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终其一生都无意识地生活在其中。大部分心意风暴
来源于这些你童年时期创造出来的自我设限的故事,特别是那些你在创伤和不幸的情景下形成的故事。
为什么跟你的故事有关
要演变和战胜焦虑,关键就是深刻了解你的那些关于自我的记忆。当你变得对深处的记忆有意识起来,它们就开始对你的生活失去强有力的掌控力。然后,当你意识到一些深处记忆在影响你的生活,你可以回应:“喔,又是那件事。”当你在路上看到一个大坑,你可以慢下来绕行过去。同样的,当你觉知到你的深处记忆时,它也就不会再对你的生活产生控制和影响力。如果你不去看你的记忆,你反而会一再地陷于其中。记住我们不是在建议你回避你的记忆,而是建议你去了解它,
理解它如何影响了你,这样你不致陷于心意风暴制造的
旧坑里。
不幸的是,成千上万的人相信那些把他们拖往深处的身份故事。如果你的故事让你多少有些虚弱,它们可能把你拽至某种痛苦和烦恼的地步。例如,假如你的故事是关于你不可爱,那你可能发现你自己无法在两性关系中得到滋养,或者你的生活方式或职业也无法满足你的个人需求。摆脱“我不够好”这类能侵蚀你的健康并创造大量焦虑和痛苦的故事吧!
圣地亚哥的凯撒帕梅那特对17400名中等收入者
进行了一项大型调查,结果显示有过不愉快的童年经历的人比我们所知道的多多了。V.J.费力提博士及其同事1998年进行的研究显示,被调查者中有一半人表示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童年。不愉快的童年经历被分为以下几类:童年在性、身体和情感上遭受的虐待,情感或身体上的被忽略,目睹家庭暴力或父母分居或离异,或者和吸毒者、精神病患者、自杀者或犯罪家庭成员一起长
36 大。半数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儿童时期曾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痛苦的体验。这一调查明显地显示出创伤和艰难是普遍性的现象,并超越了所有的社会经济标准。不愉快的童年体验所产生的影响同样也在报告中有所论述。不出意料,童年遭遇的不愉快经历数量越多,它所造成的影响越显著。这些影响包括焦虑、抑郁、酗酒、身体健康问题甚至早夭。
在继续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想加入一些想法。人们对
不幸的态度各异,而早年的生活情境也不会自动限定你的命运。你的童年经历并不能让你告诉自己关于你的故事。至少这两者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成千上万人有着可怕的童年时期,但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了他们的故事。例如,三个在同样相当暴力和遭受虐待的家庭长大的兄弟,却有非常不同的故事,原因就是他们用个性化的方式在头脑里诠释了他们的经历。比起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对你的思维更有力的是你怎样对待这些记忆。
37
我们已经讲述过创伤是如何在你体内生存的。在此
我们同样强调故事也会在你体内继续存活。如果你低估童年早期对你目前生活的影响,不重视你曾经相信的那些故事的力量,你的心意风暴将可能复苏,而你也无法全然生活。要打破心意风暴的怪圈,重要的是要深入那些造成心意风暴的故事的本质。
练习:你的身份故事是什么?
1.问你自己:“我是怎样一个人?”
2.倾听你内在的答案。你听到怎样的故事?
3.问你自己:“我相信我是有能力的吗?我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吗?”
4.把你的答案写进日记或笔记本。
有条件的自我认同
你所相信的那些描述了你的故事,被称作有条件的自我认同。你从周遭的环境吸收这些概念,而同样地,你从外部听到的这些并不是从你内在产生的。例如,如果一个小孩子不断告诉你她没她兄弟聪明,那她很自然地会把她的诠释加诸于她有多聪明的故事里面。
我们知道,很多聪明的人都认为他们自己不够聪明,你可能也如此。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都不可能会缩减到我们父母认为或不认为我们是怎样的。同样地,你也不可能由你生活中发生或没发生的事情所界定。无论你体验到什么,你的童年事件都在你体内存活,因为它变成了你的故事的一部分。尽管你被它有力地影响,但那时发生的事并不能形容出你是谁的全部真相。
你可能觉得你已将过去抛在后面,在某些方面是这样的。但除非你已经全面检查过你的故事,你处理情绪的方式,你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你获取成功或失败的策略,你获得或拒绝爱的策略,你无意地将来自你人生
38 早期的故事永久化。除非有一个意识的显著转换,你的认同感仍然来源于你的成长过程。
练习:探索你的认同故事
通过完成以下句子,学习更多关于你的认同故事:
我是这样一种人。
我总是相信我曾经是这样的。
我是这样形容我自己的。
自身价值
不幸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相信我们不得不获得或者建立自身价值,而不知道从本质上来说,我们的价值超越任何尺寸的丈量。许多父母认识不到他们的孩子有多珍贵,并非因为他们是没有爱心或者缺乏经验的父母,而是他们不知道所有人类自身的价值都是宝贵的。在内心深处,他们也不觉得自身的价值是可贵的。只有
当父母知道他们自己也十足珍贵并且道理无需多言时, 39他们才能完全地将此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们没有从自己的父母那里接受到这一信息,或者靠自己发现这一信息,他们求助无门,只好相信他们对于自身生存环境条件的诠释,并在不知不觉中将它们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往下传的东西,正是对于自身价值的一个误解,它是有条件的而非无条件的。
有意无意间,我们都渴望去认识以及体验那个全然且有价值的自己。这种渴望可能激励你,正如它激励了无数人一般。你已经是完整的,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可能导致你采用某些故事,比如一个好人应该是怎样的,然后再按照你认为你应该是怎样一个人来塑造你的生活。你不了解自己神圣的价值,你通过让自己变成你自认为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来补偿这一点。
贝蒂的认同故事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由于父母离异,我和母亲住在纽约郊区。她伤心过度,患上了心理疾病。我母亲害怕水也不准我们靠近湖水。直到今天,我也害怕深水。这是我的秘密;即使和我结婚三十年的丈夫和两个女儿也不知道。我觉得很羞耻;不能游泳显示了我的贫穷。我不想让人知道我曾经是个穷女孩。我上过大学,找的老公也不错,而我也努力工作来提升自己。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不会游泳,所以我编出各种使人信服的理由来逃避水。
正如我们所有人一样,贝蒂毫无避免地相信她的成
长经历反映出了她自己的状况。完全没有那种“我是一个有价值的、珍贵的人”的感受,她认同于那种令人痛苦的贫穷,似乎那就是她曾经是谁。她表现的心意风暴特征就是“我有问题”。尽管她受过很好的教育,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