个实施。一般情况下,先由空、海军分别演练制空、制海课目,最后以陆军为主,演练"三军联合"反登陆作战。
演习分阶段实施时,各军种演练的课目均有所侧重。如在制空作战中,主要演练其空袭与反空袭,包括战斗机防空拦截、有限反制及机、弹、炮联合防空作战等;制海作战中,主要演练海上封锁、反封锁及海上拦截,包括反潜及扫布雷、水面抗击和海空联合抗击、海军基地防卫作战等;登陆与反登陆作战中,主要演练正规与非正规登陆、空降与反空降、岸滩抗击、步兵师和机械化师机动支援与反击作战等等。20世纪90年代末,台军在"汉光演习"中增加了"兵棋推演"阶段,把计算机模拟推演引入到演习之中。在课目设置上,主要以上一年演习中所发现的重大缺陷与未解决问题为重点,检验台军各个系统的应变防卫能力。
2004年"汉光"演习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题讨论,第二阶段是电脑兵推,
第三阶段则是实兵演练。
在课题讨论阶段后,4月15日"汉光19号"演习正式展开,首先登场的是"高司"指挥所模拟和电脑兵棋推演,目的在于验证新的联合指挥作战机制。电脑兵棋推演仍以资讯战打头阵,接着是联合制空、联合制海、联合地面防卫等。针对去年美军攻打阿富汗和近期攻打伊拉克的作战形态,演习内容有适度调整。演习期间,台北市大直原三军大学一侧北安路及衡山指挥所各入口都警戒森严,驻卫兵力和巡逻密度明显加强,路人车辆被"提醒"不要逗留,并有大字牌标明军事要塞不得摄影测绘等。
本次"汉光19号"演习依然有美方国防系统的军事和文职人员实地参与,据悉美方派出了15人,最高级别为上校;另新加坡也有国防军官"观察"演习。
4月18日,"汉光"军事演习电脑兵推阶段结束。台"国防部"设定在未来"台海战争"中,台在遭到首轮导弹打击后,陆、海、空三军的战斗力应能分别保留80%、75%、75%。但本阶段演习初步结果是,台海"一旦发生战事",台军独立作战的时间为2周,与去年推演的结果相同,而美方希望台军能独立作战至少要达4周。
本次"汉光"演习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验证台军"军事事务革新"和"精进案"的编制装备构想。空军经半年实验的作战独立队,在考量飞行员升迁训练以及战机维修补保的问题后,决定不再推广全军;换言之,空军仍维持以往"联队"的编制动作。而海军成立海上支队的构想,则改为设立"战略特遣队",结合潜艇与"基德"舰等新装备编组。
这次演习还检讨了去年演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电脑兵推设计上"进步明显",但很多方面没有改善,乱象重重。首先是三军"联战机制"无法建立,预计建立时间要迟至"精实案"完成后。其次在战斗力方面,部分未能更新装备的单位不但没有进步,甚至有所倒退;而且,尽管有美军协助建构指管通情基础设施,但三军联战的战术指挥"仍不理想",甚至有部队"脱管",即指挥官掌握不到部队位置,原因在于台军的指管通情"没有备用系统"。军方非常担心重蹈伊军网络被破坏后军情无法传达而几近瘫痪的覆辙。
在演习中,军方还担心官兵的战斗意志。陆军"总司令"霍守业曾向将校军官提出,台海一旦发生战事,"有没有把握官兵不会像伊军官兵一样脱下军装,放下武器回家?"霍还以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为例,呼吁官兵"像他那样忠于职守,撑到最后一刻"。
9月4日上午,"汉光19号"三军联合作战的实兵演练在宜兰利泽简正式登场。这次军演在实弹射击的项目与规模上前所未见。
演习有官兵6114人、各型飞机67架、舰艇38艘、战车41辆、火炮158门参加,就联合防空、海空联合截击、联合泊地攻击、反舟波射击、滩岸战斗等项目进行实弹射击。空军出动IDF、F-16、"幻影-2000"、F-5E战机及三五快炮;海军出动"成功级"、"康定级"巡防舰、"光六"导弹快艇、"剑龙级"潜艇;陆军则出动各式战车、火炮、攻击直升机、"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等。但方随后称为避免武器重要电子参数外泄,中途取消MICA"云母"导弹射击。操演的"成功舰"、"拉法叶舰"等都是20年前起规划购买的。
这次实兵演习虽声势浩大,但却错漏百出。"海龙号"潜艇首度实弹试射德设计、专用于出口的SUT重型鱼雷时,结果却在发射数分钟后发现鱼雷失去讯号,随即潜艇紧急下潜,迅速脱离该海域。那枚无法控制方向的鱼雷,没有命中该打的靶舰后,继续运行,结果跑到岸边海滩,差点被渔民错认为海豚。台军方高层事后表示,鱼雷随即被发现是不幸中的大幸,因鱼雷当时已脱离掌控并超出演习控制海域,若发生鱼雷回击潜艇或击中渔船造成人员伤亡,将成为当天世界最大丑闻。该德国制造的鱼雷本是军事迷瞩目的焦点,据资料显示,由于各国都封杀台湾采购鱼雷的要求,因此该型鱼雷是早年通过第三地辗转向德国采购的,每枚高达130万美元。
在军演中,海军"成功级"巡防舰负责发射"标准1型"导弹,却未命中靶机。陆战队发射的"小檞树"防空导弹也错失空中的炽焰靶标。而这两种导弹在1989年和1998年的演习中,同样错失目标。另外,陆军AH-1W"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发射的多枚"地狱火"导弹中,有一枚发射后突然窜高。台军方将3枚导弹没有命中目标辨称为"感应命中",即所谓"导弹是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破坏,只要在那一个范围内爆炸,就算是命中了"。
"汉光"演习状况频出,"国防部长"汤曜明对此表示遗憾,并向陈水扁致歉,但他仍认为是成功演习。陈水扁则称,演习虽有一些瑕疵,但他认为"非常成功、非常满意,民众会竖起大拇指","此次演习有很多高难度动作,连美国也不敢做"。美国国防部的评估则认为,台陆军缺乏联合作战能力,海军没有同时执行多重任务的能力,空军欠缺空中密接支持作战与制面作战的训练。
此次"汉光演习"之所以规模空前,有其深层原因。首先,近年来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一旦大陆在短期内向台湾发起奇袭战,台将毫无应对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台湾当局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其次,陈水扁在2004年选举前必然要求采取各种手段向民众展示他各方面的能力,军事方面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此次"汉光演习"特别向普通民众开放,"中科院"动用无人机进行"现场直播",均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台军举行武器系统验证演练
2003年10月14日,台海、空军在位于屏东加禄堂的外海进行武器系统验证演练,演练的内容只有三项:"幻影"战机发射"米卡"空空导弹;"小檞树"防空导弹实弹射击和"海龙号"潜艇发射战雷。演练虽与"联兴"九十号演习共同编列,其实就是为"汉光19号"三军联合攻击演练的漏洞打"补丁"。
演练首先进行实射"米卡"导弹。配置于"幻影--2000"战机的"米卡"导弹是目前台空军主要的超视距空战武器。关于其采购数量有二种报道,一为960枚,一为1200枚,但总量肯定要大于台自制的"天剑"二型空空导弹和购自美国的AIM-120空空导弹。根据台军方报道,演习中台空军自新竹基地出动了3架"幻影"战机,机群经澎湖马公外海到达硫球屿上空待命。在指定时间进入演习空域后,在500米高度,以每小时300海里的速度由长机发射"米卡"导弹,目标是台"中科院"研制的1089型靶机,靶机高度750米,飞行速度与"幻影"战机相同。在"幻影"战机发射"米卡"导弹时与靶机距离为5海里,已然是目视空战的距离。为了能让民众看到"米卡"导弹精准攻击的场面,台军方还特意在靶机上安装了红色喷烟装置。演习结果非常圆满,导弹击中目标,靶机应声而落,场面倒是好看,但武器的用法却令人生疑。拿射程在60千米以上以超视距攻击力见长的"米卡"导弹在低空当作目视兵器使用,不知是不是"米卡"导弹的悲哀?
"小檞树"防空导弹是台陆、海军低空防御的主要武器,共有二种型号。海军使用MIM-72F型,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MIM-72H型。自1986年以来,台军共采购了45套发射装置,海军用其装备了"康定级"护卫舰,陆基装置则使用M48A2履带式载具。"小檞树"防空导弹由"响尾蛇"空空导弹发展而来,使用AN/DAW-1红外导引头,具有全向攻击能力,有效射高15-3000米,有效射程500-9000米。在"汉光19号"演习中发射的"小檞树"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提前爆炸,而靶机毫发未伤,成了一大败笔。此次演练任务由台海军陆战队担纲,在演习现场共部署了两辆M48A2发射车。目标使用台"中科院"研制的弹靶。该弹靶全长5.4米,直径0.38米,飞行高度2000米,飞行速度0.83马赫,用以模拟对地面实施攻击的飞机。弹靶升空后,随即发射了一枚"小檞树"导弹并击中目标。
潜艇是台军武库中最为珍稀的装备,台海军的"海龙号"潜艇有6具鱼雷发射管,配备18枚鱼雷,使用的28AEG SUT线导反舰/反潜两用鱼雷是德国DMT技术公司设计,专用于出口的电动鱼雷。台湾购买的鱼雷由印度尼西亚生产,而印度尼西亚是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的制造许可。28AEG SUT鱼雷直径533毫米,全长6150毫米,重1424千克,鱼雷战斗部装药260千克。采用线导加主、被动声呐导引,使用触发和近炸引信。鱼雷动力装置采用银锌电池,以23节航速时射程26千米,35节航速时射程11千米,鱼雷最大潜深400米。
由于购自荷兰的"海龙号"潜艇仅有两艘,所以在以往的训练中多以模拟演练为主,还从未进行过战雷的实弹射击。所以,在"汉光19号"演习中,台军特意安排了"海龙号"潜艇发射战雷科目,以展示其海军的空前战力。殊不料演习中鱼雷断线难寻去向,反而搞成了最大的"乌龙"。为弥补"汉光19号"演习中的重大缺失,台军方仍把"海龙号"潜艇发射28AEG SUT战雷作为此次武器验证演练的重头戏,为了确保演习中不再出现"乌龙事件",台军方不惜血本,于10月8日先期进行了一次28AEG SUT战雷实射演练,结果尚令人满意,靶舰被当场击中。台军于是对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武器实验充满信心。不料演习开始的当天上午10时30分,"海龙号"潜艇打出的鱼雷重蹈覆辙,鱼雷不但再次失去了目标,而且弄得潜艇也不得不再次实施紧急下潜的规避程序,以防止去向不明的鱼雷误击自身。直至当天下午再次补打一枚战雷才将靶舰击沉。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