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教育部”今年5月发函地方教育局处,要求研议未来甄选中学小及高中职校长时,将抽烟习惯纳入遴选条件;花莲县教育处今年6月办理中学小校长甄试时,即率先加入“凡有烟瘾且自认无法戒除者,不得报名校长甄试”条款,此一校长不烟条款已引发工作权争议。
台湾烟酒公司工会联合会理事长赵铭圆投书媒体,指“教育部”没有法律依据,仅以一纸公文限制吸烟者不能参加校长甄选,“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违宪’”。
花莲县教育处长赖锦昌表示,增列“不烟”规定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虽纳入校长甄选简章,“但没有特别审查,也没有一个一个问他们有没有抽烟”。
赵铭圆表示,中小学校园早就完全禁烟,校长、老师都不能在学校抽烟,没有必要再限制抽烟教师不得参加校长甄选,“教育部”不能剥夺保障人民的工作权及平等就业机会。
“教育部前部长”郑瑞城也是老烟枪,赵铭圆质疑“选‘教育部长’都没要求不抽烟,为何独独限制校长?”
赖锦昌表示,身为校长,抽烟会给学生不良示范,因此才希望新校长不要抽烟,县内有6、7位50岁以上的校长抽烟,赖锦昌也劝他们如果不能戒,最好少抽。前阵子花莲县卫生局发现有数所学校行政人员在校内抽烟,还查到烟蒂、烟灰缸,“这就违反了‘烟害防制法’,绝对不行”。
花莲县自强小学校长陈文财并不吸烟,但他认为“抽烟也不犯法”,校长只要不在校园内抽,且自我节制、注意形象,应该无妨。
台北市华江高中校长陈今珍说,社会上对校长确有较高标准,但像烟、酒是合法公开贩卖的商品,只要限制抽烟、饮酒的场合即可,“如果在家抽都不行,似乎管得太超过了”。
“教部”:烟枪校长 没立场劝学生别抽
“教育部次长”吴财顺表示,目前高中以下校园全面禁烟,校长如有抽烟习惯,要说服学生不要抽烟,立场薄弱。烟害防制策进会去年要“教育部”考量将“不吸烟”纳入校长遴选资格参考条件,“教育部”才发文县市政府,研议把抽烟习惯纳入遴选校长的条件,并建议采渐进宣导方式。
吴财顺强调,烟瘾不是说戒就戒,为顾及现在有意参选校长者的权益,“教育部”建议县市采渐进式宣导,要有三部曲,不是马上执行,即使要做也要一段时间,如3、5年后,且最好先办公听会,听取各界意见,有共识再执行,避免争议。
已有县市依据“教育部”发文,将不吸烟纳入校长遴选条件,吴财顺表示:“这件事今天讲、明天就做,并不适宜。”“教育部”会发文提醒县市注意。
吴财顺说,因为高中以下校园自2009年就不能抽烟,教官如果抽烟却要学生不抽,难说服学生,因此要求军职转到校园当教官,不吸烟者才可以,如果转了教官又抽烟,就要注销资格回军中,执行几年,非常成功。
“教育部”调查高中以下校长吸烟情形,小学有107人,约占4.07%;中学有31人,约4.05%;高中8人,占2.25%;高职有4人,约2.15%。
“教育部”发文内容还包括“鼓励有抽烟习惯的老师,如果有参加校长甄选的生涯规划,宜先将烟瘾戒除,再参加校长甄选。”
“教育研究院院长”吴清山认为,不论“宪法”、“教育人员任用法”或“烟害防制法”中,都没有规定吸烟者不能选校长,站在法的立场,如果将“不吸烟”列入校长遴选条件,会有违反人权或工作权等的争议。
家长:校长不烟管得好 须以身作则
“教育部”研议将抽烟习惯纳入校长遴选条件,中小学有烟瘾的老师不得参与校长甄选,多数家长、学生表示支持,认为身教最重要;但校长、老师则多认为“教育部”管太多,抽烟属个人习惯、嗜好,只要不在校园内抽烟,就不“违法”,和道德无关。
湖山小学六年级学生梁家惟说,“我觉得规定很好,因为老师、主任还有校长,都必须以身作则。”金华中学一名男同学也说,“老师自己抽烟,还教我们不能抽,很奇怪。”
家长庄青青表示完全赞同“教育部”做法,认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以师长为学习表率,“师长若高标准要求小朋友不能抽烟,自己却不遵守,如何让孩子心服?”庄青青说,校长在私人空间抽烟也不妥,“只要抽烟,身上就会有烟味,学生还是能察觉。”
家长陈璇玲也表示,抽烟确实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家就常告诫孩子抽烟不好,“到学校老师还抽烟,那有什么资格教育小孩?”
校长协会理事长张荣辉表示,“教育部”对校长、教师的管教已到鸡毛蒜皮的程度。张荣辉表示,社会对校长设的标准确实较高,但抽烟属于个人行为,只要不在公共场合和校园抽烟,并不违反善良风俗,不应侵犯私人空间。
中正中学公民与道德科老师詹政道说,教师作为表率,确实不宜在学生面前抽烟,“教育部”立意良好;但抽烟和道德无关,是人民的自由,作为甄选校长标准,是“管过头了”。
不烟纳考核 校长:私领域无碍公务
“教育部”要求各县市甄选校长时,将抽烟习惯纳入遴选条件,嘉义市教育处长余坤龙、新竹市教育处长蒋伟文表示,不会把抽烟纳入遴选条件,是否适合当校长跟抽烟个人生活习惯无关。
有抽烟习惯的新竹市载熙小学校长王国生认为,这是私领域的事,“我不在学校或公共场所抽,为何不可以?”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只要不影响公务,私领域别人不宜干涉。
“抽烟不能当校长,未免太严重了一点。”花莲县宜昌小学校长饶忠说,他是30多年老烟枪,一下子要戒很困难,不过他绝对不会在校园抽烟,即使在外应酬,也不会让学生看到他抽烟。
台南市一名已有30年以上烟龄的小学校长说,抽烟与校长的能力是两回事,不能画上等号,会抽烟的校长不代表行政能力差;“教育部”规定抽烟不能当校长,他好奇,有烟瘾的校长若甄试当天不抽烟,甄试时表示自己未抽烟,要如何认定?“教育部”的规定没有意义。
高雄市教育产业工会理事长刘亚平直斥“无聊”,如何界定要当校长的人有没有烟瘾?如果烟瘾要列入考核,那酒瘾要不要也纳入?将抽烟习惯列入遴选条件未免太过。
台媒:见树要见林 “教育部”别当纠察队
“教育部”建议吸烟者不能参加中小学校长遴选,马上就有县市响应,明订在甄选简章中。下一步呢?校长不能喝酒?不能外遇?不能有迟到的习惯?不能闯红灯?不能开车上班?得力行每周一素?若校长都被强迫戒烟了,老师还能抽吗?或者校长应符合比老师更高的道德要求?未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是否也要有“不烟”条款?
举闯红灯为例,当然是不对的,老师如果闯红灯,就应受到交通裁罚,但不应该限制他未来不能选校长。当局限制工作权及平等就业机会,不只要有很好的理由,还应有法律授权才行。
校园师生恋可能不太好,6岁幼童就参加补习可能也不太妥,校长最好也不要抽烟、吃槟榔。但“教育部”必须厘清的是,哪些政策可以教育宣导方式逐渐导正?哪些应纳入自律规则?哪些政策则应下一纸公文,说禁就禁?
校长是学校的领航者,很多学校只要换了个校长,校务就开始走下坡。因此,为学校选出个好校长是再重要不过的工作了。除了审查基本资历之外,更应察其言行,慎选出有教育热情、治校理念、具有行政协调能力的校长;抽不抽烟,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教育部”放大抓小、见树不见林,起不了教化作用。校长不是小学生,“教育部”别当纠察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