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湾来说,刚刚过去的夏天格外炎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云门舞集的户外公演计划,他们先后在花莲、台北、桃园举行了3场户外公演,而在此前的17年间,他们的户外公演已走遍了台湾的22个县市,观众近200万人次。
台北“两厅院艺文广场”,4万人席地而坐,耐心等待着——
随着10面立镜的拉开,上世纪30年代上海歌女白光慵懒的嗓音悠悠入耳,一个女舞者闪进舞台中央,她张开手臂环抱空气,腰身摇摆,裙裾飞扬……这是云门舞集今年的舞蹈创意,来自“掌门人”林怀民洗澡时哼唱的老歌《如果没有你》,随而将18首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编排成舞。林怀民说:“我期待这次观众能放松心情跟着高声歌唱、忘情摇摆;最好是一凝神时,穿越舞者,望见镜中的自己。”
一次审美教育,让普通人通过艺术找到自己
这就是林怀民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的舞技有多精湛,思想有多独到,而在于他能够让平凡人通过舞蹈找到自己。正如近40年来,云门舞集在世界舞台赢得赞誉无数,然而,林怀民津津乐道的总是云门舞集的户外公演。在他看来,跳舞给基层的民众看,培养台湾民间优雅的品质,才是云门舞集最初和最终的理想。
而说起户外公演的设想,来自林怀民上世纪60年代在大陆出版的《人民画报》上读到的赤脚医生深入乡间的报道,心向往之的林怀民决定创办一个能够走进民间的舞蹈团。上世纪70年代创团初期,云门开始游走在台湾一些小城镇。
不过,一开始,把现代舞这种艺术送到乡下并不被看好。台湾著名文化人杨照解读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云门舞集诞生在一个对艺术没有什么基本领受力的社会,几乎没有人会相信现代舞蹈有任何机会在台湾生根。现代艺术、现代舞蹈,和台湾庶民生活,是距离再远不过的两个世界。”但就是距离如此远的两个世界,还是被云门拉到一起了。因为林怀民始终认为,现代舞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任何人都能看得懂。
即使后来跃身为世界级舞团,云门始终没有忘记成立的初衷,腾不出更多的时间深入乡间,就将送戏下乡改为大型户外公演,特别是1996年起,有企业全力资助云门的户外公演,使得这个表演形式一年年得以延续。迄今为止,云门户外公演的舞作包括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社会现象的衍化发挥,乃至前卫观念的尝试。多出舞作因受欢迎,一再搬演,如今已成为台湾社会两三代人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