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欣传媒”报道,从台北地铁顶溪站一号出口出来走路约两分钟,就可以看到特色书店“小小书房”。从外观来看书店真会觉得“小小的”,但一走进这里会发现宽广休息区、万册书籍,里面所开设的编采课、写作班,以及所办的《小小生活》杂志,将艺文界和小区紧紧枢纽,是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精致世界。
书店店主刘虹风曾在台北国际书展基金会、诚品书店工作,到了想要转业的时候,没有太多浪漫幻想,觉得自己在“书”领域最有基础,2006年找店面、装潢、进书,在新北市永和区竹林路开了小小书房,2008年将书店搬到离顶溪地铁站很近的复兴街,这是去市场的必经之路,不但提升书店的在地能见度,更让从网络按图索骥来的朋友更容易找到地点。
到小小书房阅读是很舒服的感受,从大马路弯到巷子、店里,将喧闹尘嚣一层层洗去,最后像进入自家客厅般完全放松,抱几本书窝在铺好格纹布巾的方桌,嗅着从窗户透进来的阳光气息,不管何时过来,都能感觉假日才有的惬意。
书籍以当代文史哲艺术为主,约有万册,另外也有些空间供人寄卖物品,有机棉T、唱片、手制小品,商品也多有小卡推荐,如凸版印刷明信片旁边就有手写小卡,介绍着凸版印刷的全盛年代、现今已经少能看见这类制品,经过小卡说明,概念性商品马上显得诚意十足、大大加分。
很多人很喜欢这样的风格店面、质感生活,把小小书房当成非去不可的朝圣地,除了让人心情放松,小小书房也在文化和小区营造上扮演强力扣环的角色。书店开设写作班,《引导写作》能给忙碌的人重拾生活触感、《初级写作》给志力创作的人叩门砖,《编采课》更能让学员在课程结束后出版《小小生活》杂志,让学员走出既有生活范围,和小区、社会产生关联。在讲求学习速成、几堂见效的时代里,动辄月余的课程让人有机会沉淀、爬梳自己,刘虹风说,在认真上完课后,很多人会“变得不大一样”呢。
阳光、阅读、写作、座椅,在这个多合一的小空间,小小书房名片上“因为对书的爱情,我们存在”不只是独立书店对质感的坚持,更是说到每个人心里的轻柔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