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雉,有“菱角鸟”之称,为台湾农委会公告第二级保育类野生动物,在1997年当选台南县县鸟。它那漂亮的尾羽和行走于水面浮叶的轻盈姿态,更为它赢得“凌波仙子”、“叶行者”的美名。
台湾嘉南平原因为早期农业开发,因此埤塘、湿地相当普遍,成了水雉最喜欢栖息的场所。目前因为栖息地的破坏加上捕猎关系,水雉数量已经减少许多,不过在官田、柳营、下营和六甲一带的埤池、菱角田以及稻田仍有水雉踪迹。
在台南官田有一处专为保育水雉的生态教育园区,目前规划为生态教育和观光游憩功能,结合多样水生植物以及水鸟生态,提供民众观赏水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根据园区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园区内统计有44只成鸟和99只雏鸟。
水雉生态教育园区的成立,在于高铁规划的路线之中,通过葫芦埤水雉栖息地,使水雉有消失的危机,因此经过环保团体力争通过环评之后,才向台糖租借15公顷的甘蔗田,成立水雉复育区,2007年更名为水雉生态教育园区,目前交由台湾野鸟学会经营管理。
目前水雉生态教育园区除了水雉之外,也有水鸭、红冠水鸡、小水鸭、白鹭鸶等鸟类的出现。园区也提供赏鸟屋和生态教学池,营造人和大自然共存的永续生态观念,传承水雉保育的理念。
最喜欢菱角田的水雉,主要以昆虫、螺类、鱼类或植物嫩叶为食,栖息在浮叶植物上的水域环境。漫步、跳跃、飞翔的姿态,为它赢得凌波仙子的名号。在每年春夏交替时节进入繁殖期,此时身上的羽毛最为漂亮,由母鸟下蛋、公鸟负责孵蛋,孵化成功存活的雏鸟,大约10周后逐渐有能力独立生存。
官田菱角农表示,为了保育这些稀有的娇客,地方政府和公所更是实施保育水雉计划,一旦发现自家菱角田有水雉筑巢生蛋孵育成功的菱角农,将会补助奖金,将保育水雉的理念付诸行动,由民众和政府共同保育水雉的生态空间。
民众如果要到园区内拜访这些娇客,园区内现在明列禁止野炊、泡茶、烤肉、露营和携带宠物。另外一项实质保育水雉的作法,就是多购买地方菱角农生产的菱角,这样菱角农才会继续种植菱角,水雉的栖息地也就能够继续保存下去。(图文 邱伟诚)
◎注意事项
园区开放时间:早上09:00~下午17:00,每周一休园
每月25日到该月底为封园日,不接受入园参观
园区禁止野炊、泡茶、烤肉、露营和携带宠物
园区开放时间采自由参观,不收入园费,如需解说导览,请于一周前预约
◎GPS定位
经度E:120.315549 纬度N:23.184491
◎交通信息
(一)南二高下官田玉井交流道→台84东西向快速道路,往官田方向到西庄交流道→171县道→南64县道(裕隆路)即可到达。
(二)中山高下麻豆交流道,往麻豆方向→176县道→右转进入171县道→左转进入南64县道(裕隆路)即可抵达。
选自台湾TT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