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考伯尔·伯斯在《忘记不快的艺术》一书中说:“安全感、内心的宁静和快乐的感觉,都能使人类在专心工作时,保持精神上的稳定和平和。”
奥莎·强生是世界著名的冒险家,著有自传《与冒险结缘》。最近,在一次碰面中,她告诉我她是如何从忧伤中解脱出来的。这个女人,是少有的将冒险视为一切的人。她在16岁那一年,遇到了马丁·强生先生。他从堪萨斯州查那提镇的街上抱起她,到婆罗洲的原始森林里才把她放下。她嫁给了他。
他们用了25年的时间,足迹几乎踏遍全世界,拍摄了许多濒临绝迹的野生动物的影片。9年前,他们回到美国,巡回演讲,放映他们拍摄的电影。不幸的是,在从丹佛城搭飞机飞往西海岸时,他们乘坐的飞机失事了,马丁·强生当场死亡,奥莎将永远不能下床。可是,3个月以后,她依然坐着轮椅,继续演讲,继续播放她和丈夫制作的电影。在那段失去丈夫的最痛苦的时间里,她做了100多场演讲。
她告诉我说:“之所以这样不停地演讲,是想让自己没有时间悲伤。”
海军上将拜德在南极单独住了5个月,那里漫天风雪,四周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存在。气候极度寒冷,滴水成冰。根据这段生活经历,他写了一本书叫《孤寂》,在这本书中,他说道:“只有让自己忙个不停,才能熬过那段日子。
“晚上休息之前,我就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像检查逃生用的隧道要用一个小时,挖坑要用半个小时,修理载人用的雪橇要用两个小时等。
“能把时间安排得井然有序,这非常有好处,它让我有一种自主感;否则,日子就会过得没有目的。一旦没有了目的,这些日子就很平常了,简直让人受不了。”
原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理查·柯波特在《生活的条件》一书中指出:“作为医生,我很高兴看到工作可以治愈病人。有些人所染上的,是由于过分恐惧、迟疑、犹豫所带来的病症,而工作能带来信心。”
要是我们不能一直忙着,就容易发愁,我们就容易胡思乱想。而胡思乱想就像传说中的妖精,会掏空我们的思想,摧毁我们的意志。
我认识纽约的一个企业家,他用忙碌来抗拒胡思乱想,使自己没有时间去烦恼。他叫屈伯尔·郎曼,也是我成人教育班的学生。他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传奇性。我请他一起吃夜宵,我们在一家餐厅中坐到深夜,谈着他的那些经历。
有一次,他说:“18年前,我因忧虑过度而得了失眠症。当时我精神特别紧张,脾气非常火暴,情绪很不稳定,我快受不了了。
“我之所以如此忧虑,是工作上的原因。我当时担任纽约皇冠水果制品公司的财务经理。我们公司投资了50万美元,把草莓包装在一加仑装的罐子里。20年来,我们的客户一直是制造冰淇淋的厂商。有段时间,我们的销售量大跌。
“冰淇淋制造商,像国家奶制品公司之类的,销量很大。为了控制成本,他们都买36加仑一桶的桶装草莓。
“我们生产的草莓卖不出去,而根据合同规定,在今后的一年之内,我们还必须再采购价值100万美元的草莓。我们已经向银行贷款35万美元。但是现在,既无法还清借债,也无法筹集到需要的款项,所以,我为此忧心忡忡。
“我赶到我们在加利福尼亚州华生·维里的工厂,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我们的总经理,好让他采取措施,否则公司真的要破产了。但总经理却不相信,把问题的全部责任都归于纽约的公司——那些可怜的业务员身上。
“经过软磨硬泡,我终于说服总经理不再采用新的包装方式,然后将其送到旧金山的市场上去卖。按说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我也可以松口气了。可是,我仍然很忧虑。忧虑是一种恶习,而我已染上了这种恶习。
“回到纽约之后,我又开始为每一件事担忧。对在意大利购买的樱桃、在夏威夷购买的凤梨等等,我都没有把握,为此睡不着觉。就像我刚刚说过的那样,我简直就快要精神崩溃了。
“情绪极度低落,我必须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否则精神真要出问题了。我尽量使自己忙碌,忙到我必须付出所有的精力和时间,以至于没有时间去忧虑。以前,我每天的工作时间只有7个小时,现在我开始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我每天早上8点钟就到办公室,一直待到深夜。我主动揽过了许多别的工作。等我半夜回到家的时候,总是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很快便进入梦乡。
“大约过了3个月,我终于改掉忧虑的习惯,又重新回到每天工作7—8个小时的正常情形。这件事情发生在18年前,从此,我再没有失眠和忧虑过了。”
萧伯纳曾说过:“使人愁苦的原因就是,有空闲时间去想想自己到底快乐不快乐。”所以不必去想它,让自己忙碌起来,你的血液就会开始循环,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让自己一直忙着,这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