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漫游高雄旗津 细数历史足迹下独树一格的老屋

时间:2012-03-26 09:02   来源:华夏经纬网

  高雄旗津,位于大城市里却又独树一格,古迹坐落的旗后山,灯塔与炮台,在一白一红间呈现历史幽情,这里还是观高雄港或夕阳的绝佳场域。对岸的鼓山区也寻得到旧时代气息,尤其在曾经繁华的哈玛星,有许多20世纪前期留下的老屋舍,都是都会里愈趋减少的往日痕迹。 

  旗津,高雄历史的发源地,和都会中心隔着港域相对,透过过港隧道、渡轮连接彼此。但相较于港都的现代感与工业况味,旗津彷佛有自己的调性,带点乡村的朴拙、飘来海的气息。旗津最吸引我的,并非渡轮口热闹的街市,也不是那片可戏水逐浪的沙滩,而是有优雅的古迹又能拥抱宁静的旗后山。  

  旗后山并不高,海拔约50公尺,坐落在顶端的高雄灯塔与旗后炮台,是最鲜明的地标。顺着步道往灯塔迈进,视野在愈趋顶点时愈显开阔,从山坡下望高雄港埠尽收眼底,彼岸是八五大楼,近处下方是传统味浓的旗津聚落。  

  高雄灯塔最早建于1883年,目前白色八角形的塔身样貌为日据时代改建。馆内有灯塔相关的照片、模型、灯具等,也值得一探。户外草坪平整、荡漾绿意,在庭园游走除了感受舒适外,还能以不同角度欣赏高雄的海港景致。从灯塔延步道指标、穿越浓密绿林,即能通往历史更为悠久的旗后炮台。  

  哈玛星老街屋 古韵犹存 

  牡丹事件(1874年)发生后,为扼守打狗港清廷共设置了3处炮台,现仅剩旗后炮台与鼓山区的雄镇北门炮台还存在。旗后炮台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原本的正门为中式建筑风格,门墙两边还有用砖砌出的囍字,穿梭于充满年代韵味的长廊、门拱,别有一番悠闲情调。在炮台高处同样有着绝佳的视野景观,也是傍晚吹风看夕阳的好地方。 

  旗津对岸的鼓山区,还有几处历史角落等待探寻,像雄镇北门炮台、武德殿等。典型和洋建筑的武德殿,门口一棵大榕树让空间变得独特,树干上还系满了日式的祈福绘马。 

  邻近的哈玛星是高雄近代化的起点,在1920年代吸引许多商社进驻,虽如今繁华不再,但仍旧可以看到当时所留下来的建筑样貌。在打狗港都文化艺术仓库周遭,就有数栋这样的老房子,前身或为料亭(餐厅)、旅社或为明治制菓的配给所,现在或许完好、或许可惜被糊以铁皮修补,但都掩不住其岁月的光彩。  

  老屋改造 气氛怀旧融新 

  高雄近年也出现将旧空间重整、赋予新生命的浪潮,像是屋龄超过50年的小事情咖啡馆。保留房子本身的架构格局、窗框,以纯白与淡蓝色的漆衬托老屋气质;将2楼原本的天花板拆卸露出木构的屋顶,手工制作的吊灯,加上窗外透来的日光,气氛营造得恰到好处。 

  小事情带有日系口味的餐点更是意外好吃,如“苹果咖哩鸡”(250元新台币,下同)中,鸡肉嫩而多汁,以苹果泥的甜度消去咖哩的辛辣,就连小朋友也容易接受。早餐类的“焗烤明太子法国土司”(160元,含咖啡)滋味香而浓郁;现烤的“比利时脆饼搭配果粒茶”(180元),是下午茶时段的人气商品。 

  另外,以40年透天厝改设成的“good day”,将外墙丁挂砖涂成白色,简单却醒目;内部装潢简约,让色彩的墙面成为焦点,保留原有的磨石子地板、楼梯扶手稍来怀旧。特别的是将顶楼开放,加以二手木料废材做成桌面,在这开放的空间中可享受微风、看着高雄的城市面貌,相当舒服。  

  【苹果日报】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