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乔治五世,在他白金汉宫的房里挂着这样一句话:“不要为缺失的月亮而哭泣,也不要为已经发生的事而后悔。”叔本华也说:“顺从,是你在踏上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而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看法才能决定我们的感觉。
我们能忍受灾难和悲剧,甚至战胜它们。我们内在的力量坚强得惊人,只要我们肯加以利用,它就能帮助我们克服一切不幸。
已故的布斯·塔金顿总是说:“人生遇到的任何事情,我都能忍受,只有一样不能,就是瞎眼。那是我永远也无法忍受的。”
然而,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他的视力减退,一只眼几乎全瞎了,另一只眼也快瞎了。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塔金顿对此能怎么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这样,不过他还是乐观如故,甚至还能运用他的幽默感。当那些大黑斑在他眼前晃动时,他会说:“嘿,老黑斑爷爷又来了,今天天气不错,不知道它要到哪里去?”
塔金顿完全失明后,他说:“我发现我能承受视力的丧失,就像一个人能承受别的事情一样。要是我五个感官全丧失了,我想我也能承受。”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为他动手术的就是当地的眼科医生。他知道无可逃避,所以唯一能减轻痛楚的方法,就是坦然地去接受它。他拒绝住在单人病房,而住进大病房,和其他病人在一起。他努力让大家开心,动手术时他依然谈笑如故:“真是不可思议啊,现代科技的发展,连这样精确的手术都能做了。”
一般人如果要是动了12次以上的手术,恐怕早就变成神经病了。可是这件事教会塔金顿如何忍受,这件事让他认识到,生命所能带给他的,没有一样是他不能承受的。
我们不可能改变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次,我拒绝接受我预料到的不好的结果,我一连好几天睡不好觉,痛苦不堪。我沉浸在痛苦中,经过一年这样的自我虐待,我终于接受了我早就知道的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惠特曼曾有诗句:
要像树和动物一样,去勇敢面对黑暗、暴风雨、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
我并不是说,碰到任何挫折时,都应该顺从,那样就成为宿命论者了。不论什么时候,只要还有一点希望,我们就要奋斗。但是如果事情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那么,为了保持理智,我们就不要再杞人忧天了。
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赫基斯院长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当做座右铭:
天下疾病多,多到数不清;有的可以救,有的治不好。
如果还有救,就该把药找;要是没法治,干脆都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