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为什么民国时期高等教育能排世界前列

时间:2010-09-21 09:58   来源:新浪博客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几乎无日无之,然而高等教育在非常艰难的环境、条件下却成就斐然,至今人们还“艳羡”不已。当年大学能“劫中辉煌”,与当年的校长们自然大有干系。从大学校长对一些自己并不赞成、甚至反对其政治观点的学生的态度,便能略窥他们的办学理念与操守。

  1946年以后,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将这些大学校长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资料图片:沈崇事件掀起反美怒潮

  1946年底的“沈崇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据几位“抗议美军暴行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亲历了抗暴运动的全过程”的当年的大学生回忆:“北京大学秘书长郑天挺和教务长郑华炽都支持同学们的罢课、游行,他们共同表示:北京大学四五十年一贯作风,一向无干涉学生运动之成例,今天亦不能例外。”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教务长吴泽霖、教导长诸士荃都表示不能强迫沉重上课,不能阻止学生游行,并要求国民党当局保障学生游行的安全”。燕京大学为美国人所办,但:“校长陆志韦表示同情学生运动,对学生罢课游行不干涉,并说:‘驻华美军一天不走,类似之事必有其继续发生之可能性,我们应当呼吁政府,驻华美军立即退出中国。’”(李凌、胡邦定、沙叶:《驳关于沈崇事件的一种谬说》,《百年潮》2010年第4期)

编辑:何建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