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徐复观:未谒孔陵为遗恨

时间:2010-09-15 16:14   来源:新浪读书

  1980年5月初,廖承志从美国治病回国途经香港,与徐复观晤谈两岸问题。廖承志代表中国政府向徐复观伸出友好的双手,邀请他回大陆看看,但徐复观考虑再三,由于种种不便而婉言谢绝。这时徐复观已经发现胃不舒服,精神疲惫,在饮食时时常发生哽噎。

  8月他参加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召开的国际汉学会议,会议期间体力感到不支,于是去台大医院检查,发现得了绝症胃癌。一些朋友劝他施用中药治疗,他认为治癌之药系以毒攻毒,凡草木等之有症候可取者,无不受到专家的注意。与其乱碰而死,不如相信科学而死得心安理得。8月22日徐复观做了胃切除大手术,他自知走到了人生的边上。

  徐复观因患胃癌几度昏迷,于将死方生之际,犹梦见与毛泽东相遇于荒野,而且两人依旧咻咻激辩不已。徐复观在20世纪与国共两党的不少领袖人物都有接触,抗战时期得与毛泽东相识,毛泽东常邀其畅谈政治与学术,还曾向他推荐过刘少奇的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并介绍他与刘少奇晤谈。这段经历留给徐复观很深的印象,他自称70岁以前,梦中常常与毛泽东折冲樽俎,纵横捭阖,谈论天下事。

  史书上有“依日月之末光”之说,也就是说依附和沾染名人之余泽的,大多会成就一番功名事业。徐复观在他自述体《末光碎影》的回忆中,在国共合作的抗战期间,他曾以少将军衔、军令部联络参谋的名义派驻延安,历时半年。

  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辞世,延安的*召开追悼大会,大会由吴玉章主持。徐复观说吴玉章并不报告林森的生平,而是粗言秽语,对蒋介石加以诋毁,他一时气起,要求登台发言,结果被“今天没有安排徐参谋发言的节目”为由加以拒绝。徐复观要退席,门卫不予放行,他后来又以绝食来抗议。

  结果第二天周恩来写来长信道歉,叶剑英亲来招待所安慰。当时徐复观已看出国民党的弱点和败相,其症结是在*和农民问题上面,并认为*志在夺取全面政权,而且其势难挡。至于以后国民党偏安海岛后的所谓“光复大业”,他认为这亦是难以想象的黄粱美梦。

  徐复观不认同国民党偏安后的“光复大业”,对“*”势力更是深恶痛绝。1972年写作《“*”是什么东西!》一文,对当时一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而自称“否莫沙人”的“*分子”予以严厉的抨击。

  1981年3月底,徐复观在美国休斯敦的小儿子徐帅军处住了两个多月,他一面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逊癌症中心接受诊治,一面躺在病床上坚持每天写作《中国经学史基础》。他拼了生命最后一点力量完成了这本书,但结果仍让他不是很满意,只能感叹自己是无法完成一部完整的经学史了。

  徐复观觉得已经活到这么大年纪了,死去已经无所留恋,只可惜他想写《汉代经学史》,这是一个冷题目,他不写没有人会做,现在竟没有动笔的机会了。老友胡秋原建议他口述大纲,由学生代为整理内容,但手术后他的身体日渐衰弱,已经无法把话说清楚。他常想忘了年纪和病痛,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选择若干关键问题,写出十余篇左右深入而具有纲维性的文章,以完成这方面的心愿,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梦想。

  徐复观临终之前,自觉壮心未酬,时不我待,在台大医院病室口述他最后的遗作《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自序》时,不无遗憾地说道:“‘程朱异同’一文,以‘为己之学’贯通孔孟程朱陆王学派,老庄对知识与人生的态度与儒学异,但其学问方向亦与此相通,此乃余最后体悟所到,惜得之太迟,出之太骤,今病恐不起,亦未能继续阐述为恨。”一个“太迟”,一个“太骤”,蕴涵着这一代学者的几多心血,几多遗恨!

  徐复观在近50岁时由一个赳赳武夫渐成文化人,一直保持勃发的学术生机,显示的不纯粹是自然生命,而更是一种文化生命、一种精神生命,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这就是孔子为代表的渗透到他的血脉骨髓里的中国文化。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者,是民族几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根基,自春秋开始的祭孔是国之大典,到曲阜去祭孔成了徐复观在弥留之际最大的期望。

  1982年1月他在致信大陆友人说:“弟返祖国旅行事,现在考虑胃癌治愈后,须少食多餐,如何安排途中饮食。今秋冬间,拟可与兄在曲阜握手。”但死神终究没能让他成行,所以他在遗嘱中沉痛地说:“余自45岁以后,乃渐悟孔孟思想为中华文化命脉所寄,今以未能赴曲阜谒孔陵为大恨也。死后立即火化,决不开吊。”

编辑:何建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