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二章:屈辱中成长

时间:2013-07-22 15:39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在学校最害怕两件事。一件是老师家访,另一件先卖个关子,到后面再说。每到老师要逐一到学生家家访的时期,我就会忐忑不安想:老师今年会到我家家访吗?如果她看到我家竟是住在工地上的破破烂烂的毛坯矮房,会怎么想?会告诉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吗?大家会嘲笑我吗?会看不起我吗?我到时是该若无其事还是掩面躲避?……

  好在老师们从来没有到访过,每次班级会议的家访通知对我而言都只是虚惊一场。可能是老师们觉得我是个自觉的孩子,不需要再与我父母做更多教育上的沟通;也可能因为老师们嫌我家太远,骑摩托车要横跨整个城镇,从最北边到最南边;也可能是老师们太善解人意,能看懂我每次被问到地址的闪烁眼神,要知道工地上的房子是说不出门牌号的,我只能跟她说我家住在XX印刷厂的对面,XXX小店的旁边。

  我也从来没有邀请过任何同学到家里做客。先后有些追求者放学后要送我回家,我也只肯让他们送到半路。这也变成从小秉持的一个好习惯:Never tell others your privacy.(永远不要将自己的隐私洩露给别人!)

  初中二年级,我们搬家了。搬到一个带有小公园的漂亮小区。房子是租的,处于毛坯有余、简装不足的尴尬状态。它在小区最里面的一栋楼的第六层,三室一厅。由于是最边角的房子,房间呈不规则形状,并不是正正方方,这在风水的角度来说是很不好的。

  之所以搬家的理由是由于父亲被人在老板面前陷害,失去了工作,连约定好的工钱都没有领到。我们被迫搬离了那个杂草丛生、破烂不堪的地方,却也结束了免费的工地房居住时光。无论如何,当时天真的我是幸灾乐祸的:因为我终于住上了公寓。

  心情特别复杂,这是我第一次住公寓,传说中的每层两户门对门的邻居却从不认识的公寓。客厅只摆了一张饭桌,配了四把廉价椅子;厨房美其名曰是开放式的,其实也就一个煤气灶和一些油盐酱醋;一个小阳台,供妈妈晒晒衣服,也供我眺望远方;父母房间有一张大床、一只电视机、一个柜子和给我读小学的弟弟睡觉的一张小小的折叠式钢丝床;中间的杂物间里面放着一台小电视,小电视前被我摆了一张小板凳,我最爱坐在这里写作业,将电视机搁到点歌台,听着上海陌生的有钱人们为了庆祝家人生日打电话付费点的歌。还有一间,就是我的小房间,专属的,不是加盖的,原本就存在在那里的,房子的一部分。

  在这小房间里,是我看课外书的顶峰时期。几乎将所有零花钱用在买书、借书上:《读者》《微型小说选刊》《北方作家》《萌芽》差不多每一期都读;还有《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名著;还有莫泊桑、鲁迅等等文豪的小说;还有台湾作家刘墉的书也基本每本都借来看:《创造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点一盏心灯》《我不是教你诈》……很多很多书……哦,我还看完了学校对面小小借书店里全部的《名侦探柯南》。女孩们,不管什么类型的书都好,一定要读上几本,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编辑:马小璇

相关新闻

图片