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当代中国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
“一生为什么老受争议,我一生一直在受争议,从我一开始写作就受批评。”
他的长篇小说《废都》被禁近20年后,依然是话题的中心。
“我反正把我怎么想的,我把它写出来就对了,《废都》基本上也就是这样。”
今天他如何回顾那些被删减的文字?
“最后是出版社删了一部分,我也还删了一部分,但是当时我都要写了,不写,那一种真实感不能出来。”
而在细密的文字背后,他有什么样的内心?
“我见人多的时候,我就害怕了,为啥老得病,有好多压力,叫我去开会,我都不知道咋开,就紧张了。”
什么是他眼中的爱情?
“原来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其实癞蛤蟆从来不想吃天鹅肉,因为它太远了,离它太远了。”
他又用怎样的方式诠释死亡?
“人到老的时候,到死亡的时候,真正的生命枯竭,他是没痛苦的,只有幸福感。”
他是一个自称为农民的作家。
“你骂我,我一般也不骂你,你欺负我,就欺负,这也是当时无奈的一种社会把你变成这样子,这种心理一直贯穿到现在。”
在《秦腔》《高兴》等作品中,他对乡土一往情深。
“再没有那些很温暖的东西,那些人就没办法活了。”
他的《浮躁》《废都》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但他却曾如何看待写作?
“在年轻时写作也跟赌博一样,谁也看不来前头。”
他如何定位自己的读者?
“写腐败,写反贪的小说,哪个贪官看了,反倒都给不贪污的人看了,给写民工,实际上民工看得少,都是给不是民工的人来看,引起社会一些关注就对了。”
本期《环球名人坊》,对话作家贾平凹,穿过笑骂评说,解读真实心境。
“写得多了以后,人越来越害怕,这像开车一样,开头的时候,啥都不怕,越开越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