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后宫为全台创建最早的妈祖庙
澎湖县城马公市在清光绪年间便建有“妈宫城”,又称“澎湖城”或“光绪城”,共建有六个城门,但城门大多在日据时期拆除,这也是清朝最后兴建的防御性城池。马公市因而旧称“妈宫”,至今澎湖人仍习惯以“妈宫”来称呼马公。
马公市区金龙路上的顺承门,为当年妈宫城时期的小西门,建有礁楼和拱形城门,并保有部分城墙。重修后的顺承门犹有古风,见证清时澎湖发展轨迹。

骑单车游访仅存的“妈宫城”顺承门
澎湖多庙宇,这也是台湾海岛特性。在马公市诸多庙宇中,以天后宫最具知名度,也是全台最早创建的妈祖庙,又称“妈祖宫”、“娘妈宫”,据说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西元1604年),荷兰人登陆澎湖时庙宇便已存在。到清康熙22年(1683年),施琅在澎湖打了胜战,奏请朝廷加封妈祖为天后,妈祖宫才被称为“天后宫”。
走过四百余年历史的天后宫,列为一级古迹保护,建筑和雕饰散发浓浓古意,尤其是庙宇门扇上的木雕工艺,精致优美更称全台之冠。天后宫香火鼎盛,庙内除了斗拱、梁柱和石鼓雕刻细致、建筑典雅,并展示许多古石碑。附近的水仙宫,为澎湖四大古庙,也是早期的台厦郊会馆,创建于西元1696年。
中央街是马公最富盛名的老街,也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业聚落,街道建筑乃是依照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街貌修建。沿着中央老街可拜访施公祠、万军井、四眼井等古迹。当中四眼井为菊岛最早开凿的水井,井虽有四孔,却是单一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