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屏东婚宴男方必请“菜尾” 如挖宝一样有乐趣

时间:2012-12-14 09:11   来源:华夏经纬网

  餐厅办桌吃剩的菜尾,回家加料蒸煮,形成特殊的菜尾文化。(图片来源:欣新闻) 

  对许多台湾人来说,“菜尾”是儿时记忆,尽管只是残羹剩菜加热而成的大杂烩,根本上不了台面,更不能算是一道菜,却是小孩引颈企盼的人间美味。 

  早年台湾工商业不发达,农业社会生活艰苦,家里的收入无法与今日相比。不过台湾人情味浓厚,婚丧喜庆免不了要办桌宴请亲朋好友,应邀参加的人带着红包或白包,接着坐下来大吃一顿。早年吃办桌是大事,一来台湾人刻苦耐劳,平日填饱肚子、不挨饿就行,少有机会上馆子吃山珍海味,一旦应邀参加宴会场合,那绝对是大事,而且是全家人的大事,而非赴宴者的一两个人的事。 

  这话怎讲?关键就在于菜尾。早年的办桌菜很实在,但台湾人多半生性保守又客气,少有“吃一、夹二、看三”现象,面对满桌的精美菜色,不好意思猛吃嗑光,几道菜之后,肚子也饱了。吃不完的菜该怎么办?简单,早年物资缺乏,吃不完的好料绝对不能浪费,办桌业者会将剩菜全倒在同一大锅里,再分给赴宴者带回家加热,足够全家人慢慢享用好几餐,形成特殊的“菜尾文化”。 

  撇开卫生条件不谈,婆婆妈妈为了让剩菜更澎湃,常加进笋丝、大白菜、高丽菜与豆皮、膨皮一起煮,加热后的菜尾有股酸中带香特殊的味道,小孩兴奋盛一碗再用筷子边翻边吃,这时吃菜尾就像寻宝一样。运气好一点的人挖到干贝、鱼翅、鲍鱼、香菇、脚筋、龙虾肉等平日吃不到的高档食材,等于中了大奖;运气较背的小孩翻来覆去,只找到笋丝、咸菜、菜头、高丽菜、碎鱼肉,甚至姜片、骨头。高雄就有一家“杂菜大王”,老板取自各大饭店、餐厅的菜尾,再加入大白菜熬煮,顾客抱着怀旧与挖宝心态上门,鲍鱼、牛排、干贝可能同时出现在碗里。 

  随着时代演进,菜尾文化逐渐消失,现代人生活条件较好,加上卫生考虑,大锅菜尾已不多见。即使宴客场合吃不完的菜,通常由店员分别打包让顾客带回家,不再混杂成一大锅,红蟳米糕带回去后依旧是红蟳米糕,酥炸腐皮海鲜卷也不会变成馄饨汤。 

  屏东外海的小琉球另有特殊菜尾文化。每当新人结婚,男方必须煮大锅菜宴请亲朋,虽名为菜尾,却采用新鲜食材,由街坊婆婆妈妈现场烹煮,内容包括猪肉、白菜、扁鱼、香菇、笋丝、鱼板、丸子、木耳、金针等,份量愈多表示男方愈大方。 

  【欣新闻】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