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十二节

时间:2012-08-10 10:17   来源:中国台湾网

  腰包,筹资举措,各地都有经验,最为典型是什么“几个一点”:政府出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募一点,群众交一点。话说得漂亮,其实无论哪“一点”,最后都会万流归宗,“点”到老百姓的腰包里。

  救驾,曾听说某高官的车遇事为百姓所阻,当地乡长紧急驱车前往救驾。快至事发之地,乡长令小车停下,脱鞋急奔而往,说:报告首长,我闻讯来不及叫车,赤着脚跑了来。高官问了乡长姓名,此人马上发达了。

  廉洁,一个常见的官场套路是:大处不廉洁,小处装廉洁。坐一回公共汽车,骑一回单车,穿一回破鞋,报道出去,就廉洁了。我们老百姓不需要这样表演廉洁!真是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员,老百姓每人给他买双皮鞋都乐意!

  官帽,刚参加工作时,一位长者无官职,又因他同我父亲是老同事,我便以伯伯相称。不久,此翁提拔了,副科级秘书。我觉得不便叫他某秘书,仍唤以某伯。一日,此翁自嘲:干了一辈子,混了个伯伯!原来,他更乐意我喊他某秘书,到底是个副科级干部。自此,知道官场中人把官帽看得比命还重。感慨系之,悲而叹之。

  送书,我不喜欢某些官员,从来不加掩饰。曾有官员暗里对我说三道四,明里却说如何喜欢看我的书。有回,他问我要书,便在扉页上引清人诗道: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话短长。有一回,又引《论语》题道: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华威,刚参加工作时,一领导成天东奔西走,不知要开多少会。我少不更事,拿领导开心,说:您真像华威先生。领导不知华威先生为何物,谦虚道:我哪能跟人家华威先生比呢?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