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常听到“新好男人”一词,台当局教育部门也给“新好女人”下了定义。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协会日前发现,教育部门语文辞典收录了“新好女人”辞条,定义却是“以家庭为生活重心、爱慕先生、照顾子女,尽力维持婚姻生活的美满和谐”,质疑“新”在哪里?
性平协会秘书长赖友梅说,“教育部”的“新好女人”以婚姻、家庭为重,角色价值全仰赖丈夫、子女来定义,根本无异于旧时代女性,以父权观念定义女性,“‘教育部’再度做了最坏的性平教育!”
性平协会将“新好女人”辞条贴上社交网站后,引起网友疯狂转贴,不少网友质疑“难道没有子女的就不算好女人?”还有人自嘲“剩女肯定不是新好女人了”。也有网友讽:“感谢‘教育部’,教我怎么当好女人。”
“教育部”昨天下午更紧急更正“新好女人”辞条,在原本定义前多加一句,指出是1990年代末期对女性的称呼。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陈雪玉表示,女性杂志《柯梦波丹》中文版在1995年时做了有关新好男人、新好女人的专题,《光华杂志》也在1999年刊登过同样主题报导,因此,“教育部”在2000年进行语文辞典的新词释义汇编时,就从报章杂志中收录了新好男人及新好女人的新词,并参考杂志内容释义。
陈雪玉解释,“新好女人”释义反映的是十几年前的时空环境,且作为“新好男人”辞条的对照,并不是性平教材;既然大众有意见,将开编辑委员会讨论修正。
“教育部”辞典对“新好男人”的释义为:1990年代末期对男人要求的新形象。综合概念为具幽默感,能让人舒适、可信赖,生活态度真诚、认真,坚持道德与理性,有为有守,尊重生命,体贴女性等。
有网友质疑,新好男人定义为何就不提“爱慕妻子、照顾子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