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真正的中国人,无论他是侨居异国还是身在他乡,一提起国菜美食或是家乡小吃,相信大家都会在内心深处情不自禁地回味起中国的美食佳肴带给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幸福和快乐。
中国人讲吃,不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维持生命,吃还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尊重生命的哲理,更深深地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思。
现在,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情怀。一切的情感,仿佛都可以通过吃喝来表达;一切的问题,似乎都能够通过吃喝来解决;所有的节日,都是在吃喝中度过……
吃喝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强大情结。从小到大,我们就在这种充满吃喝情结的氛围中,饱受熏陶。
1.别再让节假日变成吃出疾病的日子
过节了,要吃喝。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几乎都是以吃喝为主题的。春节吃饺子、年夜饭,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就清明节,虽是以祭祀为主题,还要“借问酒家何处有”,以喝酒来消除思念情愁。
单说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吧,人们很早就开始备年货(主要是吃的喝食物或与之相关的用品),尽管现在各种食物并不匮乏,大家依然乐此不疲地去购买过年用的吃喝食品。各地习俗从杀年猪、杀鸡宰羊,到蒸年糕、包饺子、做年夜饭,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人们在过年喜庆的日子里,精神放松,食欲也会大增。如果连续整天美食佳肴,大吃大喝,一个春节假期下来,容易受到损害的不仅是脾胃,还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引发其他疾病。
我的一个学生,他与父母一家三口都是我的患者,他和他父亲都是体重超标者,用药调治后,已经有所好转。可是经过一个月的寒假,再来复诊时,却发现他一家三口都不同程度发胖了,他与父亲的体重各增加了5公斤左右。一问情况才知道,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差不多每天都和亲友聚餐。因为有三家亲友都住在同一栋楼的同一个单元里,在一起吃喝玩乐非常方便,经常是今天在这家吃,明天到那家吃,吃来吃去就吃胖了。后来,等意识到的时候,春节也过完了。
春节习俗要保留,但是不顾及身体状况盲目地大吃大喝,忽视营养均衡,以至于吃出疾病来,就不应该了。
在整个社会提倡有理智、有计划、有保健意识地过一个真正休闲、轻松、祥和、健康的传统佳节,是非常必要的!
有喜事了,要吃喝。我们中国人无论遇到什么喜事,大到金榜题名、结婚生子、朋友相聚,小到过生日、升职、加薪,都要借助吃喝来表达喜悦的心情。人们已经习惯成自然,使吃喝成为今天庆祝喜事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而且愈演愈烈。有些人就是因为这样的应酬过多,白白失去休闲的时光,失去与家人相处的机会,更失去了宝贵的健康。
2.中国人爱吃,更要会吃
吃喝关系着我们的健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左右着我们的情感,寄托着我们的乡思,渗透着我们的文化。
我的一个朋友出国,在英国的伯明翰开中医诊所。刚到那里时,他经常给我打电话诉苦。说的最多的,就是英国的饮食多么难吃,老外吃的东西多么“垃圾”。煮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配上些许的青菜,这在中国人看来最简单的食物,就是他在那里最可口的美食。后来,他回国度假,两个星期就胖了十多斤。我嘲笑他太能吃。他才意识到,自己把对中国饮食的眷恋,都变成回国大吃特吃的动力了。
我的老师退休后,去美国出诊一年。回来后,第一件事是吃饺子,第二件事是每天吃干豆腐,连续吃了半个月。他说:“美国哪儿都好,但有两样东西他们就没有,一个是长春的干豆腐,一个是东方饺子王的饺子。所以,那里我可呆不了。”
相信这种情怀,如果不是中国人是无法体会和感受的,也无法理解。
身为中国人,对中国饮食文化除了热爱之外,还应当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年轻人要学会一些基本的饮食制作方法和烹饪手法。我在授课过程中,会给学生布置假期能力培养方面的计划,其中就有“要学会全程制作饺子”一项。学会制作中国饭菜,就等于身怀世间绝技,无论走到哪里,困难饥饿都不怕!掌握一些必要的饮食制作方法,是保证一个人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试想,当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吃喝问题都无法解决时,还有什么精力和体力去投入工作、学习?更不能奢求真正的幸福生活了。
当前,我们要正视的一点是:中国传统饮食中原本的养生保健理念正在被人们淡忘、忽视或者扭曲,而过度追求吃喝以满足口福或以吃喝为交往应酬手段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吃出疾病、喝出危害屡见不鲜。中国人的饮食情结正在变成危害大众健康的热辣杀手!
作为中国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我们应该从每一个人做起,要努力做到既会吃、吃出文化,还要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