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镇,原名“张路寮”,地理位置位于杨梅地堑东段的出口,是昔日湖口往中坜、桃仔园的道路要衢,早期曾在路边设有警戒盗匪的张望寮,以保护行旅安全,客家人称之为“张路寮”。
后来张路寮逐渐形成村庄,于是以张路寮具有镇护行旅平安之意,而命名为“安平镇”。到了日治时代,1920年实施地方行政区域变革时,将安平镇简化为“平镇”。
如今的平镇,已是桃园县的主要城市之一,市区人口稠密,工业区工厂林立,郊区则处处农田埤塘,工业与农业相依,城乡风貌并存。平镇地势平缓,土地多已开发,缺乏登山步道与观光休闲景点。
为提供民众休闲活动的去处,平镇市于是规划将石门大圳流经平镇的干渠及支渠的水圳路,规划为平镇绿色廊道,并以“一廊道一特色”的理念,分别在石门大圳干渠的山仔顶段、镇兴段及过岭支渠、社子支渠,分别打造为“相思仔”、“仙丹花”、“樱花”、“流苏”四条步道,以供人行及自行车使用,逐步建构平镇市的环状自行车系统。
最近我分两次来访,亲自走过平镇这四条绿色廊道。这次出游最特别的收获,是对石门大圳的历史有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