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思维在心意风暴中的角色

时间:2012-11-08 15:55   来源:中国台湾网

  思维在心意风暴中的角色

  让我们来看看导致心意风暴的思维来自何方。通

  常,它们自动出现并且是你十分熟悉的。熟悉得让你忽视了它们,认为它们是正常的。这些思维就是那些你认为你自己是谁的思绪。假如,作为童年创伤的结果,你相信你不如别人,那你就会有一个深刻的信念,并且它将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你一生都会让它萦绕在你的脑海里,并且受到那些与之相连的痛苦的折磨。相信这样一个“我不如别人”的谎言,就是导致心意风暴的

  31

  根源。

  自卑情结

  你已听说过自卑情结,指的是一种强烈的潜在感受。这种自卑的个性常常引起拘谨或侵略性的行为,后者是自卑感受的一种过度补偿。认为你自己不够能干,会造成在应对生活的各项事务时畏手畏脚。你可能会回避风险,而寻求安全的方式以避免引发心意风暴。这有一点点像因为害怕自己的影子,所以避免出门置身太阳下。结果,也许你感受不到心意风暴了,可是你的世界变得狭小、有限,并且停滞。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不讨人喜欢的,你可能会觉得很紧张,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被落在后面,感到别人忽视自己,或者害怕被周围的人错误对待。

  要不,你也许就过度补偿那种自卑感。许多人靠鞭

  策自己振作起来。通过辛苦工作和纯粹的毅力,他们让自己变得“足够好”。假如这说的就是你,你的努力也许可以帮助你过一辈子。但是你可能有一种被咬噬的痛苦,感觉自己是个江湖骗子,害怕别人会发现你没你希望人家觉得的那样聪明能干。你可能努力尝试着要变得完美。你服从你采纳的标准,而不信任自己的本能和天赋的聪明才智。接着,岁月流逝,你渐渐不知道自己是谁。此时你可能发现深度的焦虑之流,已在你内在存活多时了。

  假如这些描述你全中,那么,继续读下去,最后,

  你会发现你的自卑感深处有什么。

  和思维认同

  如同无声无息的呼吸一样,思维与你紧密相关,可

  能影响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思维和你如此亲密却无法

  32        被看到,并且通常存活在你觉知的雷达屏幕下方。你的思维比你意识到的要多。结果就是,这些思维对你生活产生的戏剧化影响通常是模糊不清的。就好像,在你的思维里你拥有一个隐蔽而不为人知的生活,而它时刻向外投射到你的意识世界里。

  许多导致焦虑的思维根源都源于童年时期。在你的内在景致里,它们和你的呼吸运动一样令人熟悉。它们

  栖息在你意识的幕后,正如远处雷电传来的隆隆声。

  思维也许可以被看做和远处的雷电一般无害,而它们不会。无意识的思维释放着巨大的影响。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思维都可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理解你和你自己的思维间的联系是重要的。

  你大过你的思维

  如果你想缓解心意风暴,那么至关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远远大过你所思维到的东西。你所思维或说出的言语不能全部地形容、界定或者包含你自己。这是极妙

  33

  的,因为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概念或者想法可以捕获你的

  精华所在。你自己便是一个极大的存在,言语根本无法界定。别相信那些导致你为自己是谁而痛苦的话语。

  自我参照的思维是指那些你思考或说出来的描述自己的话。无论它们夸赞还是贬低你,这些思维充其量是不准确和部分的自我描述。你听到的这些思维可能是我有问题,或者我很特别。无论你的思维内容如何,它们都是不完整的自我界定和描述。你可以把你所能想到的自我描述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但你无法列出一个全面而充分的清单。你的思维内容不会定义你,因为思维的头脑仅是你的一个面向。不仅如此,在抓取你是谁的完整性上,思维的头脑本能地局限于它的自身能力。

  尽管你无限大于你的思维,你有时还是不可避免地认同它们。结果,当你说,“我害怕”的时候,你就在

  此刻认同了恐惧。同样的,你和“我是”后面的词认同

  了。例如,“我是可笑的,”“我是一个天才,”“我是悲伤的,”“我是极端不高兴的,”“我是有创意的”,“我是没有创意的,”诸如此类。似乎“我是”后面的词就是你的名字,你将自己和它联系起来,仿佛当它被说出口的那一刹那,它就是你的全部。

  采用一个身份故事

  那种变成“某个人”,那个“我是”的感受,发生在你相当早期的童年。如果你叫错一个四岁女孩儿的名字,她可能会告诉你:“我不是苏珊,我是苏!”跟自己的姓名认同是一个明显的“用言语来形容你是谁”的例子。

  当你成长时,你认同你的思维,这是人的本性,但

  事情不止于此。人是一个故事讲述者。即便是一个孩子,他也会给自己讲“我是谁”的故事。跟所有故事一样,自我认同的故事也有主题。关于你是谁的故事围绕

  34        着两个核心主题,个人的能力和爱的能力。个人能力的主题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内容:“我很能干,”“我学得很慢,”“我很成功,”“我很失败,”“这些事对我来说很容易,”以及“我过得很艰辛。”这一清单可以永远继续下去。爱的能力的主题则表现为:“我被爱着,”“我得去赢得爱,”“没人爱我,”“我的爱的能力很大,”“我得照顾别人以获取爱,”以及“我对自己不满意。”

  你的“我是谁”的故事基于你和他人的比较。事实上,

  在比较时有一个参照点是很重要的。通过你如何感受你和别人的个人品质对比或比较,你的头脑评估你的身份故事:“我比我兄弟更聪明,”“我比别的孩子更安静,”“我比大多数人更受欢迎,”或者“我妈最爱我。”

  身份故事基于你对于童年时发生的关系和周遭环境

  个性化的体验。这些故事会一直存活在你的心灵中,直到你看到它们到底是什么:它们就是你的脑子紧紧抓住的一些记忆。这意味着,除非你觉知到这些记忆——这些有着完整的关于你是谁、你的态度和信仰的记忆——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