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中山堂”、“中正纪念堂”,小到巷子里的“存仁堂中医诊所”、“留乃堂烘焙坊”、“太阳堂太阳饼”、“至仁堂健康素食餐厅”、“南蛮堂蜂蜜蛋糕” 、“春水堂珍珠奶茶”、“滋和堂脚底按摩”,台北的各式各样的“堂”林林总总,济济一堂。
位于台北故宫展馆四楼的“三希堂”,原来收藏着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及王珣的“伯远帖”,这三帖均为稀世珍宝,因此得名。此堂现改为特色餐厅,在被作为乾隆皇帝的书房里用餐,品着文山包种茶,吃着台湾佳肴,别有一番享受。
《义之堂》画廊以经营中国近代名家书画为主,是海峡两岸书画交流的桥梁。这里汇集了大陆的画集、书画、篆刻、碑帖、考古文献图书,为台北爱好大陆字画艺术的民众提供了空间。总经理陈小君足迹踏遍大陆的大江南北,曾在台北举办《中国前辈画家精品展》、《张大千精品收藏展》、《南张北溥藏珍集萃》等画展。
台北康青龙街区的“老茶馆冶堂”,为茶文化工作室。堂内收藏及寄展了一批精品陶艺作品,玻璃柜里收集了各种茶文物,有喝功夫茶的小壶、喝香片的保温杯、喝绿茶的玻璃杯和各色茶罐,中华茶文化荟萃一堂,满堂飘着浓浓的茶香。
记者在台北市內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迪化街看到,这里维持了自19世纪以來的商街风貌,“汉诚堂”、“百胜堂”、“万胜堂”等药行冠冕堂皇,一字排开。“六安堂”是这里的百年中药铺,由杨靜如与杨诚法两兄弟于1913年开设,传世于后代。許多珍贵稀有的药材,如参耳、燕桂、珍珠、牛黃、诸胶等,都可以来这儿找到。
在台北,寻根祭祖的堂也为数不少。“德星堂”为陈氏大宗祠,建于清咸丰十年,占地2200余坪,是四合院式建筑,左右加盖外护各一排,堂皇巍峨。陈姓宗支遍布海内外,居住在台湾地区约185万余人,为岛内第一大姓。每到祭日,陈氏宗亲,聚集一堂,彰显中华民族尊宗敬祖的传统美德。
如今,台北的“堂”名目繁多。在建国南路古玩一条街上,“起鼓堂”、“奇古堂”、“宝树堂”,占满了各条弄堂。还有创意设计的“御风堂”、提供风水罗盘的“集易堂”、专营女性机能食补的“紫金堂”、推广闵南茶文化的“晋江茶堂”、主打麻辣牛肉面的“麻膳堂”,都一个个“堂而皇之”地登上台北的“大雅之堂”。
2011台北世界设计大展中,用琉璃与铁网混搭的300坪轻食区,取名“小山堂”,专卖台湾精选食材,包括黄牛肉、黑毛猪、三星葱等,还有加入桂圆乾的松露冰淇淋等,让台湾民众感受中华美食文化的无限创意。(中新社记者 韩胜宝 陈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