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大官难敌二哥

时间:2012-11-13 03:53   来源:中国台湾网

  袁世凯接到圣旨后,就上疏答谢皇恩,然后启程返回老家,袁世凯的上疏是这么写的:

  伏念臣自遭大故,迭次陈情,仰蒙温言慰勉,糜躯莫报,刻骨难忘。溯臣母弃养以来,备沐饰终之典,义方教子;九州共闻天语之褒,封诰荣亲,一品特极朝班之贵,凡此恩施之渥沛,均非梦想所敢期。兹以卜兆之届时,复荷恩纶之下逮,深宫垂眷,备及岁时响祭之周详,慈母承恩,永为宗族交游之光宠。在圣人孝治天下,礼莫大乎尊亲;在微臣身有自来,感尤深于生我。子孙世世,荷高天厚地之隆施:寒食年年,奉清酌庶羞以告献。虽恩荣之备至,惭报称之无由。臣惟有谨将应办事件,从速清厘,克日束装,戴星就道。故乡千里,履霜露而倍觉怆偻;帝陛九重,恋阙廷而敢有濡滞。一俟葬亲之事毕,从此报国之日长。

  袁世凯回家所带的官员、仆从和护卫的兵队有几百人之多,这是因为袁世凯自担任官员以来这是第二次回家乡。袁世凯第一次回家为嫡母丁忧( 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即为丁忧 )时,曾受到乡里的侮辱,所以他就为自己立下了题桥之志( 司马相如,年少时十年寒窗苦读,等到壮年之后虽然满腹经纶,但仍贫穷未得志。所以,当他入蜀时,特在桥柱上题下了:他日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所以这次回乡袁世凯格外铺张,为的便是炫耀乡里。袁世凯现在是堂堂的总督,奉命回乡葬亲,在官场已经是应接不暇了,又加上袁世凯爱张狂,所以他让直隶和河南两省的各级官员都来参加,一时间袁世凯家门前,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当时北京的《 公益报 》曾写了衣锦还乡的文章讽刺袁世凯,这触怒了袁世凯,随后《 公益报 》的记者遭到了逮捕,《 公益报 》也就此消失了。

  清朝有一夫多妻的习俗,且嫡庶的界限极其清晰。袁氏的家风也十分重视礼法。袁世凯本来就被嫡兄所轻视,他的二哥袁世敦为人极其严厉。最初袁世凯非常害怕他,凡事都要向袁世敦请教,丝毫不敢超越自己的权限。这次袁世凯回到老家,官居极品,代表着封疆大吏,既承担着皇帝的褒奖,又被赐同皇帝一同祭祀,是袁氏一家从未有过的殊荣。关于丧葬礼节,袁世凯大多都不向他的二哥禀报,他这样做就超越了一个庶子的权限。虽然他的兄长常拿嫡庶之制来限制他,但是袁世凯置若罔闻,袁世敦于是想更多的办法为难他。最初袁世敦请风水大师为袁世凯的生母在祖茔旁占卜了一块茔地,袁世凯认为这块地方不好,就又专门请了风水大师占卜了别的地方来安葬他的生母,从此兄弟二人感情开始不和睦。

  袁世凯葬母之后,就绕道长江一带,然后回到直隶就职。虽然此时的袁世凯是封疆大吏,但和东南各督抚一面都没见过。袁世凯从温处道 [ 清代中国浙江省行政区划之一。康熙九年( 1670 ),设杭嘉湖、宁绍台、金溜严、温处四道于浙江省内,介于省与州县之间。行政长官俗称“道台”,温处道辖温州、处州两府。袁世凯曾担任过该职务 ] 到总督北洋,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南方各省的督抚像张之洞等人都是些资历深厚之人,他们之所以不认识袁世凯,是因为袁世凯升迁的速度太快了。有的人认为袁世凯特意到江南来,只不过是联络各省的督抚罢了。

  当袁世凯回老家的时候,北洋大臣交给了直隶藩司吴重熹护理。袁世凯回到天津后,就上书请求接回印绶,接到的圣旨是:

  袁世凯著派充督办商务大臣,与张之洞会同办理,并会议各国商约事宜。钦此。

  十一月初九,又接到圣旨:

  现在八旗挑选兵丁已逾万人,著派魁斌、溥伦、桂春、景沣、荣庆、铁良于所挑人数内,再行挑选四千人,并著姜桂题随同遴选。所挑之人数,先派三千人交袁世凯认真训练,期成劲旅;其未经挑入之兵丁,如有尚堪充选者,著一并记名。俟著有成效,再行轮次分派前往,俾资练习。钦此。

  袁世凯接到训练八旗兵丁的圣旨后,就入京陛见,袁世凯在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时说,没有军队就无法立国,全国除湖北省之外,各省的军制都还是以前的旧制,只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财,必须各省通力协作才行。这时西太后把袁世凯看做股肱心腹,所以对他言听计从。于是下诏:

  练兵之道,最忌纷歧,曾经迭次降旨,饬各省督抚整顿兵制,期归一律。乃近来各省奏报,仍多搪塞,绝少切实办法,殊难望有成效。查北洋、湖北训练新军,颇具规模,自应逐渐推广。所有河南、山东、山西各省,著速即选派将弁头目,赴北洋学习操练。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各省,选派将弁头目,赴湖北学习操练,成后即发回各原省,令其管带新兵,认真训练,以资得力而期画一。每年由湖北、北洋请旨简派大员,分往校阅,按其优劣,严加甄别,用副朝廷整饬武备,实事求是之至意。其详细章程,著袁世凯、张之洞妥议会奏,请旨遵行。钦此。

  十一月二十七日又下旨:

  正阳门工程,著派袁世凯、陈璧核实查估修理。钦此。

  十二月十七日又下旨说:

  前因电务为军国要政,应归官办,已谕令袁世凯、张之洞筹还商股,将各电局悉数收回,候派大员经理。著即派袁世凯为督办大臣,直隶布政使吴重熹,著开缺以侍郎候补,派为驻沪会办大臣。该局改为官办之后,其原有商股不愿领回者,仍准照旧合股,朝廷于维持政体之中,仍寓体恤商情之意。该大臣等务当通筹全局,认真办理。将从前积弊,一律剔除,以期上下交益。钦此。

  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正月,朝廷下旨云:

  三载考绩,为国家激扬大典,京内外满汉诸臣,有能恪供职守,劳绩最著者,允宜特加甄叙,以示优异。兹当京察届期,吏部开单奏请,朕详加披阅……直隶总督袁世凯……尽心规画,劳怨不辞,均著交部议叙。钦此。

  这年的三月二十五日,朝廷又下旨,说: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前据政务处议复,载振奏请设商部,业经降旨允准。兹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例则,俟商律编成奏定后,即行特简大员,开办商部。其应如何提倡工艺,鼓舞商情,一切事宜,均著载振等悉心妥议,请旨施行。总期扫除官习,联络一气,不得有丝毫隔阂,致启弊端,保护维持,尤应不遗余力。庶几商务振兴,蒸蒸日上,阜民财而培邦本有厚望焉。钦此。

  这年十月京师特设了练兵处,圣谕如下:

  前因各直省军制、操法、器械未能一律,迭经降旨,饬各督抚认真讲求训练,以期画一。乃历时既久,尚少成效,必须于京师特设总汇之处,随时考查督练,以期整齐而重戎政。著派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近在北洋,著派充会办练兵大臣。并著铁良襄同办理。该王大臣等受恩深重,务当任劳任怨,认真筹办,以副朝廷力图自强之至意。其应办事宜,著该王大臣等随时妥议具奏。钦此。

  以上所记的是袁世凯受到的多重恩惠、各种专职和兼差,袁世凯能得到如此的知遇,真的是他的幸运。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