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森林独行者——林鵰三两事

时间:2012-03-06 09:50   来源:华夏经纬网

  (图片来源:台湾“环资中心”)  

  依据台湾猛禽会研究员林文宏的长期观察,最能代表台湾原始森林之美的猛禽莫过于熊鹰与林鵰,又因生活习性,两者正好分倨南北,几乎可以“南熊鹰、北林鵰”来赞声台湾。有别于生活在南部的熊鹰,因具备美丽的羽毛,成为猎人猎捕的对象而面临崩解,生活在北部森林的林鵰,相对幸运多了。由林试所与台湾猛禽会合作的生态影片“山林魅影-林鵰”上映前夕,一起来了解林鵰的三两事!  

  翼展轻 不怕阴冷气候  

  能在多雨阴湿的地方生活,没有两三把刷子是办不到的。重的猛禽必须靠热气流推助,林鵰却因翼展大、体重轻,只须一点风、气流就可以飞上天。 林鵰飞行极具特色,具有多种变化,觅食时的缓慢优雅巡弋于林冠层低空,经常会穿梭于大树之间的间隙,有如幻术,时而消失,时而闪现;或爬升至较高之处,直线滑翔,显露出相当惊人的加速能力;还有独家壮观的波浪状展示飞行,有时可连续起伏逾百下。  

  家庭计划模范生  

  林鵰的个性相当鲜明,通常终年成对生活,配偶之间总是相去不远,神鵰侠侣更像是用来形容林鵰。林鵰喜欢阔叶林不喜欢针叶林,通常生活在海拔800-1000公尺之间。林鵰也是少数能在林中优游飞翔的猛禽,而能提供空阔距离的就只有挺拔的大阔叶树了!这也是它们喜筑巢在原生阔叶树上的鸟巢蕨或崖姜蕨上的原因。  

  林鵰只要育雏,就不会弃巢,根据林文宏观察,林鵰2年只生一胎,而且一胎只有1只。因为林鵰照顾幼鸟的时间很长,幼鸟虽然大约3个月就会离巢,却仍须爸妈供食,幼鸟甚至需要长达一年的陪伴才能独立生活。  

  连菜单也在地化  

  林文宏解释,林鵰有别其它猛禽的广食性,只吃特定的菜单,对小林鵰而言技术太高,必须假以时日训练。至于林鵰家庭有哪些菜色呢? 鸟类会将消化不了的东西吐出来,形状如茧,因此称为食茧,通常都是食物里最柔软的成分,例如羽毛、兽毛。根据林文宏分析林鵰的食茧,发现大赤鼯鼠、小鼯鼠都是牠的食物。此外,赤腹松鼠,尤其是幼鼠、刺鼠、树鹊以及黄嘴角鸮都是常见的菜单。而这些动物,除了大赤鼯鼠和林鵰一样住在附生蕨类中,其它都是在森林中筑巢的动物,换句话说,林鵰的一生完全仰仗森林的喂养,一旦森林被破坏,这些动物死亡或离去,林鵰也将随受到影响而随之式微。  

  推估一对林鵰加上一只小鵰,育雏期间约100天,大约吃掉300只小动物,在森林生态系中相当能抑制鼠类族群的繁衍。 研究林鵰的过程也让林文宏发现一些特别的事情,林鵰特别爱吃小鼯鼠,小鼯鼠被列为保育类动物,研究人员很难找到其踪迹,却常出现在林鵰的菜单中。 

  林文宏认为,小鼯鼠可能不像认知的那么少。  

  天敌不少 最怕猕猴  

  林文宏表示,林鵰的天敌有熊鹰、台湾乌鸦以及台湾猕猴,猕猴非常擅长爬树,常常成群的在山林间爬树寻找好吃的果实,而且能爬得很高,一旦林鵰的鸟巢遭到猕猴光顾,常会巢毁卵亡,甚至可能伤害到幼鸟。 

  此外,人为的开发压力导致森林消失,或原始林改变成单一树种人造林,都间接导致林鵰族群的消失。 

  【环资中心】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