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三节 笛卡儿:我们的灵魂比身体更经久(一)

时间:2013-04-17 10:37   来源:中国台湾网

  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奠基人,是著名的《形而上学的沉思》的作者。然而,他进行“形而上学沉思”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根本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人类生活”,帮助人的身体也帮助人的灵魂“征服死亡”。笛卡儿对医学的兴趣十分浓厚,在他看来,医学不只是一种治愈或减轻病痛的技术,而且还是一门使人延年益寿的学问。他深信,只要对人体有足够的认识,只要饮食得当,就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达几个世纪。虽然笛卡儿对人类的长寿抱有坚定的信念,虽然他也是那种“十分珍惜生命”的人,但他本人却只活了54岁。

  笛卡儿于1596年出生在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在笛卡儿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就因患结核病去世了。医生告诉他的父亲,笛卡儿也活不了多久,因为他遗传了他母亲那苍白的面容和干咳的毛病。笛卡儿儿童时期病恹恹的,成年后个子矮小,身体羸弱。父亲是地方的政府官员,家庭富裕,他请了保姆精心地看护他,整天让他待在家里,避免和村里其他的孩子接触。结果,他渐渐养成了脆弱、内向、沉静的性格。

  在八九岁的时候,他进入耶稣教会学校,这里的老师对他都很照顾。当别的学生早晨不得不早起到学校背书的时候,他却可以继续待在床上,默习功课,而且老师也都鼓励他静养身体,锻炼心灵。因此,躺在床上看书,然后整个早晨沉思默想,成了他终生的习惯。 

  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下,他不仅学完了全部课程,而且还看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他特别喜欢看古典文献。

  16岁时,他离开耶稣教会学校,进入社会。他来到了巴黎,在那里偶然遇到了一些与他同龄的浮浪青年,学会了喝酒和赌博,而且他赌博每次运气都不错。这时他惊喜地发现,他没有得母亲遗留的结核病,不但自己身体健康,而且头脑越来越聪明。

  1617年春天,他21岁的时候,在荷兰加入了奥朗日的毛利斯王子军队。他本不想当什么战士,他只是把军队看做是锻炼身体的学校,他不要士兵津贴,所以他也不参加士兵的各项勤务。军旅生活没过多久,他就又返回到他的沉思中。

  23岁那年冬天,在笛卡儿身上发生了一次哲学幻觉。他一个上午把自己关在一间很热的屋子里,期间他脑海里出现了好几次幻遇。他意识到,自己可以不理会“古人”们彼此相左的一些看法,而用数学的严谨推理来得到哲学上的确定结论。这样一来,实验主义哲学就产生了。

  父亲去世的时候,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只要不挥霍,就足够他一生过着舒服的日子。他从未结婚,他生命的溪水平静幽缓地流淌着,无风无浪。他吃得好,睡得好,偶尔也到国外去旅行,但更多的时候是待在家里,通过书信与朋友交流。

  后来,他突然不待在家里了,用整整10年时间,从一个国家旅行到另一个国家,研究人民,阅读书籍,抓住许多零碎的线索,努力寻找它们的源头,在笔记本上记下他的研究成果。

  而后,在33岁时,他隐居在荷兰,在沉默和隐居中,把他的思想整理成一个系统的整体。隐居,是因为朋友们经常不期而至,干扰他安静的沉思,也因为他害怕对于真理的追求——首先是怀疑一切——会引来以异端邪说的罪名施加的迫害。他希望与天主教保持友好关系,他甚至在一部著作中中断对灵肉问题的讨论,说出一些很有代表性的话:“我深知自己的卑微之处,因而什么也不肯定,我只是把这些意见放在天主教的权威之下,并交由更贤明的人去裁决。”

  在荷兰的日子是平静、安稳的,但有时候还是会遭到新教极端分子的骚扰。为了保持自己安静和隐秘的生活,他在20年内搬了24次家。有时候,他甚至把自己关起来,完全与世隔绝,对他的朋友们也隐瞒了他的生活住所。

  可是,他并非苦行僧或者隐士,他喜欢接待真正有学问的人来访。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