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人的胃口堪称天下第一”,“中国人什么东西都能拿来吃”。
中国人吃的种类和花样儿天下无双,这应该是毫不夸张的。在中国,只要看一看各地的菜谱就会了解到这一点,几乎是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拿来吃的。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种动物,到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各种植物,不管是什么,只要能弄个名堂做出菜来,就会有人去吃。
在这一点上,西方人要比我们谨慎多了。就连西红柿这样的果蔬,人们起初也因为它气味难闻,而且颜色过于艳丽,而认为是绝对有毒的植物。所以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相传,有一位法国画家看到西红柿如此诱人,便萌生了尝尝它到底是什么滋味的念头,他壮着胆子,冒着中毒致死的危险,吃下了一个,并穿好衣裳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降临,然而过了老半天也未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便索性接着再吃,只觉得有一种酸甜的味道,身体依旧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这才开启了人类食用西红柿的历史。
我们中国人则不然,大有“吃尽天下无敌手”的气势。在开发吃喝饮食方面,中国人的聪明和胆识绝对堪称“天下第一”。
听说天上的“龙肉”好吃,又实在是找不到龙,那就找叫做“小龙”的蛇代替吧。听说老虎肉好吃,一身都是宝,连骨头都是名贵的中药,一心想吃老虎肉,可是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吃了犯法,怎么办?还得想招儿。老虎是猫科的,吃不到老虎的肉,干脆就吃小猫的肉!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别说是蛇、猫,就是蝗虫、蝎子、蚂蚁、蚯蚓、蜈蚣、老鼠等也会有人吃得津津有味!在北方一些城市,夏夜里就常常可以见到年轻的姑娘们三五成群吃着烤蝎子,当然还有蝗虫、蚯蚓等等。而广州的一些饭馆里,红烧老鼠肉是一直很流行的。
中国人的胃口似乎什么都能装下,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也似乎到了狂热的地步。不但什么都敢吃,而且为了能吃,在烹饪方法上也是花样翻新、绞尽脑汁。
我曾经看见一种“醉虾”,把活的虾放入透明的玻璃碗里,用酒浸泡,看那虾在里面活蹦乱跳。过一会儿,都不动了,可能是醉了吧!就可以吃了。这种恐怖而残忍的吃法,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据说在酒桌筵席上还很盛行。
吃,对于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也许是几千年饮食文化的积淀,也许是因为曾经饱受过饥饿之苦,现在的中国人胃口是越来越大,吃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人对吃的欲望,也是越来越难以满足。
《黄帝内经》对胃的大小、形态、位置、容量、重量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古人已经认识到胃的外形为弯曲状的,有大弯和小弯。上连食道,下通小肠。胃的功能是主管受纳腐熟水谷,是化生水谷精微和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生成气血的源泉。
受纳,即接受和容纳。水谷,即饮食物。胃主受纳,是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用。
当我们吃的饮食物入口后,需要在口腔内进行充分咀嚼,再通过会厌的吞咽功能进入食道,从食道进入胃中。在胃中对食物要进行消化和降解,使食物更加容易吸收。之后通过胃的蠕动作用,使饮食物不断下行。因此,中医称胃具有“主通降”的功能。当人吃饭后,食物在胃中需要4~6小时才能排空(下行到小肠),此时便会产生饥饿感。
由于人的体质差异,高矮胖瘦不同,男女老少有别,所以人的胃形和容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人吃饭以七八分饱为宜,脾胃虚弱或年老体弱、想控制体重的人,可以吃六分饱,成长中的青少年也可吃九分饱,但一般不要吃到十分饱的程度,以胃部不出现饱胀感为度。
如果人的胃口太大,吃的东西又杂又多,经常饮食物过量,就会使胃的容量不断增大,造成胃的负担过重,消化能力变差,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胃的功能就会表现异常,失去正常的通降作用,出现胃部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打嗝、口气异常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都是“胃气上逆”的表现,治疗需要通过和胃降逆、行气消导等方法,使胃重新恢复通降功能,排空顺畅。所以,我们在大吃大喝的时候,千万别只顾着爽口就忽视了自己的胃!一定要想一想吃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后,一直为你而辛苦忙碌的胃能否承受得了,它会不会因为负担过重而崩溃?
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主张养生一定要节制饮食,控制食欲,强调饮食上要做到“守口如瓶”,时刻管住自己的嘴,不让疾病从口中进入,也不要因为过度追求吃喝而损害健康和缩短寿命。
朱震亨的母亲年逾七旬,素多痰饮,属于痰湿肥胖类型的体质。老人平常有便秘的毛病,她自认为很懂得调养,就自作主张通过饮食调治起来。采用的方法就是:每当大便燥结时,就用新鲜牛奶、猪油等滋润之品加入煮烂的米粥中一起食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润肠通便作用,暂时解决了便秘的问题。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因为滋腻食物堆积过多,生湿助热。果然,一年后就造成体内湿热过胜,并在第二年夏季炎热时节转化为热痰,在胸胁部位发为严重的痈疮,红肿热痛,连日作楚,苦不堪言。朱震亨详细分析病因病机,经心组方用药(参、术为君,牛膝、芍药为臣,陈皮、茯苓为佐),并随着季节变化加减运用(春加川芎,夏加五味、黄芩、麦门冬,冬加当归、生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治,老人体内的痰湿去除了,脾胃功能好了,大便不再干燥,面色也光亮润洁了。虽然看上去感觉像是有点瘦了,不如以前那样丰腴富态,但终究是无病状态,晚年得以安康。
保护胃口,就是要护胃守口,真不能什么东西都拿来胡吃乱吃!在日常饮食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谨防病从口入、吃出疾病。要好好把守住自己的口,悉心照顾好自己的胃。
敬告大家:若想长期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胃口,就要坚持一个原则——每餐都是为维护健康而吃,不是为满足胃口而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