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磺坑古道位于苗栗公馆乡的出磺坑与大湖法云寺之间,全长1.8公里。古道起点原位于开矿小学的后方,越过金童山鞍部,抵达法云寺山脚下的彼岸桥。后来因法云寺的兴建,古道才改走成今日的路线。
出磺坑古道的登山口就位于出磺坑城隍宫前的开矿小区岔路口。城隍庙一般都设立于县治所在地,出磺坑却有城隍庙,这与此地特殊的历史有关。出磺坑是台湾地区最早发现石油及开采的地方,因此设有城隍庙以镇守地方。
出磺坑,旧称“硫磺窟”,由于早期民众不认识石油,看见地上冒出硫磺色液体,误以为是硫磺,而称这里为“硫矿窟”。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客家人邱苟来此开采石油,开启了台湾地区开采石油的历史。光绪3年(1877),清廷将油井收归官办,并自美国进口顿钻钻机一部,日产煤油(石油)一千五百斤,硫磺窟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口顿钻的现代油井。
刘铭传出任台湾巡抚后,光绪13年(1887)在苗栗成立煤油局,并将硫磺窟改名为“出磺坑”。出磺坑历经清朝、日治时代的长期开采,石油矿脉已经枯竭,但目前仍为台湾“中油”公司的天然气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