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胡适坚拒蒋介石“学术政治化”命令

时间:2010-07-05 10:37   来源:环球网

  胡适的遗产,除了几大箱书籍及四五大包、一尺多厚的未完稿,就是仅剩的135美元。  

  胡适1949年4月前往美国。67岁时,他不想再飘零海外,于1958年4月到台湾,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蒋介石要胡适把“中央研究院”办成“反共抗俄”的阵地。对此,胡适作出回应:“我个人认为,我们学术界做的工作还是在学术上,我们要提倡学术。”暗指不走蒋介石指定的政治之路。胡适不愿意政治主宰学术,把众多院士捆绑在国民党的政治战车上,表现了他作为最高学术机构一院之长的学术良心。

  胡适不仅自己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做学术领导工作方面,也显出很高的才能。他痛感人才流失严重:出去深造的学生中,95%不愿回来服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胡适制定多项措施,其中有拨专款、设立“研究补助费”、所有研究机构的学术刊物经费由政府承担等。他在海内外积极搜罗各种人才,并为年轻一代新任院士耗尽心血。从经费申请至会务安排,事无大小,他都要亲自过问。他最大的心愿是把“中央研究院”办成像普林斯顿研究院那样有国际声望的学术机构。

  胡适于1962年2月24日主持院士会议时突然发病去世。他的墓地设在“中央研究院”附近的草木葱绿的山坡上。墓碑上刻的“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先生之墓”,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书写。

  胡适“戴博士帽,结旧式婚”,与一个文化水平不高、整天泡在麻将里的旧式女子结婚,生活习惯难免南辕北辙。他曾打趣说现今男子的“四得”:“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这里无疑包含有胡适自己的人生体验。

  胡适去世后,除遗下几大箱书籍及四五大包、一尺多厚的未完稿外,留下的遗产只有135美元。胡适死不瞑目的是晚年未能回故乡安徽绩溪,不能重游大陆山河,以致生前看到台湾的自然景观,就会与人谈起故乡的景色,每逢台湾过端午、中秋,也会谈起大陆的人情风俗。为了弥补生前未回大陆的遗憾,他在遗嘱中说将自己留存在大陆的102箱书籍全部捐赠给他洒过多年辛勤汗水、也使他一举成名的北京大学。
 

编辑:何建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