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二章:我不甘心

时间:2013-07-22 15: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由于是外地转校生,我读的学校是在上海那个郊区的二流小学,位置偏得都快出城了,聚集了当地并不富裕的家庭和一些外来农民工的孩子们。

  在上海,小学一年级便开始学习英文了,但已经上四年级的我,除了ABCD,几乎什么都不会。记得刚转学后的一年,我的各科成绩都不佳,最不能适应教科书地区版本差异的就是英文。

  第一年英文测验,我是最低分,胖乎乎的英文老师很生气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我,并且罚我将所有错误的地方抄写100遍。为了赶进度,我调皮地当着她的面将两支笔并排拿在手里抄写,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功夫。

  当然,结果就是再次狠遭批评。

  不过,好强的我并没有虚心接受,不知道为何突然自尊心爆表做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我站起身,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将笔狠狠地摔在地上,指着老师的方向说了一句话:“总有一天我的英文比你好!”随后,径直往教室门走去,将所有人的目光甩在后面,又重重地将门带上……

  我可不是只会放狠话。发飙的当天晚上,我就拜访请求班上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将他们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英文书和配套卡带统统借给我。

  之后,我白天上学,晚上在家里边听磁带边自学英文,从最简单的hello开始。没过多久便以不错的学习能力和超用心的学习态度掌握了上海的各科目知识,尤其是英文也赶上来了。

  我对自己英文的要求可不是停留在Chinglish,而是一字一字地模仿录音里的标准发音,将书本里每一句话都背下来。偶尔看到电视里放外国电影出现的书信画面,我就决心要写一手像书信上那么漂亮的英文字,居然还真被我练得有模有样。而且字写得好,还加快了平时写字的速度。

  如今回头想想,当时这么做真是误打误撞地培养了自己的英文语感和地道的发音。

  要知道,第二门语言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十分重要的。更何况,带给我人生第一桶金的正是英文。

  从小学开始,我就对自己十分严格。在小房间写字台前的毛坯墻上,一直会更换着贴纸,贴纸上的内容是针对平日和假期的“作息时间表”:几点几分,看语文;几点几分,休息(看动画片);几点几分,看数学;几点几分,休息(出去散步)……并且当时的计划力和执行力的匹配程度几乎零误差。

  最终,小学六年级的期末考试,我的成绩是全班第一,全校第三,英文满分。校方安排前三名到杭州千岛湖去夏令营三天,包吃包住。那个时候那是一种怎么样的荣誉?那是一种能够在我自己和父母心中奠定我是一名优等生的荣誉。 

编辑:马小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