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大陆“舌尖上的浪费”话题延烧,特别是公款吃喝屡禁不止,餐桌饮食浪费十分严重,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这不由得使人想到同为中国人社会的海峡对岸,曾经也经历过相似的社会发展阶段。不过如今的台湾社会,别说公款吃喝越来越少,而且无论公务宴请还是商务宴请都流行吃盒饭,并从上到下都形成了“吃不完兜着走”的打包文化。
遏制公款吃喝
蒋经国曾经倡导“梅花餐”
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人来说,吃吃喝喝从来就是头等大事。台湾社会曾经走过贫穷困顿的时期,那个时候台湾民众能够吃上地瓜稀饭就已经相当奢侈了。不过,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岛内的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改革铺张浪费的陋习,蒋经国倡导“谴责奢侈浪费,明白义利之辨”,“总统府”晚宴被精简成五菜一汤,并定为当时官员宴客的标准。为了做好宣传,台湾当局在当时台湾仅有的三个电视台“台湾电视”、“中国电视”、“中华电视”大打广告,提醒民众必须厉行节约,说是要不这样的话,“台湾人每年可以吃掉一条高速公路”。“中国电视”时任总经理江奉琪回忆说,当时的宣传效果还不错,一时间吃“梅花餐”成了岛内的全民运动,公务人员更是严格贯彻。
但是,因为缺乏政策配套,“梅花餐”不久就变了样,除了在分量上大做文章,最后干脆就变通为“双梅花餐”、“三梅花餐”。后来的情形是,如果宴客场子的主人是军公教人员,多半是先上五菜一汤,等吃完后再上第二轮五菜一汤,总共十道菜,但饭桌上看起来还是五菜一汤。蒋经国过世后,“梅花餐”也走入历史。
李登辉、陈水扁爱摆阔
马英九一年吃700个盒饭
蒋经国之后的台湾领导人,在饮宴酬酢方面,各有不同。李登辉生活奢华,就餐时喜爱鲍鱼,可以说无鲍不欢,他在视察部队时也从不吃军中食物。“总统府”晚宴更是豪奢,不仅菜式讲究,还热衷名贵食材,二两以上的鱼翅、鸭蛋大的鲍鱼和龙虾,成了当时的基本菜品,餐后还会提供雪茄和美酒。陈水扁对饮食也是竭尽讲究之能事,“总统府”晚宴费尽心机。相较之下,马英九最不讲究,“总统府”晚宴甚至搬到了夜市办。
2012年的就职晚宴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办,马英九要求每个客人的费用不得超过1600元新台币,也就是人民币350元,连祝酒用的红麴葡萄酒,以及让宾客带走的凤梨酥伴手礼都由“总统府”自备,饭店不好意思加收开瓶费,还要提供额外服务,连叹“没赚头!”到场的客人都感叹就职晚宴“在家就能吃到”,简直就是宾至如归。
公款用度从严掌握
商务宴请少见满桌“剩宴”
现在的台湾对公款用度的监督越来越严格。每一个“部委办”的预算与决算,都公开透明,民众可以实时监督。公款宴请,更是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而且必须开立“统一发票”,从严审核销账。另外一方面,有宴请买单权的人,也有足够的自觉,尽量俭省。
在台湾,最流行的就是吃盒饭。无论是国民党开中常会,还是学校开学术研讨会,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午餐时人手一个盒饭,边说边聊。即便是“奢侈”的商务宴请,也是分量刚刚好,绝对少见满桌“剩宴”。
台湾的“部委办”领导经常在一大早接到“总统府”的电话,说马英九要与他们进行工作午餐,结果几年来,这些“一把手”们进“府”边吃饭边汇报工作的“御前宴”,除了盒饭,还是盒饭,唯一的不同在价格,共分铁盒便当、普通便当、升级版便当三种,但升级便当再豪华也不过200元新台币上下。
最有意思的是,连诺贝尔奖得主来台讲学,也是日本盒饭伺候。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克鲁格曼有次来台“面授机宜”,没想到,他一进会议厅,看到的不是西方惯例桌餐,而是一盒盒的日式便当,让他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