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创刊30年《文讯》筹款自救:台湾文学的另类盛会

时间:2013-07-11 08:5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创刊30年《文讯》筹款自救:台湾文学的另类盛会

  《文讯》创刊初期的几幅封面。

  《文讯》封面展展出300多幅封面,反映台湾30年来的文学面貌。

  最近一段时期,一本纯文学杂志的命运牵动着无数台湾文化人的心。

  《文讯》,台湾重要的文学刊物,在迎来创刊30周年之际,却面临租约即将到期,居无定所、无力维持的窘境。

  无奈之下,《文讯》决定举行拍卖会,发动文艺界人士捐赠书画,拍卖筹款。

  考验《文讯》影响力的时候到了。《文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封德屏登高一呼,台湾文艺界纷纷响应,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化人都参与进拯救《文讯》的活动,两个月内,各方捐赠的书画作品达600多件。其中不仅有于右任、溥心畲、丰子恺、林散之、台静农、董作宾、郎静山、陈立夫、楚戈等捐赠者珍藏的大家作品,还有台湾作家们自己创作的书画或手稿,如白先勇、王鼎钧、余光中、周梦蝶、洛夫、席慕蓉、林焕彰等纷纷拿出得意之作。

  由于捐赠踊跃,内容丰富,主办方将分场拍卖。首场拍卖定于7月20日在华山文创园敲槌,并于之前两天举行预展。

  《文讯》的一次自救行动变成了一场文化盛宴。

  这家杂志社究竟有怎样的本事,能一呼百应,让台湾的作家们倾巢出动,慷慨伸出援手?

  日前,在《文讯》杂志社所属纪州庵文学森林茶馆,《文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封德屏向本报记者娓娓道来个中缘由和辛酸苦辣。

  《文讯》原是中国国民党所属刊物

  1981年,国民党文工会设立“文艺资料研究及服务中心”,并筹编《文讯》,1983年7月,《文讯》顺利出刊,至今整整30年历史。

  创刊后的20年间,虽然《文讯》经费由国民党支付,却始终不偏不倚,维持专业的风格,赢得广泛认同。“快速报道文艺资讯、准确评析文学表现、深层探索文化问题、生动描绘文人风貌”是其不变的编辑原则。

  2003年,国民党宣布停止对所属的“三刊一报”提供经费,随即《中央日报》和包括《文讯》在内的两家杂志停刊。封德屏得知要停刊的消息后,四处求援,筹措了最低门槛200万台币,成立“财团法人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文讯》得以幸存。

编辑:孟雅诗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