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6日刊载投稿文章指出,对一个愿意深度交流的文化人来说,两岸的距离就是“零”距离。文章作者指出,台湾艺术家关兰抱着致力于两岸文化艺术深度交流的心愿,和对釉下五彩独特魅力的喜爱,来到陌生又孤单的大陆,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文章摘编如下:
两岸有多远?对一个愿意深度交流的文化人来说是“零”距离。不了解,是因为没有交流;了解不透,是因为没有深度交流。关兰,一个生在香港,长在台湾的艺术家,只身深入大陆湖南瓷城1年多,创作出了许多令人神往赞叹的作品。只是令人有一丝困惑:是什么促使她放下安逸习惯的环境,来到这个陌生又孤单的地方?
初冬的一个午后,与关兰相约在湖南醴陵的创作室内,听她谈艺术 ,看她当场作画。渐渐明白:是致力于两岸文化艺术深度交流的心愿 ,是釉下五彩的独特魅力。
隔山画艺 一脉相承
关兰上世纪50年代生于香港,父亲关保民是隔山画派的重要传承人 ,能书擅画并工诗,被称为香港画坛“三绝牡丹王”。
关兰自小跟着父亲习画,19岁时负笈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打下了坚实的美学基础。早年,父女俩在台湾、香港开过不少联展,其导师林玉山曾这样评价关兰,“所学除于师大外,多得自家传,且似有胜蓝之概。”
关兰毕业后先是执教,上世纪80年代,她在台北创办了隔山画馆,该画馆从理念上完全不同于其它的台湾画廊,它率先沟通两岸的文化信息。
2000年以后,关兰在上海主持成立了海上山艺术中心,举办了《新境?心镜──海峡两岸水墨艺术家联展》、《上海世博会523两岸交流画展》等一系列展览,当之无愧地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多年从事两岸交流和举办展览,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积淀与养成,开拓了她独到的眼界和宽阔的视野,投射到釉下五彩瓷的创作上,绚丽多姿,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