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二章 (05)不拖延,让自己忙起来

时间:2013-03-27 15:38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人常患有“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军医们采用的方法就是设法让他们忙着。除睡觉外,一直让他们忙活:钓鱼、打猎、打球、拍照、种花以及跳舞等,根本不让他们闲下来回忆从前的事。

  职业性疗法是近代心理疗法所用的名词,也就是把工作当做药物。这种方法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的医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

  富兰克林时代,费城有些人也用这种办法。1774年,有人去参观教友会的疗养院,发现那些患有精神病的病人正在纺纱织布后很吃惊,参观者认为病人在被迫劳动。后来经过教友会的解释,他才搞清是怎么回事:原来教友会发现那些病人只有在工作时,病情才能真正有所好转,因为工作能让他们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

  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年在妻子不幸因烧伤而去世后,几乎要发疯了,幸好他还有3个幼小的孩子需要照料。他经常带他们散步,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嬉戏——《孩子们的时间》一诗就反映了父子间的亲情。他还翻译了但丁的《神曲》。忙碌的日子使他重新得到了心灵的平静。就像亚瑟·哈兰临死时说的那样:“我一定要让自己沉浸在工作里,否则我就会因绝望而烦恼。”

  我们不忙的时候,头脑里常常是空的。这时,忧虑、恐惧、憎恨、嫉妒和羡慕等情绪就会占领大脑,进而把我们思想中平静的、快乐的成分都赶走。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忙碌着的时候,“沉浸在工作中”大概不会有多大问题。可是,当下班之后,我们开始放松,开始享受悠闲和快乐的时候,忧虑就会袭来。这时候,我们常常开始想,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没有未完成的工作,上司今天说的话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或者,我们的头发是不是快掉光了……

  我们不忙的时候,头脑里常常出现真空的状态。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真空状态”。一个白炽灯一旦被打破,空气就立刻钻进去,真空状态也就不存在了。

  你的大脑什么也不想时,也会有东西钻进去。那是什么呢?

  通常都是你心底那些糟糕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忧虑、恐惧、憎恨、嫉妒这些负面情绪,会把所有平静的、快乐的部分从我们的思想中赶出去。

  詹姆斯·马歇尔是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他说:“忧虑最烦人的时候,不是在你工作的时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这时你的想象力开始天马行空,使你把每一个细节都加以夸大。你的思想不受控制,上下纵横,到处冲撞。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去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道理很简单,许多人都知道,大家也是这么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曾在火车上遇到一对家住芝加哥的夫妇。他们的儿子在珍珠港事变的第二天参加了陆军,母亲每天因为担心儿子的生命安全,寝食难安,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问她,后来是怎么克服忧虑的呢?她说:“我让自己忙着。”她先把女佣辞退,自己做家务,可这没什么效果。“原因是,我做家务时基本上是机械化的,完全不用脑子。所以当我铺床、洗碟子的时候还是一直担忧着。我发觉自己需要换一种工作方式,使我在每天的每一个小时都让整个身心忙碌不停。于是我到一个大百货公司去做售货员。”

  “这样一来,”她说,“周围都是顾客,他们问我价钱、尺寸、颜色等问题,我没有一秒钟的休息时间。晚上,我只想如何才能让双脚放松一下。每天吃完晚饭后,我倒头便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体力再去忧虑。”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