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十一节

时间:2012-08-13 08:48   来源:中国台湾网

  然而,如果宗教教导的对神的信仰只能有助于让人们服从道德行为的准则,那么,宗教赖以让人类、让民众服从道德行为的准则的主要基础是什么呢?这就是受神灵驱使的灵感。马修?阿诺德所言不假:“无论最高贵的灵魂持有什么信条,无论是异教徒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前495—约前430),古希腊哲学家,其思想中有严重的神秘主义色彩,因此有人认为他是预言家和江湖术士,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异教徒。还是基督徒保罗保罗,耶稣的门徒之一,新约《使徒行传》的主要作者。——译者注,他们都坚持灵感的必要性,这种让道德行为完美的强烈的情感。” 就像我说的,宗教主要借此让人们、让民众能够遵守道德行为的准则或者道德律,那么,宗教中这种灵感或是强烈的情感、这种极为重要的德行是什么?                                           

  你们会记得我告诉过你们,儒家学说教义的整个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君子之法,在欧洲语言里最接近的同义词,我认为,是道德律。孔子称君子之法为一个秘密。孔子说:“君子之道无处不在,然而它是一个秘密。”孔子的原文是:“君子之道,费而隐。”——译者注然而孔子又说:“就连普通男女的简单智力也能知道这个秘密的某些东西。普通男女的卑劣天性也能履行这种君子之法。”孔子的原文是:“愚夫愚妇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译者注出于这个原因,也知道这个秘密的歌德称儒家学说的君子之法为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么,人类在何处以及怎样才能发现这个秘密呢?孔子说过,如果你们记得,我告诉过你们,对君子之法的认识开始于对夫妻关系的认识——在婚姻中夫妇的真正关系。因此这个秘密,歌德所说的公开的秘密,即孔子的君子之法,是首先通过夫妇发现的。那么,夫妇又如何发现了这个秘密——孔子的君子之法呢?                               

  我告诉过你们,在欧洲语言中最接近孔子的君子之法的同义词是道德律。那么,孔子的君子之法和道德律——我指的是哲学家和伦理学者的道德律或道德律法,以区别于宗教导师们教导的信仰或道德律法——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为了理解孔子的君子之法与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道德律之间的不同,让我们首先找出宗教与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道德律之间的不同。孔子说:“我们称我们生命的法则为天命。实行我们生命的法则,我们称为道德律。当道德律被提炼并置于适当的秩序中时,我们称之为宗教。”   孔子的原文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译者注因此,根据孔子的说法,宗教和道德律——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道德律——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宗教是精炼的、有规则的道德律,是道德律的更深刻或者说更高尚的标准。                         

  哲学家的道德律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服从我们生命的法则,也就是理智。而理智,正如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意味着我们推理的能力,那种头脑和智力的缓慢过程,它让我们能够区分和识别事物外在形式的可定义的特性和品质。所以理智,我们推理的能力,仅能使我们看到道德关系里可定义的特性和品质,而风俗和道德,可以被恰当地称为是非或正义的外在样式、呆板形式和主体。理智,单就我们推理的能力来说,不能让我们看到是非或正义的那些虽然无法下定义却是强烈的绝对的本质,也可以说,不能让我们看到正义的生命或灵魂。为此,老子说:“能用语言表达的道德律不是绝对的道德律。能用文字定义的道德思想不是绝对的道德思想。”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译者注伦理学家的道德律也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服从我们生命的法则,即我们的良心,也就是我们的心。不过,就像圣经希伯来书里的智者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心里有许多诡计,因此,当我们把良心,我们的心,作为我们生命的法则并服从它时,我们很有可能倾向于服从的,不是我所谓的正义的灵魂的声音——正义无法定义的绝对本质——而是存在于一个人心里的许多诡计。       

  换句话说,宗教告诉我们,在服从我们生命的法则时,我们必须遵守我们生命的真实法则,而不是被圣保罗称为“肉欲的精神法则”的动物的或生命的肉欲法则。著名的奥古斯特伯爵奥古斯特伯爵(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思想家。的学生利特尔先生利特尔先生(Littre,1801—1881),法国哲学家。将其准确定义为自卫本能和繁衍的法则;而我们生命的真正法则,圣保罗称之为灵魂的精神法则,孔子定义为君子之法。简而言之,宗教告诉我们去服从的这种我们生命的真正法则,是耶稣基督所说的我们心中的天国。这样我们看到,正如孔子所言,宗教是精炼的、精神化的、有规则的道德律,是比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道德律更高尚、更深刻的标准。因此,耶稣基督说:“除非你的正义(或者道德)超越了犹太法学家和法利赛法利赛,犹太人宗派,非常注重摩西律法的细节。教徒(即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正义(或者道德),否则你决不能进入天国。”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