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走出台湾雾峰,林氏闺秀的红色人生

时间:2010-04-28 14:2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的母亲林冈,原名林双盼,是台湾籍爱国将领林祖密将军的女儿,是被海峡两岸史学界公认为台湾2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的后代。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从台湾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投入到抗日战争的硝烟中,开始了她从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到革命战士的美丽人生。

  鼓浪屿:父亲为她种下抗日的种籽

  1918年,我母亲出生在厦门鼓浪屿三丘田林公馆。那时,不甘心在台湾当亡国奴的外祖父林祖密,不顾日本人的利诱和阻挠,变卖了家里在台湾的大部分财产,携家眷回到厦门,并向民国政府申请撤销了日本国籍,获准成为正式恢复中国国籍的第一位台湾人。

  当孙中山先生派人前来联络外祖父林祖密时,他义无返顾地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并慷慨解囊、出银组建了国民革命闽南军,由孙中山任命为闽南军司令,是国民革命军中第一位台湾籍将军。

  鼓浪屿林公馆,作为外祖父从事国民革命活动的基地达20多年之久。在黄埔军校建立之前,这里就是国民革命军的训练营地。我母亲出生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革命朝气同时又是危险重重、斗争不断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渐渐造就了她开放、果敢的性格。年幼的她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父亲常常告诫孩子们说:有国才有台,爱台先爱国!林家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都是流血牺牲抗击外辱的英雄,决不能做小日本的亡国奴!父亲在她心中种下了抗日的种籽。

  1925年,年仅48岁的林祖密将军遭反动军阀陈炯明部下李厚基杀害。外祖父牺牲后,迫于生活,外祖母只得带着孩子们回到台湾雾峰老家。回到雾峰,就像进了大观园。曾祖母杨水萍是一品诰命夫人,尽管她对失去父亲的孙儿、孙女们十分疼爱,但在鼓浪屿接受过开放式教育的母亲对封建大家庭的束缚十分不习惯。看到姑姑、姐姐们一个个被迫嫁人,又一个个忧郁而终,年幼的她产生了要离开这个家的念头。如果说在鼓浪屿受到父亲抗日思想的影响,那么在台湾,母亲则切切实实地亲身体会到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做亡国奴的屈辱感受。一方面憎恨日本人的统治,一方面不满旧家庭的封建束缚,她一次次下决心要离开台湾,投入祖国怀抱。1936年秋天,母亲满18岁,她再也不愿意等下去了。于是她们姐妹四人商定了离家出走的计划。可临行前,三个姐姐都犹豫了,只有母亲一人不退缩,她记得父亲的话:有国才有台,爱台先爱国。她要走,她要走出这片被奴役的土地,去寻找抗日的道路,去寻找光明的前途。

  母亲孤身一人从台湾辗转到上海,又到南京,在金陵大学读书的姐姐林双吉见到她,大吃一惊:要知道一个女孩儿,连“国语”都不会讲,也不知道姐姐的确切地址,万一遇到坏人,多么危险!

  南京:抗日无门

  在姐姐的帮助下,母亲进入南京东方中学,可是比起别的同学,她必须加倍努力——她需要从头学习国语。回到祖国的母亲觉得天特别蓝,地特别大,又有姐姐和哥哥在身边,自己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又温暖,又自由。短短的半年时间,拼命学习的她不但完全可以用国语听课、与同学们交流,而且学习成绩也赶了上来。就在眼前一片光明的时候,“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公然对中国发起了全面进攻。整个南京城沸腾起来,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加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母亲和同学们离开了安静的书桌,走出学校,参加了南京学生抗日救援会。他们走遍南京的大街小巷,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民众进行防空教育和演练。

  为了更直接地支援抗日前线,母亲和两个最要好的同学一起报名进入了第九后方医院,在津浦线上以及山东泰安一带救护前线下来的伤员。小姑娘们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细心地为伤员清理伤口,擦干血渍,同时还耐心地安慰伤病员,向他们宣传抗日形势,鼓励他们养好伤,再上前线。姑娘们的行动受到了伤病员们的好评,她们的宣传鼓舞了受伤的战士们。可是风声传到院方,却引起了院方的怀疑。为了不让她们宣传抗日道理,院方先是对她们进行种种限制,最后干脆把她们调去做后勤敷料工作,不让她们接触伤病员,还对她们进行监视。院方的做法引起姑娘们的不满,她们大惑不解:难道宣传抗日思想有罪吗?当时,在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统治下的南京,真是有点抗日无门。

编辑:何建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