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2.中国人偏重于口味,西方人偏重于营养

时间:2012-09-20 07:3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的餐馆总是不断地变换招牌,这应该也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口味而在不断地应变吧。就拿我家附近的几家餐馆来说,几年间从饺子馆、狗肉馆、豆捞店、海鲜大酒店,直换到海鲜粥铺、私房菜、沪港菜、川菜、湘菜,花样就没断过。

  现在哪怕整条街都是吃的,人们还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吃的。

  经常听到的话就是:“吃什么呀?”“哪儿有什么好吃的呀?”“我请你吃饭,你说吃点什么吧?”

  中国有句老话,说:“人,越吃越馋!”

  其实,这句话真是很有道理的。常听一些人说:过去经济困难,吃的东西很有限,可是吃着感觉有滋味,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快乐;现在经济发达了,吃的东西非常多,可是吃什么都觉得乏味,常常因为不知道该吃什么而烦恼。

  我曾随团去泰国的普吉岛旅游,住的是岛上最大的豪华度假村,吃的由美国人经营管理的汇集各国饮食风味的自助餐。刚开始,面对品种繁多的餐饮食品,是既新奇又陌生。因为品种太多了,每一种选上一点儿,盘子就满了。我们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多种异国“美食”,喝着饮料或啤酒,吹着温暖的海风,感觉很惬意。

  可是,第二天早餐、午餐、以后的餐,差不多都是这些以西餐为主的洋食物,我们这些中国人就有点咽不下去了。大家开始提意见,要求增加中国口味的食物。

  后来,餐厅里的确增加了一些中国饭菜,有炒饭、炒面、炒菜,甚至有炖菜、汤类,但是完全没有我们平时吃的中国餐的味道,不是咸了就是淡了,连韩国风味的辣白菜、泡菜萝卜都是酸酸的。每到吃饭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些中国人(男士为多)拿着空盘子转来转去地找可口的饭菜。

  当旅游结束返程时,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吃的东西太不可口,都一致认为:“外国饭太难吃了!”回国后,大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可口的饭店好好地吃一顿!

  我们中国人到底要吃什么?怎么吃?

  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人的日常健康饮食方面的论述,并提出了“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饮食养生原则。要求在日常饮食生活中,以及在对疾病的食疗调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天时季节、不同的地域人群、不同的体质状况与疾病种类等具体情况,按照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将谷、肉、果、菜四者进行合理搭配,调和运用,这样才能不断地滋补人体的精气津血,使气血阴阳保持平衡协调状态,真正实现“吃出健康”。

  按照这个原则,我留意观察了那个洋餐厅的饮食搭配结构,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

  先说谷物方面吧,主要是面包、蛋糕、面条、白米饭。中国人一般是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

  中国面食的品种和花样称得上是天下无敌,举世无双。尤其是各种带馅的面食,各式的饺子、包子、馄饨、馅饼等,那是既味香可口,又营养丰富。这些在中国随处可见的饮食佳品,在这里却是一样也没有见到。餐厅正中央总是非常夸张地摆放着一些很大个头的全麦面包,这应该是有意向人们推荐的。许多老外都会切一小块这样的面包,但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去吃的。中国人在潜意识里应该是更喜欢精细面粉做的食物。

  蛋糕的品种很多,配以各种水果、奶油、沙拉,很受欢迎。为了防止一次吃的甜味太多,这些美味蛋糕都被切成非常小的块(多是5cm左右的方块),这应该是餐厅对于控制甜食的摄入量所作的精心安排。

  与蛋糕和面包相伴的,就是牛奶。在牛奶旁边,摆放着几种不同颜色与口味的麦片(燕麦),用牛奶泡麦片已经成为许多外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备受欢迎的最佳保健食品组合之一。

  在肉蛋方面,有烤牛肉(是八分熟的)、烤鸭肉、清炖鸡肉(实际上是一种菌汤)、火腿、海鲜等。因为是在海边,所以海鲜食品不少,鱼、虾、螃蟹、扇贝等都是非常新鲜的,加入的调料都很少,可以品尝到原味。当然,也会有生鱼片类的,那是要生吃的。

  这些没有一样是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看到牛肉,我们想吃的是酱牛肉、铁板牛柳;看到鸭肉,我们想吃的是北京烤鸭、咸水鸭;看到鸡肉,我们想吃的是香酥鸡、红烧鸡翅;看到海鲜,我们想吃的是红烧鱼、水煮鱼、大虾、清蒸螃蟹……心里禁不住想,这些东西都让老外给糟蹋了,怎么就不请几个中国厨师来呢?

  蛋类之中竟然会有咸鸭蛋、松花蛋(这是中国独有的吧),可是也被切成1/2或1/4的块,生怕你多吃。好在这里常有煎蛋,算是比较受中国人欢迎的。

  水果是非常丰富的。每餐必有20多种新鲜水果摆放,还有各类果汁、水果汤、果酱等。与中餐不同的是,西餐把水果也当成餐饮中的重要食品,并不像中餐那样,常常将其放在餐后食用。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饮食已饱、无法再进水果的弊端,同时,如果正餐中没有吃水果,许多人会因为一整天忙于工作、学习而忘记,从而养成不吃水果的习惯。所以,我在此建议大家,在正餐时,不妨也把一些常吃的、应季的水果摆放在餐桌上。让家人在进餐的同时,也能及时吃到一些水果,使每餐饮食的营养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在这种西餐厅里,蔬菜方面是最值得一提的。多种新鲜蔬菜都是基本保持着原本的味道,并不作任何加工,比如西红柿、黄瓜、青椒、包心菜、胡萝卜、洋葱、香葱、香菜、生菜等,或是切成片,或是切成寸断,或是拿来整个的,旁边只有三种不同口味的沙拉(甜、微辣、微咸)。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种吃法更有利于保护蔬菜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蔬菜里的维生素及营养成分很容易丢失,有的会溶于水中,有的怕高温等,多数容易被空气氧化,所以蔬菜更宜新鲜食用,有些蔬菜尽量减少加工或不加工为好。而中国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来加工蔬菜,为了使饭菜更合口味,不惜以破坏食物营养为代价而一味地煎炒烹炸,最后的结果常常是:让蔬菜面目全非,让营养四分五裂!

  在日本、西班牙等饮食比较健康的地区,人们多是根据营养结构来决定吃什么、怎么吃,而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是根据味道决定吃什么、怎么吃。中餐菜肴的品种虽然繁多,变化多样,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口味”而设计、烹饪,较少考虑食物营养和人体健康这些十分关键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容易因为口味偏重而损害健康,外国人容易因为营养过剩而吃出疾病。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