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二章 冠军国家:中华民族的奋斗情怀

时间:2013-05-13 10:09   来源:中国台湾网

  第二章 冠军国家:中华民族的奋斗情怀

  冠军国家,是近代世界体系形成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在国家间竞争的过程中出现的最富强的国家,是在一段时间内领跑世界的国家,是为整个世界打上深刻时代烙印的国家,是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21世纪,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候,中国,必定是这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冠军国家”。

  一、冠军更替:百年轮一回

  冠军国家的出现和更替,有它的特点和规律。不同类型的冠军国家,具有不同的脸谱。冠军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它对于世界的价值。近代世界500年以来出现的冠军国家,典型代表是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18和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冠军国家。

  大国崛起的动力

  世界进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如果说在一个国家内部,阶级之间、集团之间、阶层之间的竞争是国家发展的动力,那么在形成国际体系以后,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世界发展的动力,就是大国崛起的动力。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约瑟夫奈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欧洲,国家与国家之间有竞争,这的确使它们不断自我发展。在亚洲,中国的地位是主导性的,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竞争,而且它在对待北方国家入侵的问题上只是从内部解决,因此没有对外扩张领土的动力。”“中国在1500年之前毫无疑问是东亚的超级大国。那时,欧洲人开始了航海探险,而中国人减少了这一活动。所以你会发现,实力扩张到几个洲的世界大国大多源自欧洲。”

  在约瑟夫奈看来,西方世界之所以发展快,就因为西方国家之间的竞争激烈,这种激烈的国家之间的竞争,给西方世界带来了动力与活力。而东方世界在近代之所以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就因为没有形成国家之间竞争的局面。

  在今天的世界上,参与竞争的国家数量比过去大为增加。在20世纪,享有合法主权、政治上取得独立的国家数量稳步增长:20世纪30年代只有60个左右,而到20世纪末大约有190个。截至2002年9月,联合国的成员国达到191个。根据有关资料,截至2008年,世界上总共有国家和地区225个,其中国家为194个,地区为31个。世界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发展,在国家之间的比赛中进步。国际世界的活力、动力、创造力,来源于国家竞争的推动力。国家间的竞争,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是世界进步的最大动力。

  国家间竞争的目标可以分为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沃尔兹认为,国家是“以自我保存为最低目标,以争夺世界主导权为最高目标的相同行为体”。国家间竞争的最低目标,是国家自身的生存。国家间竞争的最高目标,是成为世界的冠军国家,是取得世界的主导权。成为世界第一,成为冠军国家,是国家竞争的最高目标和国家奋斗的最高境界。

  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拼搏、奋斗、竞争,有四个层次:

  1. 安全。安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历史发展和世界进步到今天,民族国家的安全利益绝大多数有了保证。现在世界上194个国家,基本上不存在被征服和被灭亡的危险,他们的国家主权基本上是安全的。受战争威胁和困扰的国家,也就是十几个。

  2. 发展。世界虽然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已经多年,但是真正能够实现较大和较快发展的国家,并不占多数,把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加在一起,也不过40—50个国家,占世界国家总数的1/4左右。

  3. 崛起。在发展中国家群体里,崛起的国家作为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从来就是以个位数存在和出现的。近代世界500年来能够崛起的国家不过十几个。现在有机遇有条件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国家也就是那么几个。

  4. 冠军国家,这也是极顶层次。冠军国家往往100年才出一个。虽然,世界近代500年来争夺冠军国家宝座的国家先后有七八个,但是真正走上冠军国家地位的国家也就是那么几个。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成为冠军国家,必须是崛起的国家;而崛起的国家不一定都能够成为冠军国家。从生存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崛起中国家,到世界冠军国家,是一个传奇的奋斗过程。

  冠军国家更替:世界活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之间,有竞争,就有淘汰或胜出。旧的冠军国家的衰落和新的冠军国家的崛起,它们之间的更替,体现了这个世界进步和发展的活力。而每一个新冠军国家的诞生,也标志着世界的一次大飞跃和历史性进步。

  基辛格在《大外交》开篇中写道:“几乎就像是存在某种自然规律一样,每个世纪都会有一个大国崛起,它有力量、有意志、有智识和道德上的激励,依据它自己的价值体系来重塑整个国际体系。”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依据古希腊城邦兴衰的历史过程,就提出一个著名论断:繁华都市的衰亡与弱小城邦的崛起,雄辩地说明了一个结论:好景从来不长久。这实际上揭示了国家之间竞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也是霸权周期律:不可能总是“风景这边独好”。冠军国家是要更替的,不能被一个国家长期垄断。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乔治莫德尔斯基,就曾提出霸权国家更替的“百年周期”理论,也可称为“世界领导权”百年周期理论。他把500年来的国际政治划分为5个世纪性周期(1495—2030),大约每隔100年就有一个大国崛起,就会出现一个主导世界体系的霸权国家。在这500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的霸权国家是: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18—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不管是“霸权国家”百年周期,还是“世界领导权”百年周期,它说明在国家之间竞争的你追我赶的历程中,没有永恒的冠军。冠军国家的任期,就是“世纪任期”、“百年任期”。人们常说“荷兰世纪”、“英国世纪”、“美国世纪”,这些冠军国家的冠军任期也就是一个世纪。冠军国家自然形成的任期制,对世界有好处。无论是想保住冠军位置,还是想冲刺冠军,都为世界带来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冠军国家的更替,表示世界总体运动水平的提高。例如英国的出现给世界带来工业化的福音;美国走上冠军国家位置,给世界带来新的变化;在美国之后出现新的冠军国家,必定给这个世界带来新的局面。

  “冠军国家”的三张脸谱

  世界冠军国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殖民型

  “殖民型”冠军国家,就是实行“殖民帝国主义”的国家,它们通过军事占领,进行直接统治,把弱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建立起殖民大帝国。早期崛起的几个大国,都属于“殖民型”冠军国家,包括葡萄牙、荷兰、英国。它们依据“发现即占领”的强盗逻辑,实施武力侵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1549年,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南北总长一万多公里,纵贯67个纬度,总面积为2500万平方公里。

  17世纪的荷兰不仅是商业大国,而且是殖民强国。其殖民活动主要通过东、西两个印度公司来进行。东印度公司的殖民范围主要在亚洲,西印度公司的殖民范围在非洲和美洲。这两个公司在海外建立的殖民地面积比荷兰本土大60倍。

  英国是在资本扩张时期以占领世界为目标的“殖民帝国”。大英帝国侵占的殖民地多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比本土面积大100多倍,大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英国在1815—1865年的50年间,以年均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和拓展自己的殖民地,建立了一个“日不落帝国”,也建立了一个服务于这个“日不落帝国”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殖民地一方面为英国提供了多种珍贵的原料,另一方面也为英国的制成品提供了海外销路。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海外殖民地、国际贸易、强大的海军组成的“良性三角”,英国成为殖民世界、贸易世界。英国用舰队护航和控制世界。英国的经济学家杰文斯1865年描述说:“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在已经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霸权型

  “霸权型”冠军国家,是不以占领和兼并土地为目标,而是通过主导和控制世界来实现霸权利益的国家。如果说“殖民型”冠军国家属于“野蛮的强盗”,那么“霸权型”冠军国家就属于“文明的强盗”,二者之间虽然有区别,但都是位于强盗的行列。“霸权型”冠军国家,美国是一个标本。

  美国外交史专家孔华润在《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中有写到:“自从1776年以来,美国人一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一套制度,以便适应自己不断变化的需要。不错,他们是在与欧洲人争夺世界权力。在世界权力的欲望甚至是腐败面前,他们像欧洲人一样不堪一击。这也是事实。菲律宾人、古巴人、中国人以及中美洲人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任何区别,这同样是事实。然而与其他大国不同的是,美国拥有一块大陆用于繁衍和开发;它不会因为人口过剩而渴望殖民地,也不会为原材料而渴望巨大的保护领地,同时也不用(像俄国那样)为建立重要的运输体系而渴望占领可以用作通往主要新建港口通道的广袤地区。”“美国并不想加入欧洲人和日本人寻求土地和殖民帝国的行列。美国官员只想得到零散的、面积相对小的土地,以作为必要的商业扩张的基地。在创造和衡量工业成就的时候,美国人也不愿意模仿欧洲人,不愿意沿用欧洲人或日本人的标准。……美国式联合体企业领导人,在创新和制度化建设方面远远领先于其海外竞争对手。它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向政府官员提出的外交政策要求,也与这些对手有显著区别。”“据说,美国是20世纪的第一个民族国家。科学创新、合理化和全球化的工业流程、多国公司、以现代通讯为基础的集权化的政治权威、军事干涉主义、狂热的民族主义、极端的种族主义以及——意义深远的——革命,共同塑造了20世纪的发展进程。”这段话就描述了美国不以殖民手段建立霸权的特点。

  美国无论是在战争与革命时代还是在和平与发展时代,都是一个以控制全球为目标的“霸权帝国”。美国霸权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领袖身份出现,拥有巨大政治资本,主导了国际机制的构筑和建设:建立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确立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立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体系及美元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以关贸总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实施遏制战略,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是联合国的倡导者、缔造者、最大资助者,也是最大受益者。美国一直通过推行制度霸权和权力霸权来实现国家利益。它曾把联合国称之为“多数的暴政”,并按照大国一致的原则,设计、建立、领导和控制了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美国在联合国初期的活动中,控制和支配着联合国中稳定的多数,通过这一表决机器,把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付诸行动。1946—195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800多项决议,美国的成功率是97%,与美国有关的任何重大安全问题均未遭受失败。美国还是许多地区性组织的支持者和组织者。所谓大国一致的原则,实质上是与美国保持一致的原则。美国在二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美国按照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美国与苏联进行了近半个世纪以争夺世界霸权为内容的冷战。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最终确立了自己的霸权地位,并且奉行单边主义,连续多次发动战争,在全世界炫耀武力。

  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用美国模式改造世界,要在全世界推广美国式样的民主,要对全世界进行美国化塑造,这是美国霸权在国际关系中最大的不民主,是美国霸权的专制和独裁。

  引领型

  “引领型”冠军国家,是不以征服为手段来建立文明的,不通过世界霸权和征服的方法来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冠军国家。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冠军国家,但是中国这个未来的冠军国家注定是一个“引领型”冠军国家。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布鲁克斯亚当斯认为,伟大的文明都是用征服的方法建立的,鼓吹世界文明的中心非美国莫属,美国应该抓住机遇向海外扩张,特别是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扩张,实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优势。这实际上是一种“扩张有理论”、“征服有理论”、“霸权有理论”。首先,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是通过征服的方法建立的,这并不能够证明一切伟大的文明都是用征服的方法建立的。中华文明就没有通过征服的手段建立。其次,如果说伟大的文明都是用征服的方法建立的,那么征服的方法也就成为与文明共存亡的东西了,没有征服就没有文明,不要征服就是不要文明,征服也就成为了文明的一部分。这很显然是一种强盗逻辑。再次,过去的一些伟大的文明是通过征服的方法建立的,并不等于今后的伟大文明也都要通过征服来建立。

  未来的文明,是不用征服的方法建立的文明。中国就是要创造一种不用征服的方法建立的文明,就是要建立一种非征服性的文明。只要人类的文明还需要通过征服来建立,那么这种文明就是与野蛮为伴的文明,就不是真正高级的文明。用非征服性的方法创造一种非征服性的文明,这是中国的责任,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爱好和平、发展、自由和文明的人们对中国的要求,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所要做的一个贡献。也只有中国的文明传统和文明底蕴才能够担负起这样的一个为世界文明升级换代的历史重任。

  在美国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冠军国家,它们无一例外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属于领先世界发展潮头和综合国力第一的冠军国家,另一方面又是以占领和征服的手段统治或者控制别人、称霸世界、压制持不同政见者的霸权国家。而中国要追求的世界第一国家,中国要争做的冠军国家,是一种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完全新型的冠军国家。

  布热津斯基指出:“从长远看,全球政治注定会变得与一国独掌霸权力量的状况越来越不相协调。因此,美国不仅是第一和唯一的真正全球性超级大国,而且很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从人类社会、人类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美国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霸权国家,今后的世界不可能再出现一个新的霸权国家。但是美国不是最后一个冠军国家。在一轮又一轮的国家发展进步的竞赛中,总是会有新的领跑世界的冠军国家出现,既不可能没有冠军,也不可能由一个国家永远垄断冠军的王牌。所以,霸权国家的终结,不等于冠军国家的终结。中国不做霸权国家不等于不做冠军国家。从世界角度来看,殖民型冠军国家早已终结,霸权型冠军国家也必将终结,而第三种类型的冠军国家,就是中国式的引领型的冠军国家,是新型的冠军国家,它的根本性质不是争霸世界和称霸世界,而是争先世界和领先世界。

  冠军国家的价值

  不管是在哪个时代,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冠军国家,其对历史的贡献都是多方面的。冠军国家具有七大价值。

  推动文明新进步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每当出现和涌现一个新兴的冠军国家,总是会给世界带来一阵新风,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给地球文明带来一次开化和进化,给人类带来福音。虽然殖民型冠军国家和霸权型冠军国家也给国际社会带来灾难和不幸,但是这并不能由此否定它们对国际社会建立所具有的功勋。

  当一个国家对世界的贡献不能继续排在世界第一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就不能继续保持世界冠军国家的地位,就要让出冠军国家的桂冠,虽然新旧冠军国家的交接有时要通过战争来完成。

  开辟历史新时代

  近代世界经历了几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像“大航海时代”、“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等。这些时代的开辟,都和那些冠军国家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冠军国家,都曾经为这个世界开辟和贡献过一个“时代”。

  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人类创造和贡献了一个“大航海”的时代、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它使人类的历史真正成为世界史,使人类活动的舞台扩大到整个世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国家间的竞争,大大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世界的工业化时代,是由英国开创的。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这次博览会向世界宣示了英国的繁荣与富足。在英国之前,世界上也出现过世界强国、大国、富国,但是从来没有像英国这样一个国家,由于开创了一个新的工业文明而使自己富强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于英国一个国家的实力等同于其他国家的实力。工业化时代的英国引导世界潮流,使整个世界都要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开始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它的工业力量相当于世界上其他部分工业力量的总和。1860年英国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占欧洲总人口的10%,而英国生产的工业品却占世界总量的40%—50%和欧洲总量的50%—60%。工业化时代的英国是世界工厂,这是英国领先世界、称霸世界和贡献世界的物质基础。

  美国能够成为冠军国家,也是由于其对世界新纪元的开创性贡献。马克思就高度称赞美国是“最先产生了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称赞1776年北美殖民地发表的《独立宣言》是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马克思还高度评价了1863年美国《解放宣言》,他曾经代表第一国际发去热情洋溢的贺词说:“欧洲的工人坚信,正如美国独立战争开创了资产阶级取胜的新纪元一样,美国反对奴隶制的战争将开创工人阶级取胜的新纪元。他们认为,由工人阶级忠诚的儿子亚伯拉罕林肯来领导自己国家进行解放被奴役种族和改造社会制度的史无前例的战斗,是即将到来的时代的先声。” 

  开创人类的信息化时代,美国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做出了第一等的贡献。1992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采取了后来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的发展战略,其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就是推行技术产业政策,充分利用美国巨大的人才与科学技术优势,引领世界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潮流。这不仅增强了美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使美国在领导21世纪经济增长的电子信息领域中发挥了龙头的作用,而且带动整个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

  建立世界新秩序

  冠军国家,是世界的设计师。这种设计包括:形成一个新的国际格局,确立一套新的国际行为准则,创立一套新的国际制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构筑新的国际体系,等等。

  美国外交史专家孔华润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美国人就开始了对战后世界的总体设计:“如果说总统本人太过于关注军事和战略问题而无暇更多思考胜利后的世界形势,那么其他人则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战后设计。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国务院所做的努力,几乎伴随着战争的降临,他们就开始组织针对未来世界事务的研究小组和咨询委员会等,将本部门的官员以及国会议员、记者、学者、军官等相关人员召集起来对战后事务进行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其中包括对敌国的占领、领土调整、国际安全以及重建贸易关系,等等。尽管上述委员会此时的探讨还没有太多超出信息与观点的交换,但是一些特定的观念已经出现,这些观念一旦在华盛顿开始寻求战后世界的具体指导时,就会立即成为美国正式政策的一部分。这些观念很明显是威尔逊式的,参加研究小组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同意,击败轴心国后维持秩序与安全的主要框架是要恢复国际合作的原则,而不是过时的均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施工,竭力塑造出一个符合美国利益要求的世界。

  冠军国家对世界的总体设计,是通过构筑“世界体系”的施工来实现的。这种世界体系,主要有四个支柱性的东西:一是世界性的经济体系;二是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三是世界性的军事体系;四是世界性的规则制度体系。

  引领全球新潮流

  冠军国家是世界的模范国家、榜样国家,是世界的潮头国家。冠军国家具有强大的示范力、影响力、感染力。冠军国家既是独具一格的“特色国家”,又是具有国际效仿价值的国家,总是被大量的追星族国家群起学习和效仿。所以,冠军国家“化”世界,是必然现象。

  当英国在工业化的高潮中凯歌高奏的时候,全世界的目光都向它聚焦。世界各国都是英国的追星族。冠军国家英国的出现,使世界出现了“世界英国化”的浪潮,英国的工业化造成了世界的一次“英国化”。英国用它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洗礼世界,而世界也愿意接受英国文明的沐浴。

  当新的冠军国家美国出现时,世界便出现了“世界美国化”的浪潮,这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美国的崛起,世界在物质文化和大众文化方面都迅速美国化。“美国梦”成为人们的向往,美国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外国观察家就已经谈论美国商品及其生活方式对整个世界的普遍影响。享受着世界上最高生活水准的美国人,是世界各地的羡慕对象,他们似乎代表着物质繁荣、舒适和一种摆脱了旧世界混乱的生活方式。大战之前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大量出现的电器、汽车、电话等现代化产品,在美国已经成为极其普通的物品。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种现象在1919年后进一步加剧,而且由于欧洲地位的衰落,“西方衰落”的思想流行起来,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部分非欧洲国家在工业和贸易领域的追赶,欧洲感到自己处在防御状态,不再是智慧源泉和文明中心。面对整个世界的重建,欧洲似乎拿不出任何东西。界定和平(不仅在地缘政治方面,而且还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任务不得不托付于其他国家,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没有受到战争实际损伤的美国成为物质与流行文化的象征。不仅美国国内发生着同质化,而且全球也发生着美国文化的同质化。将不同地区的美国人连接起来的汽车、电影和收音机这三个发明在全世界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美国文明的产物,在战后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创造发展新奇迹

  冠军国家是为人类创造奇迹的国家,也只有创造世界奇迹的国家,才能够成为世界的冠军国家。

  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大、人口不足200万的小国荷兰,书写了大国崛起的传奇。1581年7月26日,尼德兰革命爆发。尼德兰北方七省宣布成立联省共和国,脱离西班牙独立,因为荷兰省最大,经济最发达,所以也称为荷兰共和国。荷兰共和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还创造了许多其他方面的世界第一:荷兰的农业世界第一。当时号称“农业的麦加圣地”,其乳制品、经济作物、果木蔬菜、花卉园艺在全欧洲闻名,成为当时欧洲人学习先进农业技艺的必登之地。荷兰的海上交通运输第一,是世界的“海上马车夫”。1602年,荷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由荷兰创建的世界上第一家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比英国银行大约早了100年。荷兰是第一个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家。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道格拉斯诺思高度评价荷兰的崛起:“荷兰在近代初期已成为欧洲的经济领袖”,“就事实而论,荷兰是第一个达到我们所限定的意义上的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家”。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影响着世界。

  在17世纪上半叶,荷兰拥有商船16000多艘,运载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3/4,相当于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四个国家船舶运输吨位的总和。如果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比较,则是英国的4—5倍,是法国的7倍。荷兰几乎垄断全球的海上运输。有人评论说:“荷兰人从各国采蜜……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是全欧的商贸中心,荷兰工商业在发展到高峰的时候,资本积累高于欧洲各国的资本总和,对外投资比英国多出15倍,工场手工业水平是欧洲之首。

  1664年英国著名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惊叹说:“这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这样小的一个国家,还没有我们的两个最大的郡大,自然财富、食料、木材或其他在战争或和平时期所需的军火都少得微不足道,但是它毕竟绰有余裕地一切都有。”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描述那时欧洲人对崛起的荷兰的心态,他说:“当时的人只是看到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表象。跟往常一样,他们对长期的准备过程未加注意,直到荷兰获得光彩夺目的成就时,他们才猛然醒悟。刹那间,任何人都不明白,一个初出茅庐的蕞尔小国居然一举成功,发展神速,无比富强。人们纷纷议论荷兰的‘秘密’、‘奇迹’和‘出奇的’富有。” 

  马克思曾经高度称赞美国崛起的奇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中指出:“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就是北美。”在《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中,马克思称美国为“北美(这个)进步最快的国家”。

  建构优越新模式

  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来结构自己、运行自己、发展自己,关系国家的性质、活力和前途,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冠军国家都是创新模式、贡献模式的国家,是世界上具有最先进模式的国家。

  英国的政治模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式。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包括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制等政治制度。这样一套政治制度,保证了英国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英国在经济模式上的贡献也是划时代的。英国的工业化模式对世界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美国模式,不仅成就了美国的崛起和霸权,而且至今都对世界发挥着任何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影响。美国是世界上建国时间最短的大国,却是共和制历史最长的大国。在美国建国以后2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平均每两个国家的政府就有一个被各种势力推翻,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却一直稳定持续到今天。美国开国至今无政变。美国独立之后,建立了一种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政治体制。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这部宪法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原则为理论基础,首创了一整套以民主共和制为特征的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包括共和制、联邦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制、民选政府、领导人任期制等。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国会负责立法,但是国会的决议案只有得到总统的批准才能够生效;总统主持政务,但是他任命的重要官员和缔结条约,必须得到国会中参议院的批准;国会还有对于总统的弹劾和罢免权;最高法院是司法部门,负责处理法律和宪法的一切问题。美国的分权体制保证了决策程序的民主化,避免了对于职权的滥用。“美国模式”在与世界其他模式的比较中,特别是在与“苏联模式”长期冷战的竞赛中,表现出它的持久性和顽强性,是美国始终保持自身优势和广泛影响世界的重要基础和资本。

  财富增长甲天下

  冠军国家,是世界上的致富冠军、财富冠军。在工业革命中登上世界工业霸主地位的英国,在1850年时生产了全世界的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的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在造船业和铁路修筑上都是世界首位。186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1850年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10年后增加到40%。英镑成为国际货币。英国在占有世界陆地面积的0.2%,人口在当时只有1000多万,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的情况下,却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英镑的权威世界无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实力超强。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世界首位,美国的产品、娱乐、生活方式风靡全世界。虽然在战争中有41万美国人失去生命,但是它是唯一没有受到战争直接破坏的大国,而且国民经济扩展了一倍。1940—1945年,美国公司纳税后的利润达到1249.5亿美元,是战前6年的3.5倍。美国在战后集中了全世界资本总额的3/4和工业生产能力的2/3。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近59%,拥有全世界船舶总吨位的一半以上。美国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3。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