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民党、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均提案要求给老农加码津贴,在本月中下旬台“立法院”新的会期,有望审议台湾老农提高津贴案子。9月6日,台湾老人福利推动联盟也首度向外呼吁,要求“立法院”比照老农津贴,修法提高城市老人的敬老津贴和中低收入、低收入津贴。
当前,台湾65岁以上老人将近25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近11%。按照联合国定义,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即称为高龄化社会。台当局预计2017年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4%,从高龄化社会迈入高龄社会;到2025年达到20%,迈入超高龄社会。
台湾社会正在加速老化,由此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其中如何防范、解决老人贫穷问题,使他们免于饥寒恐惧,成为执政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个社区的“老来穷”样本
今年83岁的陈奶奶,独居在台北市中正区忠勤里社区,年轻时离婚,儿女归前夫抚养,然而财税部门计算其家庭财产时,又将儿女财产包括在内,因此她不符合中低收入老人津贴的申请条件,每月只能领取65岁以上老人的3000元(新台币,下同)敬老津贴。
3000元对于陈奶奶来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平常她去捡垃圾,多赚点微薄收入,邻近居民经常捐给她便当(盒饭)。她没有房子,每个月房租却要8000元,还好有里长的帮忙,房租部分得到了当地庙宇、慈善团体的捐助。
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陈奶奶身体十分虚弱,时常跌倒,生活无法完全自理,无奈申请了居家照护服务。增加了照护开支,令她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忠勤里里长方荷生告诉导报记者,忠勤里大约2800户人家,65岁以上老人超过了1500人,领到中低收入津贴或低收入津贴的只有四五百人,独居、残障、低收入户是贫穷问题最突出的三类老人。
同在这个社区,李爷爷和李奶奶虽然有自己的房子,但年轻时做苦力,年老时根本没有积蓄,子女同样做苦力活,除了照顾他们的小孩,没有余力赡养老人。两个老人也因为有房子,不符合中低收入老人的条件,未能申请到这部分津贴,每人每月也只能领3000元敬老津贴,他们到菜市场捡剩菜回家食用,有时还到寺庙领“游民便当”糊口。
中低收入老人盼删“排富条款”
在台湾,与上面提到的几位老人一样境遇的大有人在,他们本该领取中低收入津贴或低收入津贴,却因为家里有一座房子,或者没有住在一块的子女收入合计在内,使他们被排除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老人津贴之外。
台湾老人福利推动联盟秘书长吴玉琴告诉导报记者,台湾法令规定,收入较低的老人在领取3000元敬老津贴之外,还可领取3000元中低收入津贴或6000元低收入津贴,但是法令设置了两项“排富条款”,即家庭财产超过500万元,或者个人年收入超过50万元,不得领取这块津贴。
吴玉琴认为“排富条款”很不合理,例如在台北市,只要是一间破房子,市价一般都超过500万元,即便这个老人独居,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照样申请不到中低收入津贴,只有3000元敬老津贴。而在个人年收入方面,因为要跟子女收入合计平均,所以没有分文收入的独居老人,在缴税资料上很可能显示为年收入超过50万元,不得领取中低收入津贴。
吴玉琴说,台湾的老农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也没有设置“排富条款”,每人每月统一领6000元老农津贴,却给城里老人设置了“排富条款”,约有50万老人因此被 “排富”,明显对城里老人不公平。
她进一步表示,老农津贴16年来调涨了3次,如今又酝酿调涨1000元,荣民退养金也将调涨600元,而中低收入和低收入老人津贴17年来没有调涨过。
吴玉琴透露,台湾老人福利推动联盟要趁 “立法院”开议老农津贴由6000元提至7000元之机,要求城市中低收入老人补助也由6000元(敬老津贴加上中低收入津贴)提高到7000元,低收入老人补助由9000元提高到1万元 (敬老津贴加上低收入津贴);并比照老农津贴,删除“排富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